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大泽乡农民起义
根据笔者对陈胜领导的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地点大泽乡周边地理环境的了解和相关历史记载的解读,希望能解开这个千年历史之谜。
因司马迁《史记》简单的“阳城”记述,形成以历史阳城为主要依据的四种学说如下:
1、三国时学者韦昭和唐代学者司马贞、张守节等为代表的“登封说”。司马贞《索引》引韦昭云:“阳城属颍川郡。”大致在今天的登封附近,范文澜、吕振羽等支持此说。
2、“方城说”赞成者的代表是谭其骧,谭先生在《陈胜乡里阳城考》一文中,主张陈胜故里应该在今天河南方城县境内。
3、“商水说”的支持者主要有郭沫若、周予同等人,根据唐人颜师古在班固《汉书·陈胜传》注中的说法,推断阳城应属汝南郡,故治在今河南商水县境内。
4、安徽阳城说,依据《大明一统志》凤阳府古迹条下记载:“阳城,在宿州南,秦县,陈胜生于此。”;清光绪年间的《宿县志》记载:“阳城,古地,在州东南,与蕲近。”;安徽省怀远县双桥镇古阳村的阳城遗址。
笔者现将四处阳城位置及陈胜起义地点大泽乡和大泽乡至北京密云方向线,在地图上标识如下:

四地阳城与大泽乡、目的地关系图
从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到,安徽怀远阳城距离大泽乡最近,直线距离只有32公里,并且在大泽乡至北京密云的行进路线的南方,符合九百屯田戍边农民前往北京的方位。这九百徒手徒步的农民前往北京密云,从时间要求的紧迫性和行走距离最短的要求,从怀远阳城附近出发就必然要经过大泽乡。
而商水阳城在大泽乡的正西方,直线距离有230公里,对于九百人急急赶往北京的徒步队伍来说,是完全是不可能绕路东行,因为对这九百人来说,任何增加路程和耽误时间的行为和举措都是在威胁自己的生命。

安徽阳城和商水阳城与目的地北京关系图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商水阳城和大泽乡旁的怀远阳城至北京密云的直线距离都为785公里左右,对秦政府和九百人的队伍来说,商水阳城的队伍是不可能绕道东行230公里至大泽乡的,而登封阳城和方城阳城就更不可能了。因此,从九百人的徒步屯田戍边队伍的行进方向和路程来分析论证,都完全可以排除陈胜和九百人来自登封阳城、方城阳城和商水阳城。
但商水阳城学说中,还有一个看似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在《史记》里,赵高污蔑李斯时曾说:“楚盗陈胜等,皆是丞相傍县之子(《史记·李斯传》)。”李斯是上蔡人,和上蔡“傍县”的,也就是商水了。登封与上蔡之间隔了禹州、襄城等地,而方城和上蔡之间隔了遂平,也不能说是“傍县”,至于安徽怀远,隔得更远。而商水距上蔡故城不过20多公里,从地理位置来看更符合“傍县”之说。对于这条论据,笔者却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史记》中记载赵高污蔑李斯的话,没有一点问题,观点的陈述也没有问题。问题在赵高污蔑李斯说这句话的时间,是在陈胜在拿下陈县后,得到陈县当地三老、豪杰的支持,建立了“张楚”政权“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形成具有一定组织、有相当号召力的反秦势力后。没有上蔡傍县陈县民众的支持,陈胜也就是有几万人的流寇,而得到陈县三老和豪杰的扶持,陈胜才建立了张楚政权和秦政府对抗。因此,赵高说“楚盗陈胜等,皆是丞相傍县之子”一点没有问题,“楚盗陈胜等”是特指以陈胜为领袖的张楚国的陈县三老和豪杰,而非特指陈胜本人为上蔡傍县人。

怀远阳城、陈集镇与大泽乡位置图
笔者将大泽乡与北京密云连一直线并向南延伸,将经过怀远县陈集镇和古城镇。古城镇为春秋向国向城故址,为淝河的重要渡口与关隘,汉朝在此又重新设立了向县,镇守这个重要的渡口。说明秦末向城仍为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是控制南北向和东西向的交通咽喉。此时,向城已经被废,西北方30公里双桥镇的古阳城,当为怀远县境内的县所。司马迁在作《史记》时,怀远境内的民众皆为阳城人。汉朝重新始立向县,双桥镇的阳城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怀远阳城因陈胜而闻名,陈胜因阳城而得以寻回故里。
陈胜所带领的这九百人的戍边民工,之所以能冒险起义,后世学者重点强调暴雨引起道路不通而耽误行程必斩的因素,但另一种因素更关键,决定了九百人起义的必然。“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也就是说这九百人屯田戍边,能活着回来的,和家乡亲人团聚的,将是很少一部分人,绝大部分人和家乡亲人都是永别,这决定了每向前一步都是走向死亡。在离开家乡的地界,这种生离死别的伤悲越来越强烈,在这种情景下,九百人对于同乡屯长陈胜的振臂一呼才能勇于响应、赴死不悔。

陈胜农民起义进攻与退守线路图
在农民起义队伍的进攻秦王朝的线路中,攻下大泽乡、蕲县后是一路向西北进攻,避开了西面的怀远阳城,避勉了家乡的战事,也使得阳城没有出现在“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的名单之中。这样做有两种好处:一可以避免乡里乡亲的厮杀,毕竟他们的目标是秦王朝;二可以避免九百人回乡后军心动摇,当战事不利时,也可以退守故里。
如果说阳城为陈胜故里当时的县所,那阳城东20公里的陈集镇现在一个普通的乡村,也许就是陈胜曾经生活劳动的地方,可能是陈胜在故里留下的微小痕迹。
综上所述,大泽乡正南方的怀远县境,不仅是陈胜的故里,而且是这九百屯田戍边民工的家乡,司马迁所记载的阳城,也就只能是安徽省怀远县境内的阳城。只有这个区域的农民,才能和这九百征调民工与陈胜产生必然的联系。在陈胜故里的问题上,只有以农民身份起义,距离大泽乡30公里处的怀远县阳城,才是最具说服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