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lucjb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清明时节雨纷纷,扫墓为何在清明?
2018-12-27 | 阅:  转:  |  分享 
  
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寒食清明文化之乡——介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
指杏花村。唐朝杜牧这首清明诗妇孺皆知。很多人误读为行人在清明时节匆匆回乡扫墓的路上,其实不是。唐人祭墓是在寒食节,而不是清明。今天
的人们对清明节十分熟悉,但对寒食节大都不甚了了。为什么后人选择在清明扫墓祭祖,要清楚它的起源,须从寒食节说起。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
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首广为流传的唐诗《寒食》,即描写了唐代长安寒食节的自然物候和寒食民俗。寒食节这一天,
不但千家万户禁烟熄火,而且许多诗词歌赋都以此为创作。有人统计,仅《全唐诗》中就有大约300余首以寒食节为题。清明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
一个节气,清明节表示为清明节气。节气是古人根据太阳回归的位置,用来反映季节、气候的变化、物候现象,在现行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前后不
差一两天。清明这一天,表示太阳到达了黄经15度的位置。寒食成为一个固定的民俗节日,是从春秋战国的晋国开始,距今已有2600多年,是
中国最早纪念人物的节日,比端午纪念屈原早200年,这个节日的设立与晋国士人介子推有关。山西介休绵山公元前655年,战国纷争,晋国晋
献公公子重耳,亦即后来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为躲避父王宠姬骊姬的谋杀,无奈出逃他国,很多国家都不愿意接受重耳的避难。一个名叫介子
推的大臣追随重耳出逃,他为人正直,是有名的忠臣孝子。一天他们断粮了,大家纷纷去挖野菜充饥,介子推却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块来,做了一
碗肉汤捧给重耳,这就是“割股奉君”的故事。山西介休绵山十九年后,重耳终于被迎接回国当了国君,62岁登基做了晋国国君。晋文公大封重赏
当年追随自己的臣民却忘了介子推。经大臣提醒,晋文公立即派人去请介子推。此时的介子推却背着老母亲进了绵山,不愿意入朝为官。有人出主意
,三面放火,逼介子推出来。不料,介子推背着老母抱着一颗柳树宁肯烧死,也绝不出山。山西介休绵山大火熄灭,有人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介子
推母子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折了一只柳,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履,每天望着它感叹:“悲乎足下”,此后有了木屐,和“
足下”一词(演绎为属下对上级的敬辞)。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寄托哀思,形成古代的寒食节,诗云“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寒食节在冬至后的105日,而寒食节之后的一两日就遇到清明节气了。山西介休绵山绵山在山西介休,火烧绵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此后绵山亦
称介山。“介休”(市)地名也因“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至今介休人仍保留过寒食节的习俗,“先新墓、后寒节,中间夹着一百五”,意思是冬
至修墓,冬至后105天即为寒食节,前后过三天,期间除了到新墓和旧墓祭扫先人外,还要组织祭祀、插柳等活动。最初的寒食节主要是禁烟禁火
吃冷食,内容较单纯,以民间自发活动为主,官府时有参与。到了隋唐,寒食节已经演变为国人祭扫的节日,届时,民间禁火,皇宫禁烟,士庶展墓
,皇家祭陵。活动内容由以往单纯禁火冷食发展增多了扫墓、插柳、踏青、秋千、蹴鞠、斗鸡、馈宴等活动,同时寒食节还多了一些高雅内容,如皇
家组织赋诗,官府组织赏花,扫墓、挂纸仍是寒食节民间最主要的标志活动。到了宋元时期,清明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的位置,再
到后来两者进一步融合在一起,习俗内容也更加丰富,如宋画《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那样。山西介休绵山明中期以后,“寒食”传统的禁烟冷食已
渐渐被世人淡忘,寒食节扫墓活动逐渐替代了禁火冷食。民间扫墓、官府祭厉坛(祭恶鬼)和皇家祭祖陵,这三项风俗渐渐脱离了“寒食”,成为近
代乃至当代“清明节”的主项。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寒食节与清明节气渐渐地走到了一起。但在官文,文人作品,还有民间称谓上,还都使用的是“
寒食”,对介子推追悯怀念只偶见在文人作品中。到了清代,“寒食”已被遗忘,寒食在演变过程中静静地融入到了清明,两者时日毕竟靠的太近。
清明也从一个单纯的农事节气上升为一个重大节日。但“祭扫文化”的内核源于纪念介子推的寒食文化、忠孝文化,没有寒食,几无可能。2009
年来到山西介休,当然得到绵山(介山)去看一看。2009年7月山西绵山门票110元绵山为太行山支脉,以其形势绵亘而得名,位于介休
县城东南20公里,从县城乘坐景区车可以直达绵山景区。绵山景区有14个大景点,400余个小景点,有自然景观,宗教建筑,园林建筑,古留
遗迹建筑。绵山山势陡峭,多悬崖绝壁,苍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雄壮优美。我先来到的是绵山的水涛沟景区。水涛沟是绵山的一处自然景观,山水
秀色,森林覆盖率80%,水系发达,既有南方水色秀丽旖旎的一面,又不失北方山水的磅礴大气,为北方岭山秀水景观一绝。绵山有一种包容天地
万物的大气,融合了多元的宗教文化。早在北魏时山中即建有寺庙,初唐时绵山已是一处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是绵山的主要佛教活动场所。绵山
之神介子推被道教供奉,佛道儒三教在这里兼容并存。绵山山势奇特,有大小天然溶洞百余处。最大的抱腹岩,三国时期即建有抱腹寺,其山势如
两手抱腹,岩内容有二百余间殿宇馆舍,万余名游人于其间不显拥挤,堪称天下第一岩。抱腹岩唐代尊崇老子和道教,绵山道观始建多在唐代,主要
有大罗宫、天桥神仙洞、一斗泉洞真宫、朱家凹洞玄宫等。天桥神仙洞朱家凹因明太祖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曾在此修行而得名。嘉靖21年(154
2)朱元璋第12世孙、明世宗朱厚熜上绵山祭祖时又敕建醮斋法坛。朱家凹洞玄宫当代复建的大罗宫,高悬于狮子山巅,高13层、110米,建
筑面积1万平方米。整组建筑巧妙地将明清风格和现代技术融为一体,富丽堂皇,巍峨峥嵘,被称为“天下第一道观”。大罗宫绵山景区非常大,古迹众多,往返约18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全部游玩下来需要不少时间。更多内容请关注,乐途乐游之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趣头条今日头条天天快报大鱼号一点资讯知乎新浪微博
献花(0)
+1
(本文系lucjb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