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爱掉“金豆子”,怎么办?——《100个好习惯》系列59

 昵称32937624 2018-12-27

孩子爱掉“金豆子”,怎么办?——《100个好习惯》系列59

孩子的脸就像伦敦的天气,一会儿还是晴天,转眼要下雨。——流行语

咱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爱哭的孩子,有的孩子哭得梨花带雨。面对爱泣的孩子,咱们通常会有几种做法呢?

第一种、最开始的时候,咱们可能会耐心的问孩子原因,但是久了之后呢,家长就会比较烦恼,常常语气比较重。

第二种、面对哭的孩子,甚至家长还会用批评性的语言甚至动用家法,去压制孩子哭。比如咱们会这么说:

孩子爱掉“金豆子”,怎么办?——《100个好习惯》系列59

“不准再哭了!“

“再哭就不要你了。“

“这么大了还哭?太丢人了!”

第三种跟孩子摆事实讲道理,让孩子不要哭了。

表面上这些做法能够迅速起效,但是这些做法最终可能让孩子产生恐惧感,更加压迫自己内心的情绪,长久下去孩子就会越来越没有自信,做事情非常小心翼翼。

孩子爱掉“金豆子”,怎么办?——《100个好习惯》系列59

那么咱们再来看看,孩子为什么爱哭呢?其实原因主要有4种:

1、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孩子通过哭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2、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够,通过哭来表达需要和情绪。

3、为了引起咱们注意,孩子提合理要求咱们没给孩子回应,因此通过哭来吸引注意力。

4、孩子缺乏安全感。

孩子缺乏安全感,看不见熟悉的人孩子就哭。

那么怎么让孩子远离爱哭的坏习惯呢?方法很简单,咱们只需要做好三步。

第一步,让咱们的孩子学会表达内心的情绪。

孩子爱掉“金豆子”,怎么办?——《100个好习惯》系列59

其实哭是释放情绪最简单的一种形式。人们在伤心的时候或者心里不舒服的时候往往大哭一场情绪就能够得到释放。

很多孩子爱哭主要是因为孩子不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但是这种情绪又不能长久的憋在心里,而哭又是人先天就有的一种释放情绪的方式,于是就用流眼泪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所以咱们给予孩子第二种表达情绪的方法,然后引导孩子,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情绪得到了释放,自然就不会哭了。

给大家推荐一个简单的释放情绪的方法就是让孩子画画,把自己的情绪画出来。

我们班上有一个孩子小金就特别爱哭,受了一点委屈,孩子说掉眼泪就掉眼泪,控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和委屈。有时候两个孩子下课一起玩耍,其他孩子玩了一会就不愿意跟小金的玩了,他就哇哇的哭了起来,怎么都止不住?

无论怎么询问,孩子就是一个字也不说,就一个劲的流眼泪,眼睛红红的。看着都让人心疼。后来我拿过来几支彩色的铅笔和一张白纸,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孩子画出来一幅画:

画面上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拿着一个玩具,另外一个孩子也拿着一个玩具,彼此之间手牵手,同时画面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

原来孩子内心是渴望与其他孩子一起交流,玩耍。随着孩子把画画出来,渐渐的孩子停止了哭泣,只有一些小声的抽泣,情绪稳定了下来。

第二步、与孩子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孩子现在的心情,给予孩子情绪上的支持。

孩子爱掉“金豆子”,怎么办?——《100个好习惯》系列59

在第一步孩子表达出了自己的情绪,这个时候往往孩子停止哭泣了。咱们就趁热打铁,把孩子的情绪全部引出来。

班上的小董平时成绩非常好,但是本月的月考,有些的不理想。孩子非常不开心,整个下午上课都不在状态,眼睛红红的。在课间的时候,让小董到办公室,孩子坐在我旁边的椅子旁白呢,我对孩子说:“这次成绩考得有些不理想,老师只知道你心里面特别难受。老师以前上学的时候有一次考得非常差,心情非常的伤心……”

接着轻轻拉起孩子的小手说:“老师现在非常理解你心里面的感受,感到有些伤心和沮丧。咱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考的不好的原因,然后避免下次再犯相同的错误,好吗?”

孩子点了点头。

经过总结,孩子把更多的关注转移到了总结上面,情绪逐渐舒缓了下来。

第三步,咱们抱抱、陪陪孩子,艰难的时刻一起度过。

孩子爱掉“金豆子”,怎么办?——《100个好习惯》系列59

孩子情绪得到了表达,然后咱们通过共情让孩子的情绪得到了理解,最后就是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告诉孩子,有咱们在呢!咱们是孩子最坚实的后盾。

通过这三步,咱们就可以逐渐让孩子变得更加的坚强,通过其他的方式来释放自己内心的情绪,孩子就很容易由爱哭的小淘气变成开心小宝贝了。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继续为大家分享《100个好习惯》系列60——孩子特别害羞,怎么办?

孩子爱掉“金豆子”,怎么办?——《100个好习惯》系列5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