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再也没有高潮的年轻人:你最需要的不是快乐,是平静

 炎辰与 2018-12-28

这是 新世相 的第 792 篇文章




前几天,同事 Cassie 突然给我发来蔡康永在综艺里说的一句话: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快乐,是平静。”


Cassie 正处于年底焦虑期,说,她对这个观点简直太认同了。


“好多事儿都堆在年底,越过越难。


我现在觉得 2019 年都不需要快乐,只要平平静静,就谢天谢地了。”


我们似乎早就陷入了这种生活状态:一大堆事情逼着你焦虑,注意力一直被干扰。


有个调查说,现在年轻人 3 分 05 秒就被打断一次,重新进入状态,需要 25 分钟。


刚要搞定一项任务,就被拉进了新的项目群。


好不容易有了整块的时间,但依然控制不住地点开各种微信小红点:“万一有什么事儿错过了呢?”


读者@晓禾告诉我,四个月前她选了一门认知写作课程,只做了三分之一的作业就放弃了。


一边觉得怎么这么费劲,一边真的很遗憾花了几千块钱,也没能让自己咬牙坚持下来。


我今天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们有多久没有慢下来,耐着性子做一件事了?


稍微用点力,就想要结果。一有了坚持不住的苗头,就马上松手。


专注成了年轻人最稀缺的能力。


我们已经快被这种分散的生活逼疯了。






前几天结束考研时,有好多读者都跟我留言说,不管结果如何,光是那种连续几个月全神贯注、浑然忘我的感觉,都能让他有信心面对接下来的生活。


今天,我和同事们特别收集了下面 5 个故事。


5 个默不吭声的男人,埋头在自己的手艺里奋力使劲,精神紧绷。


那些少有的专注时刻,是一种让人头皮发麻的精神高潮。


我保证你能从中感受到一种重振生活的力量。





有段时间,我特别喜欢看一个男人在小溪边上堆石头的视频。



他是加拿大的 Michael Grab,最爱把石头一个接一个叠起来。


从 2008 年开始,堆到到世界各地,一直没停过。


穿着同样的衣服,同样的靴子,抱着一块石头,翻来覆去琢磨几个小时。


他说,每块石头都有细微的缺口。找到至少三个接触点,就能让两块石头保持平衡。


别人看到他的石头一般都会吓到,觉得是粘出来的。


他的解释是:“真的只是平衡啊,唯一的‘胶水’就是重力。你要做的就是耐心,这跟生活一模一样。


次一次反复调整,才能找到最合适的点。


“你动荡之中找出的平衡,就是你自己小宇宙。



   


漫画家井上雄彦,每完成一部作品,都像一次修行。


《灌篮高手》画了 6 年才结束,《浪客行》画了 20 年还没完结。


虽然是个孤独的工作,但画的时候就一直想着,好高兴啊、好快乐啊。


琢磨,用铅笔画草稿,角色勾线,想登场人物如何思考,如何行动,说怎样的对白。


“我会去迎接他们,问他们,这样子好吗?等他们回答。”


他的生活大半时间都窝在咖啡店里,进行孤独的自问自答。规定做好多少页,然后必须拼命去做。


《浪客行》的最后一幕,是伴随主角一生的婆婆去世。纪录片里,他在画这一幕时卡了好几天。


“去世前她会想些什么?我想找到这个线索。她的人生不单只是这样的。我想去发掘出来。”


角色是活着的,所以必须真诚地面对他们,必须不断窥探自己的内心。


最后主持人问他,最后一幕婆婆的表情真的很好,你满意那个表情吗?


他第一次做出了特别肯定的回答,是的。


专业,就是不断向上的人。






日本导演黑泽明,把一生的时间都贡献给了电影,心甘情愿为电影花时间。


他的场记野上照代曾写过一本书,名字叫做《等云到》。因为他认真到为了拍一个镜头,让整个剧组停下来等云。


书里还有一个细节是,在拍乌鸦飞过麦田的镜头时,他们花了几个月播种麦子,收集乌鸦,把 250 只乌鸦放飞了两次。



他的电影几乎把当时的国际奖项都拿遍了,知名好莱坞导演都深受他的影响,被誉为天才。


但当一位年轻导演跟他讨教经验时,他说:


“你真想拍电影,那你就要去写剧本,要有一次写一个词的耐心。


这就是我要告诉他们的,但他们还是不会去写,他们发现写作太苦了。


他们一开始就想立即写完。

    

当你专注想做好一件事情,你只会关心自己脚下的路





我还看过一条拍摄的一个视频。主角叫李共标,因为喜欢铁质茶器,跑到杭州郊外的山上,独自打了三年铁。


每天的生活,就是吃饭、干活。


他的打铁方法还是最考验心态的一种,叫“铁打出”


首先要选合适的铁材,然后放到炉火里煅烧,不断捶打。


只能凭借经验来决定铁器的厚薄程度,整个过程必须全神贯注。



做铁制茶器三年,一共才做一百多件。每天早上 6 点多就起来生火,连续工作一整天。


他对待铁锤敲击的过程,隆重而专注。


“简单的事,做得更精更需要时间。”





这个叫 Bill Cunningham 的老头,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他就每天骑着自行车在纽约街头拍摄。


风雨无阻地坚持了五十年,直到去世。



他每天穿着清洁工同款的 20 美元工装,他的拍摄目标,也从来不是那些有名的人。


“我不认得名人,我只认得穿得有趣的人。而且是不以出风头为目的打扮出众的人。”



拍完照片去排版时,连编辑都受不了他的细致。


他说,这里不对,我得把他们做成我想要的样子。没想过午饭要吃什么,当务之急就是如何把照片排得好看又合心意。




编辑说,我想把你从窗户上扔下去。


他的专栏成了纽约时报最受欢迎的专栏之一,连时尚女魔头 Anna Wintour 都夸奖,“我们都为 Bill 着盛装。


而他坚持做这件事长达50年的原因,无比简单:


对我而言,街拍不是工作,而是一种快乐。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觉得内疚的原因,因为其他人都在工作,只有一个人在享受快乐!”


坚持的最高境界,大概是可以不再有坚持的感觉。




讲这些故事,并不是想用这些人给你灌鸡汤。


而是想让你意识到,在任何一个时代,我们都更容易记住那些想尽一切办法把事情做好的人。


你可能做过很多还行的工作,有了很多还行的成绩。而又有哪些事情,是你想起来就激动兴奋、由衷为自己骄傲的?


前者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后者是我们生命中的高光时刻。


追求极致,会让你把热爱渗透到整个生活。它带来专注,带来信心。


试着找到那件你愿意如此付出的事情。


然后你会发现,仅仅是出发这一个动作,就足够让前方的道路变得无比清晰了。




2018 年马上就要过去了,回头盘点这一年,很多重大的事情,其实都是在不声不响中完成的。


就像一加手机一样,成立五年,依旧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保持初心:坚持做好的产品。今年,一加与美国第三大运营商T-mobile达成合作,与EE宣布明年在欧洲首发第一款5G手机;根据Counterpoint的报告,在全球高端市场,一加已经排到了安卓前五。从不攻击对手,不搞营销噱头,坚持用产品和口碑赢得人心。

创始人刘作虎说:“我们相信,越是波涛汹涌,越要坚持商业的本质,越要相信时间。甘于安静,是一加最不一样的地方。” 


当你专注做好一件事,它带来的力量会是爆发式的。


就算面对吵闹生活,你也掌握了自己的生存窍门。


文章图片来自《奇葩说》、 Gravity glue、录片《漫画家井上雄彦创作的秘密》,《黑泽明的电影人生》,《隐世小店:李共标,他在山上独自一人打了三年铁》,《Bill Cunningham New York





晚祷时刻:


最默不作声的,往往最有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