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丝绸工匠(83)国家级纺染织绣传承人符林早:巧手织出黎家情

 吴越尽说 2018-12-27

符林早编织的黎族美孚服饰,絣染的都是自己纺的原生态的线。

符林早编织的黎族美孚服饰,絣染的都是自己纺的原生态的线。


“国家级纺染织绣传承人”符林早


“国家级纺染织绣传承人”符林早

 

符林早在整理自己精心制作的“美孚方言服饰”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手工技艺,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中国棉纺织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筒裙扎结纹路复杂多变,图案丰富多彩,做工精细,技艺精湛,图案朴实自然,富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堪称一绝。黎族织锦已有3千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东方市大田镇报白黎村有这样一位妇女,她从9岁开始跟外婆、妈妈和奶奶学习织锦,10岁就可以织一些简单的布条和生活中的一些装饰物,11岁开始给自己织衣服,12岁就能独立操作和完成黎锦工艺的纺、染、织、绣全部流程。她参加海南省举办的黎族织锦比赛中多次获奖,她代表海南出访日本展示黎族传统织锦技艺。她用针线织出多彩的生活,她就是国家级纺染织绣传承人符林早。

    符林早编织的美孚黎服饰在东方市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馆里展示。


    9岁开始学习织锦,希望为家人织衣物


    4月的海南,阳光明媚,风和日丽。记者慕名驱车来到东方市大田镇报白村探访国家级纺染织绣传承人符林早。当车子行驶在整洁的村道上,透过车窗可以看到,这是一个移民新村,村道两旁种着两排整齐的花梨树和一些风景树;村民们的住宅尽是崭新的小洋楼,新颖别致,颇具民族特色。

    在符林早的家里,她给记者讲述着她的织锦人生。今年51岁的符林早,身材瘦小,性格内向、腼腆,不善于言谈,但性情温和,平易近人,是一位典型的黎家贤妻良母。闲聊中,符林早说着不流畅的普通话告诉记者,小时候她因为家里贫穷,所以一直没有机会上学,但从小就非常喜欢织锦。9岁开始跟外婆、妈妈和奶奶学习织锦,10岁就可以织一些简单的布条和生活中的一些装饰物,11岁开始给自己织衣服,12岁就能独立操作和完成黎锦工艺的纺、染、织、绣全部流程。据符林早回忆,由于小时候家里比较穷,没有钱买线来练习织布,平时要想织布,唯一的办法是把母亲平日里织布时剪掉的线头捡起来,然后把这些线头一根一根地连接成线,在妈妈不织布的时候,她就练织一些简单的布条,送给妈妈、奶奶和外婆作为扎头布。

    符林早在学习织锦的过程中,一边勤学苦练,一边摸索黎锦的织法和图案设计。由于她聪明灵巧,17岁时,她的织锦技艺已经达到了随心所欲,游刃有余的地步。

    为了广聚众艺,符林早常常利用参加集市、婚嫁、节日拜访等机会虚心向邻村妇女请教、交流和学习。为了掌握基本技术要领,她对每一个盆、碗、花等图案的纺织技巧反复操作直到娴熟,当每个图案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织锦上时,她才露出自豪的笑容。“那时练习织锦,纯粹是出于喜爱,希望将来给自己和家人织一些漂亮的衣物,没有别的想法。”符林早说。


    黎族织锦能手,结婚衣服自己织


    符林早说,她有两个女儿,如今都已工作了,但尚未成家,她已为她们准备好了结婚的衣服,都是她亲手一针一线编织的。说话间,她拿出一套筒裙来,并叫来第二女儿符英娜穿上让记者看。当符英娜穿着黎族服装——自己的结婚礼服出现在记者面前时,精美的筒裙,传统的图案令人羡慕不已。“我花了几年时间,为我两个女儿准备了结婚的衣服,都织好了。”符林早高兴地说。

    符林早说,她18岁结婚,当时结婚的衣服也是自己亲手织的,所有的图案也是自己设计的。婚后的符林早,不但没有因为繁琐的家务而减少对织锦的热爱,反而更加执着,更加如痴如醉。在外婆和家婆的指点下,她结合了老前辈原来传授的技艺和传统图案,并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想象力,把黎族传统织锦工艺的美演绎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

    符林早所织的筒裙图案结构严谨、配色和谐、制作布料结实,图案形象,个性鲜明。色质鲜艳,染的缬扎工艺十分细腻,几何图形结构传统,善于利用对称、变化、重组的手法来装饰和点缀人物和动植物主题图案,使主题十分鲜明突出。特别是反映人类生产劳动的人纹图案十分夸张、优美,在人物变形中极富韵律性和节奏感,成年人的服饰色调厚重优雅、端庄。在人纹图案的变形方面,能融入动漫和卡通元素,在传统工艺上凸显现代感。

    据符林早介绍,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包括纺、染、织、绣四大工序。纺纱,即把棉花脱子、抽纱,把纱绕成锭;染色,传统的染料有植物染料、动物染料和矿物染料三种;织布,用踞织腰机进行织布,腰机简单轻巧,容易操作;刺绣,传统刺绣有单面刺绣和双面刺绣两种。刺绣的技术可根据针法、绣法和面料分为三个层次,把绣法、色彩、图案三者结合为一体。

    符林早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黎族织锦能手,织锦图案一般都是她自己想象出来的,她不像其他的设计师一样,就是在设计一副作品的时候,他们都要先绘在图纸上,可是她不是,她想到什么,就马上动手在黎锦上织出来,她可以用很鲜艳的色彩制作出一些很好看、很美丽的图案来。


    练就织锦技艺,织出多彩生活


    在东方市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馆里,记者看到符林早编织的代表作品都展示在这里。该馆展示了美孚黎服饰的三个品种,“繁嘎”是上了年纪妇女穿的裙子,“繁扣”是未婚出嫁时穿的服饰,“繁干”是普通常穿品种。同时还展示了青年女子不同图案的“繁扣”服饰,美孚黎女子头饰、妇女挎包、麻布制作长老服饰、龙被等。此外,还展有黎锦原材料染料黄姜、苏木、落葵、假蓝靛、山蓝等。据东方市文化馆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馆展示的服饰主要是黎族三大支系的服饰200多件、头饰30多件、各种品种与不同图案的头巾100多条、成年人与婴儿服饰和头饰40多件;絣染、麻纺、树皮和香蕉纤维纺美孚服饰10多件;腰机和脚踏织机等纺织器具有10多件;美孚黎絣染工艺架等。

    符林早指着展馆里的美孚黎服饰很自豪地对记者说:“这条美孚黎服饰'繁扣’是我18岁时独立完成的代表作,把民间传说的“甘工鸟”故事反映在作品里,从动手到完工花了近两年时间。”符林早还告诉记者,她编织的黎族美孚装饰,絣染的都是原生态的自己纺的线。据介绍,通过不懈的努力,符林早的织锦技艺更加全面、成熟了。她不但对美孚方言黎族的图案十分熟练,对哈方言和杞方言黎族的图案也能结合起来使用,使自己的作品风格自成一派,图案多层次、厚重、含蓄、寓意深刻。她还善于把民间传说的“甘工鸟”、“鹿回头”故事反映在作品里。

    “国家级纺染织绣传承人符林早的作品扎结纹路复杂多变,图案丰富多彩,做工精细,技艺精湛,堪称一绝。”该传承馆负责人说。

    符林早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黎族妇女,儿时不经意间练就的织锦技艺,却改变了这位黎族农家妇女的人生。如今,她已被邀请到东方市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馆来上班,每年都出访国内外的一些文化活动。她代表海南去过深圳、上海、苏州、义乌等城市展示黎族织锦工艺。最让她难忘的是,2014年5月13日下午,由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和东京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的“海南省2014年与东京中国文化中心部省对口年度合作暨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举行开幕仪式,她代表海南、代表中国出访日本,并现场展示了黎族传统织锦技艺,吸引了众多新闻媒体和广大观众驻足观看,展厅里充满了喜悦祥和的气氛。

    在符林早的家里,她从玻璃柜里拿出国家级纺染织绣传承人的证书让记者看,同时还有在省、市参加比赛获得的各类奖励证书等。据了解,她的作品在每届全省织锦大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在海南省首届“宝华杯”黎族织锦大赛中,荣获青年组一等奖;2010年6月被命名为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传统棉纺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在参加海南省第五届黎族织锦大赛中又获得一等奖;2012年8月,又被命名为国家级纺染织绣传承人。


    传授黎锦技艺,传承黎族文化


    根据研究考证,黎族先民是中国各民族中最早掌握纺织技术的民族之一,早在3000年以前的殷周时期就已出现。宋元两代,黎族的棉纺技术和棉纺织工艺品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特别是这一时期历史上最杰出的人物黄道婆,在学习和总结黎族纺织技术的基础上,不仅改革和创新了去籽、弹花、纺线、织布等纺织工具,还运用和推广黎族纺织错纱、配色、综线、絮花等技术,织成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花纹图案。

    然而,随着现代纺织技术的兴起,黎锦逐渐淡出黎族人民的生活,穿黎族传统服饰的黎族年轻人越来越少。黎族织锦工艺的传承又主要是靠母女间心口相传。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织锦技术的提高和传播,几乎到了濒临失传的地步。

    为了及时抢救这一文化遗产,全面挖掘整理黎族织锦工艺、弘扬黎锦文化。近年来,符林早应邀成为大田中学少女织锦班的指导老师,每个星期她都到大田中学去指导学生学习黎锦技艺。黎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一部分,符林早为自己对黎锦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所做出的努力感到无比自豪。

    如今,符林早在黎锦工艺制作中,纺、染、织、绣是样样精通,无所不晓。她精湛的织锦技艺和超凡脱俗的图案设计深受不少村里村外黎族织锦爱好者的青睐,村里不少女性都前来拜她学艺。

    “符林早编织的不再是简单的筒裙,而是经过思考、琢磨、包装而成的工艺品。她开始被业内人士认可,慕名而来的人也越来越多。”据介绍,黎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黎锦是她们独特的史书。一种工艺存续数千年,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观。而在信息时代、数字经济时代的今天,符林早能把黎族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下来,让人感到无比欣慰。

    据符林早介绍,每位黎族妇女都会从她母亲手中,继承一些织有各种图案的布片,且一代传一代。她们学习织锦全靠这些布片上的图案,一针一线地模仿,最后手法熟练了,图案的排列、大小、长短,虽然跟上一辈人的不一样,但始终有着母亲的影子。据悉,符林早已传授黎锦技艺给她的两个女儿。“我希望以后也能像妈妈一样成为我们村一个非常优秀的织锦能手,然后将我们这个黎锦永永远远地传承下去。”符林早的大女儿符雪燕说。

    岁月悠悠变迁万千年,黎族文化世代传承永不断。黎族的传统文化,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不可缺少的、极其宝贵的人文资源,也是旅游资源的瑰宝。如今,在符林早的影响下,许许多多黎族妇女将继续使用黎族古老的手工编织技术,编织黎锦,传承好它,让它散发出奇光异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