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九寒天,要不要贴点冬膘?

 老夫子的论语 2018-12-27

中国人很讲究“时令养生”。每一个季节,各路“养生大师”和“健康自媒体”都会用“XX季节吃什么”“XX到了,应该如何养生”来刷屏。冬天的标配无疑是“补”——比如“冬令进补,开春打虎”,比如“贴冬膘”。

曾经跟一位中医学院的网友请教过“冬令进补”的起源。她查阅了许多典籍,发现有很多“如何补”的指南,却几乎没有“为何要补”的深入阐述。现在的网络上,基本上都用“祖国医学认为”“传统医学认为”等等作为理由。在《XX膏方》中有这么一段论述:“人和自然界是相沟通的,人体状况变化也随着自然界的规律发生变化,按四季的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到了冬天应该是封藏,孕育,也就是储备精微物质,为来年的‘春生’,‘夏长’做好准备。”

这段论述大致能够代表现代人对于“冬令进补”“贴冬膘”的理论阐述,也能让人不明觉厉。

如果坚信“传统医学”“东方科学”跟现代科学是“两种体系”,而祖先的智慧远远超过现代人,那么下面的内容就没有看的必要了——下面的内容,是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去解析“贴冬膘”或者“冬令进补”这种做法。

人类吃食物,是为了满足身体新陈代谢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作为恒温动物,人体对于这些物质和能量的需求并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所谓的“精微物质”,完全是一种凭空臆想出来的概念。在现代科学中,我们把人体需要从食物中补充的物质叫做“营养”。有的营养物质可以在体内保留一段时间,但大多数营养物质会被自动调节,难以在冬天“补充下来”等到其他季节用。

更重要的是,现代技术可以在任何季节生产食物,或者把食物储存在任何季节,完全没有“补”到身上去存放的必要——把食物“封藏”在仓库里等到春天直接食用,会远远比冬天 “封藏”在体内要好。

还有许多人认为“冬季气候寒冷,人体为了保持正常的体温,就需要产生更多的热量,以抵御寒气的侵袭,因此,机体对营养的消耗量也随之上升,营养需求增加,所以进补的愿望也就特别迫切。”在古代,人们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而实际上,冬天寒冷也意味着活动减少——消耗的热量少了,需要的热量其实也会减少。在枯燥乏味的漫长冬天,弄点食物来吃或许是度过寒冬的享受。现代人的保暖取暖设施很完善,所处的“实际环境”并不寒冷,完全用不着通过食物“产生更多的热量来抵御寒气”。而且,真要抵御寒气,多穿点衣服,把空调和暖气的温度设置得高一些,也就高效地解决了问题。

所谓的“贴冬膘”,并不是身体的需求,而是“多吃少动”之后的结果。把这种结果转化为一种“养生方式”,是一种臆想出来的自我安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