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丝绸工匠(92)杨秀玉:丝丝针线绕不绝愿锡伯族刺绣绽异彩

 吴越尽说 2018-12-27
杨秀玉:丝丝针线绕不绝愿锡伯族刺绣绽异彩

发布时间:2019-03-21    文章来源: 察布查尔县   

 穿针引线,上下翻飞,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落在紫红色的真丝面料上,顿生一种灵动与缤纷……这几天,杨秀玉在家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赶制一位客户定制的旗袍,虽然要价2000多元,可面料、丝线、裁剪、缝制、刺绣等原料和各种工序加起来,这钱可赚得一点都不轻松。


今年55岁的杨秀玉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锡伯族刺绣传承人,在察布查尔县十里八乡都很有名气。


手口相授的传承。锡伯族民间刺绣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锡伯族妇女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亲人的情谊一针一线绣在衣饰鞋帽上,绣进生活的角角落落。


杨秀玉的母亲杨凤兰就是这样一位民间刺绣能人,在杨秀玉出生的地方——察布查尔县堆齐牛录乡有着很高的声誉。至今,杨秀玉还保留着母亲的部分绣品,时时抚摸和怀念。


从十一二岁时,杨秀玉就跟着母亲学习刺绣了。“作为锡伯族妇女多少都会绣一点,只是有的专业,有的是爱好。我母亲就是专业的,那个时候家里娃娃多,我们穿的衣服都有母亲绣的花,穿出去在小伙伴面前很的自豪。我就这样喜欢上了绣花,希望像母亲一样能干。”杨秀玉说,她从小就看着母亲用她那布满冻疮的手熟练地将各种自然生物、昆虫花卉等绣得栩栩如生,后来听母亲说,自己的姥姥也是刺绣方面的能人,在当时的整个县城都很有名气。她觉得,自己有责任把老一辈的刺绣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锡伯族绣品。


指尖上的艺术。高中毕业后,杨秀玉为了补贴家用,专门去伊宁市学习了缝纫和裁剪技艺,后来进入一家服装厂打工。真正以刺绣为生,还是杨秀玉结婚以后。从1998年开始,杨秀玉以手工制作的香袋、枕头、绣花鞋等各类锡伯族特色刺绣制品甚为人们喜爱,自此也开始了她的刺绣事业。


2007年1月,杨秀玉被选派参加由国家民委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自治区举办的“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综合扶贫示范项目”——新疆项目区第一期培训班。通过这次学习,杨秀玉的想法有了很大转变,对传统锡伯族刺绣产生了强烈的反思,开始设计一些将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气息相结合的锡伯族手工刺绣制品。


当年,在当地妇联与民族宗教事务局的支持下,杨秀玉的“西迁情”刺绣作坊在察布查尔锡伯族民族风情园正式挂牌,成为联合国少数民族扶贫示范项目示范点,察布查尔县妇联将其作为巾帼技能培训点和培养基地。


杨秀玉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做工精湛,“西迁情”刺绣坊在察布查尔县家喻户晓,每年的西迁节,她能接到许多锡伯族餐厅和风情园中礼仪小姐的服饰以及民运会相关绣品的订单,还有人高价收藏她的手工刺绣服饰。


2013年,杨秀玉的徒弟已达18人,现在也都有了自己的刺绣作坊,分布在察布查尔县的各个乡镇,在改善自身生活水平的同时带动了这一产业的发展。如今,虽然杨秀玉已将刺绣作坊搬回家中,依然有不少人慕名前来学习。


说起锡伯族刺绣的历史、图案、针法,杨秀玉总有说不完的话。她介绍说,锡伯族在刺绣文化上表达的是一种自由、豪放、古朴、自然的民族风格,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图案纹样素材上没有特定要求,主要以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植物、水果、花卉等为主。色彩主要追求原始的自然美,绣品色彩艳丽,对比性强,饱满均匀,讲究对称、装饰性强,适合男女老少不同的对象。


锡伯族刺绣技法以具有悠久历史的挑花为主,分为大针和小针,有滚针法、平针法等种种讲究。这些年,杨秀玉经常外出参加培训,与全国各地的绣娘交流刺绣技艺。她的家中收藏着苏绣、双面绣、水族马尾绣、土族盘绣等各种绣品,对于她改进技艺、创作绣品有很多启示。


让锡伯绣走进现代生活。元宵节期间,在察布查尔县锡伯古城新春庙会上,杨秀玉展示的绣品受到不少人关注。将传统刺绣与现代生活用品结合,一直是杨秀玉努力在做的事。“这次参展我新做了一款女式坤包,黑色锻面材质,绣上艳丽的花卉,显得很精致。当时有个女士看到了,就想以300元的价格买走,我对她说这还是新做的样品,等我再做了才能给你。”杨秀玉说,她给那位女士留下了电话,答应做好后联系。


将传统技艺推向市场,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杨秀玉一直这样认为。为此,她做了很多尝试,各种融入手工刺绣图案的化妆包、香囊、手袋、杯垫、抱枕、挂饰等推上市场后很受欢迎。


随着老一辈艺人的离世,许多好的花样都遗失了,加上大量机械刺绣制品涌入市场,对手工刺绣也是不小的冲击。面对这样的局面,察布查尔县政府采取了很多保护性措施。从2007年“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综合扶贫开发示范项目”在该县启动实施以来,县上成立了项目办,聘请了全国知名的苏绣专家对当地锡伯族妇女进行培训、指导,并多次选派当地刺绣能手赴内陆考察、学习。每年还会举办各种刺绣大赛,鼓励和激发当地妇女的参与热情,带动刺绣业的发展。如今,该县各个乡镇都成立了刺绣协会或合作社,很多妇女同时掌握机绣和手绣两门技艺,致富门路得到拓展。


如今,察布查尔锡伯族刺绣产品的种类已近60种,以丝绸、蚕丝线为原料,融合锡伯族刺绣的民俗特色,开发出了大量以摄影作品、油画、国画、书法等为题材的新型刺绣作品,都十分受市场欢迎。


杨秀玉的家中,挂着一幅手绣的牛车,土黄色的丝线绣出牛车的轮廓,也表现出了西迁之路的沧桑。杨秀玉表示,像这样走进现代生活的绣品才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她希望锡伯族刺绣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扮靓美好生活。(特约记者  王志华供稿)



杨秀玉在刺绣


    《伊利党建》2019年3月21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