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舒伯特钢琴作品中的歌唱性

 月亮花829 2018-12-28



舒伯特钢琴作品中的歌唱性

导读: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素有“艺术之王”的美称。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充满了歌唱性,这种歌唱性同样出现在其钢琴作品的创作中。本文从钢琴小品和奏鸣曲两个方面对舒伯特钢琴作品进行浅析。



 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欧洲早期浪漫主义潮流运动的代表作曲家。他的作品在继承了古典主义音乐传统的同时,广泛地吸收了民间音乐的因素,从而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现流传于世的有600多首歌曲、8部交响曲、6首序曲、24部室内乐、21首钢琴奏鸣曲等一系列的艺术精品。

 舒伯特的出生与逝世都在维也纳,是个地道的维也纳人。1812年跟随萨利耶利(A.Salieri)学习作曲,开始写作弦乐四重奏和钢琴作品。1813年至1817年,舒伯特经历了自己的人生中的创作初期:在1813年,舒伯特完成了第一部交响曲;1814年,年仅17岁的舒伯特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创作了第一部歌曲杰作,这也打开了他艺术歌曲创作的闸门;1815年是舒伯特倾心创作歌曲的一年,歌曲创作几乎成为了他生命的全部内容,他这种写作歌曲的热情,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最后;1816年之后,舒伯特到维也纳去当“自由”艺术家。舒伯特没有固定的收入,全靠卖自己的作品维持生计。可以说,舒伯特是第一位真正以自己的精神产品换取生活资料的作曲家,是西方音乐史上的第一位“自由音乐家”;直到1821年,舒伯特才第一次出版了自己的歌曲《魔王》。

宁峰演奏舒伯特/恩斯特《魔王》


 1818年至1828年的十年中,舒伯特迎来了创作生涯的中期和晚期。生活的不尽人意,使得舒伯特音乐中反映的思想情绪的理想化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被兑现,只得寄托于诗境和梦幻中。他通过不同形式的音乐表达着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音乐成了他心灵寄托、情感表达的工具。舒伯特的钢琴作品由内而外的渗透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抒情性,这种强烈而征服性的抒情性格直接开通了整个浪漫主义时期的创作风格。

 在1828年,舒伯特临近死亡的几个月中,他完成了自己的创作晚期。也是在同年的3月,在朋友们的帮助下,舒伯特举行首次也是最后一次个人作品的音乐会。音乐会给他带来了比较丰富的收入,但由于多年的疾病与不安定,同年的11月,年仅31岁的舒伯特就逝去了。

 舒伯特虽然是18至19世纪音乐大师中生命最为短暂的一个,然而他的才华与天赋并不会被时间掩埋。他的作品之多、旋律与和声之优美都令人吃惊称叹,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歌唱般的声音”是舒伯特对钢琴音乐的理想。由此可见,舒伯特在钢琴艺术上的成就是不可磨灭的。

一、开创先河的钢琴小品

 舒伯特被称为“旋律大师”,他的钢琴小品是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起点。这些钢琴小品和他的艺术歌曲一样,都是为了抒发内心对于音乐的喜爱之情,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大多是循着舒伯特的浪漫钢琴小品的脉络来进行创作,继而发展壮大的。在舒伯特的创作生涯的中后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钢琴小品,包括即兴曲、音乐瞬间、舞曲、进行曲等。其中,最为夺人眼球的莫过于他在晚期所创作的11首《即兴曲》和6首《音乐瞬间》。

舒伯特《降E大调即兴曲》 D.946 No.2


(一)即兴曲

 “即兴曲”(Impromptu)开始出现于19世纪初,原意为“即兴的创作”或“一时的兴致”,后发展为器乐短曲的曲名。舒伯特的钢琴即兴曲是最能体现他音乐风格的作品,舒伯特特有的抒情性、歌唱性在即兴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舒伯特的这些钢琴小乐曲是在强调一种无准备的、突然而至又瞬间即逝的灵感。在他的作品中每一个音符中都渗透着抒情性与歌唱性,优美的旋律线条无所不在。

 虽然即兴曲这一题材并非由舒伯特发明而来,但是舒伯特却形成了浪漫主义钢琴音乐创作的新趋势,开创了钢琴音乐创作的一个全新的领域。

布伦德尔演奏舒伯特《六首音乐瞬间》D.780


(二)音乐瞬间

 舒伯特对钢琴小品的贡献除了“即兴曲”,还有他的六首“音乐瞬间”。舒伯特是欧洲音乐史上最早创作和发展“音乐瞬间”这一音乐小品体裁的音乐家之一,这种独创的钢琴小品体裁,在形象与体裁特点上与他的即兴曲很相似,一般为抒情性的小曲,音乐形象生动。

 以舒伯特的《f小调音乐瞬间》为例,简单介绍一下这部作品。乐曲开始采用了较长时值的音在前、较短的在后的顺分式结构,使得歌曲有一定的歌唱性,这种旋律进行与民间的波尔卡舞蹈节奏十分相似。左手的持续低音的进行,则和风笛舞曲有异曲同工之妙,显得更为灵活轻巧。

 中间段相对特殊,在主题素材选用上,整个中间段都在变化运用着前一段落的材料。舒伯特使用了复调音乐的写作手法,使得音乐结构紧凑,情感得以释放。

 再现段中,舒伯特沿用了主题段的材料,同时丰富了和声进行,并在色彩明朗的F大调上结束全曲。

 纵观全曲,舒伯特几乎可以说是用了单一的音乐素材在进行展开创作。即便是如此,整首作品听下来丝毫没有乏味,这足以表现作曲家精湛的技术,同时也表现了舒伯特的一种纯粹的音乐灵感创作,那些装饰音和跳音使得这份纯粹中更加灵动活泼,这便是整部作品的音乐风格所在。

 在乐曲中,音乐时而激情澎湃,时而温柔低沉,其间还夹杂着些许无法排解的忧郁。温柔而善变的音乐形象,让听众的心情随之波澜起伏。


二、独具魅力的钢琴奏鸣曲

 舒伯特创作的大量钢琴作品中,最能体现出其作品囊括大量魅力歌曲的源泉的就是他的钢琴奏鸣曲,尤为突出的是他的奏鸣曲中超越时代的和声、开放式的调式变异和一体化的多层次的乐队结构。奏鸣曲这种古典而传统的体裁被舒伯特成功地赋予了新的浪漫气息。

 作品《A大调钢琴奏鸣曲》D664是舒伯特在1819年的夏天到奥地利旅行时所作。这部活泼明快的作品开启了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创作的成熟时期,那率性的倾诉和独具歌唱性的旋律,最能感染人的心情。

 舒伯特的奏鸣曲具有的抒情化歌唱性的旋律很难对比冲突成结构严谨、振奋人心的大型奏鸣曲乐章,但这种抒情的乐章是任何钢琴家都无法企及的才华。舒伯特用自己独有的风格特点和创作思想,在浪漫主义时期焕发出勃勃生机。

 不可否认的是,舒伯特的浪漫主义气质渗透在了他的每一部作品中。纵观舒伯特的一生,人们最为熟知的自然是他的“歌曲之王”称号以及那艺术遗产中最占重量的艺术歌曲。同时,他的钢琴作品也具有其不容忽视的独特的艺术价值。在舒伯特的每一部作品中,他都无一不使得乐器或者人声演奏唱出了抒情的旋律。那些出乎人意料之外的魅力都组成了他整个浪漫主义的情怀。他用最为简单的音乐元素打破了音乐与听众之间的隔膜,让人在他的音乐世界中长醉不醒。舒伯特用他自己特有的艺术语言,创造了永恒的“歌唱性”音乐。诗人帕采尔为舒伯特写的墓志铭上说:“音乐在这里埋葬了一个丰饶的宝藏,但埋藏了更美好的希望。”舒伯特的音乐宝藏是永远也挖掘不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