分享

宋代对钱欣赏

 国民一员 2018-12-27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最为发达的时期,以“郁郁乎文哉”著称,“重文”的风气盛行,“搜访前哲墨迹图画”达“百倍先朝”。国粹书法艺术得到了广泛发展,产生了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著名书法家,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更是独领风骚的书画家。宋代书法艺术不但在碑刻、卷轴、书信中展现,而且在钱文中也得到充分运用。宋代对钱中篆、隶、真、行体不同风格的钱文书法,成为中国钱文书法艺术的宝典。

  宋代,从宋仁宗赵祯天圣元年(1023年)起,实行铸造对钱的制度。经历了北宋仁宗赵祯的天圣、明道、景祐、皇祐、至和、嘉祐;英宗赵曙的治平;神宗赵顼的熙宁、元丰;哲宗赵煦的元祐、绍圣、元符;徽宗赵佶的建中靖国、政和、重和、宣和;钦宗赵桓的靖康;南宋高宗赵构的建炎、绍兴;孝宗赵眘的隆兴、乾道、淳熙等22个年代,跨时157年。至淳熙七年(1180年)止,共铸有对钱30种。其中仁宗赵祯的康定、庆历年间未发现铸造对钱。从淳熙八年起,不再铸造对钱。

  对钱主要是从两种钱币的钱文内容的同一性体现出来,还有两种钱币的铜色、钱制、重量、肉厚、内穿、外廓完全同一规格。对钱的钱文用不同的书体书写,可以配对。对钱亦称对子钱、对称钱、对制钱。日本学者称中国对钱为“复合钱”。

  宋代对钱,除钱币规格的同一性外,突出地表现在钱文书法的对称美。

  “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祐元宝”“皇宋通宝”“至和元宝、通宝”“嘉祐元宝、通宝”“治平元宝、通宝”“熙宁元宝、重宝”为篆书、真书体配对,钱制多为小平钱,“熙宁重宝”有折二钱。

  “元丰通宝”“元祐通宝”“绍圣元宝”“元符通宝”“建国通宝”“圣宋元宝”多为篆书、行书体配对,亦有篆书与隶书、真书体配对者。钱制多为小平钱,亦有折二钱、折三钱。

  “建炎通宝、元宝”“绍兴元宝”“隆兴元宝”“乾道元宝”“淳熙元宝、通宝”为篆书、真书体配对。钱制多为折二钱,亦有小平,折三钱。

  宋代对钱是我国传统美学对称美的展示。中国传统美学对称美,其特点表现为事物同一性与对应性以及相对性,对称美在我国的建筑、纹饰、装潢、律诗、楹联、文字结构等方面都有充分体现。

  宋代对钱的对称美,有在钱币规格上的对称与对应,如两枚钱币的铜色、钱制、肉厚、肉穿、外廓的对称与对应;有在钱币钱文内容上的同一与对应,即两枚钱币的钱文都是同一的,在钱文书法同一的对应中,展示出和谐的对称美;特别是两枚钱币钱文的内容相同,而钱文书法艺术上的相反对应,即钱文书写体分别为篆书与隶书相对、篆书与行书相对,同一钱文,两种书写替互相衬托,使钱文书法更显得锦上添花、妙趣横生。

  宋代对钱中的对称美,还体现在钱文的笔法与笔意的美感上。篆、隶、真、行书体都被用于书写对钱钱文。篆书笔画回环曲折、笔势舒展、流畅纤秀、潇洒俊逸;隶书刚健劲遒、古朴典雅;真书端庄浑厚、意态天成;行书如行云流水、自然得体。隶、真、行书体的点、横、撇、捺、勾、挑等笔法多表现为动态美。在对钱中的静态美与动态美相对,饶有雅韵。把玩对钱,是对钱文书法艺术对称美的享受。

  在宋代对钱中,融入了徽宗赵佶“政和通宝”“宣和通宝”“崇宁通宝”瘦金体御书钱文,以及高宗赵构“绍兴通宝”真书体的御书钱文,显示了帝皇的“气质”与“兴味”。著名文学家苏轼为“元丰通宝”对钱书写篆书体钱文,为“元祐通宝”对钱书写了行书体钱文,史学家司马光为“元祐通宝”对钱书写了篆书体钱文,这都给宋代对钱的对称美增添了艺术特色,提高了宋代对钱钱文书法艺术的品位。2008-12-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