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部讲述知青苦难史的视频

 难忘黑土情 2018-12-28
日前,一部微视频《我是知青》引起众多知青的关注,观后好评如潮,许多人为片中采访的五位知青的经历和遭遇,觉得反映了知青的真实情况,感同身受,深表同情。但是,作为在影剧院公开放映的微电影,究竟要向社会宣传什么,达到什么社会效果?我看,该片讲述的就是一部知青苦难史。
小胖,当年能够留在上海工厂不去,写血书要求到黑龙江上山下乡。后随北京知青丈夫到北京生活,又因工作劳累影响夫妻感情离异回沪,为生计所迫再嫁大18岁的海员大副,后又患了抑郁症。
假小子,当年已内定分配上海工作。但她为了表达革命热情,将名字改为“东胜”,报名下乡。在农村表现积极,入了党。后曲线回城嫁到河南,当过小学校长。回沪后在宝山区生活,热心家教,成为孩子们的“知青奶奶”,2012年被评为感动宝山2012身边典型人物。但后竟皈衣佛门,成为居士。
老蔫,当年也是主动报名赴黑龙江的,因别人为当地营长的女儿向他提亲,感到被一个大金蛋砸中了,后得知其女患有癫痫病,也只好接受。他想办回上海一直等到老丈人去世,才敢提出离婚,又因摄于妻哥是公安交通队长,成不了假离婚。
阿唐,下乡前可进江南造船厂,但积极到黑龙江下乡。因与当地地主成份的人关系好,在斗批改中受在冲击,引发了精神病,办回沪后一直在精神病医院治疗。
还有老虎,到连队后150天就被克山病夺去了生命。
这部片子,确实像《安娜·卡列尼娜》开篇语写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片中采访的四位故事主人翁,当初都是积极报名上山下乡的,都选择了脱离农村,嫁娶和离婚的也出于无奈,最后都没有较好的结局。是否坚守下乡时的初衷,愿意在黑龙江农村,却通过精神病患者阿唐口中说出。作为在农村加入共产党的假小子,在教育事业火红,组织上给予极大信任和荣誉的情况下,竟离嗷嗷待教的学生而去,拜倒在佛门之下,成为居士,背离了共产党的党性。
这部片子,给人感到这些不幸的遭遇,这都是上山下乡造成的。片中没有反映知青在农村艰苦环境中经过磨练,对自己的正面影响,甚至出现对信仰的危机。
在今年纪念毛主席关于知青接受再教育指示五十周年之际,推出这样的片子,看后感到十分沉重。纪录片要求必须是真实的写实,该片就知青某个体看,是真实的;但既然片名为《我是知青》的这一群体,却没有选择不同经历的知青,来反映知青,这就不能反映真实的知青整体的情况。选择哪些人物、事例,来宣传什么,说明什么,得出什么结论,是至关重要的。作为编导,既然选择一个连队的知青,就应该选择该连队有不同经历的知青,作为采访的对象,才更有代表性。如果考虑采访外地知青不方便,也可在该团范围内选择上海知青。
(作者: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九团上海知青 写于2018年8月25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