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纪轻轻吃什么保健品,以及,长成这种样子,一看就不是药啊,这都买怕不是傻? 我因此想起一件事。 大概两个月前,看到某位机友发的帖子,说他姥姥明明是上海某大医院的退休医师,结果现在年纪大了,天天买保健品,家里人死活劝不住,他实在没办法才向大家求助。 当时评论区几百条评论,几乎没有能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的,大多是无奈叹气。 我虽然遇到过非直系长辈买保健品的,但他们没人吃出病也没人变成传销,所以大概扫了几眼就抛在脑后。 等看到文章下的许多留言, 又想到那位机友的经历,深感“劝长辈不要买保健品”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专业医师尚且如此,身为对医学毫无了解的普通人又拿什么劝服总会经历老病死的自己和正在经历老病死的长辈们呢? 说到底,只要人还有一点点怕死惜命的念头,或者遇到久病不治,只能病急乱投医的时候(就像权健受害者小女孩周洋那样,唉),天价虚假保健品就永远有市场。 所以保健品如果长辈们要买当然可以买,但你得让长辈们清楚哪些是正规的,哪些是不正规的。 这件事难吗?一点不难。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叫中国药闻,进安全查询里输入保健品名称,一秒就知真假。 方便观察,我们换到网页版,以丁香园之前提到的权健牌某胶囊为例, 点击放大查看 除了一条广告备案,丝毫产品信息都没有,而这款胶囊在报道之前,也没有标注“本品不能替代药物”(事后倒是加的挺快)。 以上只是一个例子,不是说权健所有产品在药监局查无此药,只是信息不全确有其事。 真正的保健品,起码要有这样的觉悟, 要是某天你爸妈出门买个菜,回来时菜篮里多了一盒名为“什么都治,专为老年人”的药物,快点,打开微信,安全查询一下。 但是这些,权健 2018 年新产品,免查,估计看不到了 当然,即使查出问题,钱也要不回来,所以能防患于未然总是好的,这就需要一些权威的科普途径。 丁香园是其一,不过丁香园似乎更对咱们这个年龄段人群的胃口,就好像长辈们无法理解我们的表情包,可作备用。 要找到一个让长辈们认为可以相信并且愿意看下去的办法,这样筛选下来,只有科普中国。 之前朋友圈谣言横行的时候,大家用它辟谣,现在,权健的事情也交给它。 我今早一打开科普中国的 App 的健康版块,就看到这些: 健康板块有很多跟权健有关的内容,比如辟谣负离子卫生巾和正骨基的, 对长辈们趋之若鹜,咱们自己讲不清楚的火疗养生,科普中国也提供了详细说明, 科普中国比较好的一点在于,身为国字号应用没有国字号的病,是长辈们熟悉的风格。科普的范围也足够广,不止全民热议的大事,基层或者说普通人身边的小事同样顾及, 你甚至可以申请成为一名科普员,或者向科普中国反映你遇到的怪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