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年40村|大龙口村:昔日穷山村 打造花卉基地

 城北十五里666 2018-12-28
昔日穷山村 打造花卉基地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县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发生了可喜变化。这一点,大龙口村的村民们深有感触。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过去脏乱差的小山村,告别了穷困与落后,变成了处处是美景的美丽宜居村。

记者来到雪溪乡大龙口村,走进村民的家中,随处可见庭院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卉,自美丽庭院创建以来,大龙口村已经形成了家家有花、处处有景的美丽景象。


“当时种花大家都笑我,说没什么名堂。现在一个村都种花,就没人笑我了。”村民刘芝香一家人特别爱花,自从七年前新房建起来后,就开始在院子里种各种各样的花。然而,在许多村民看来,种花太浪费,不如种庄稼。


今年六月份开始,大龙口村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刘芝香一家成了示范户,到目前为止,他家已经有曼陀罗、三角梅、菊花等100多个品种的花卉。在村两委及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村里逐渐兴起了种花养花的热潮,村民的房前屋后焕然一新。


乡村振兴,从改变居住环境开始。全体村民总动员,拆旱厕、搞整治,村里还建立了村民门前“三包”责任制、邻里长捆绑制度、定期评选等制度,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过去脏、乱、差的的大龙口村,如今处处有美景。


雪溪乡大龙口村党支部书记杨长鎏介绍说:“通过党支部全体党员带头拆旱厕74座,旱改水4座,村里的空气清新了。我们还实行了卫生门前屋后三包,村里也干净了。”


村庄环境变美了,如何让村民的腰包鼓也起来,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大龙口村大力发展菜苗种植,让村民们改变以往外出打工的方式,通过种植菜苗增加收入。杨长鎏回忆道:“1978年以前,我这里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是吃不上地瓜丝的一个村,人均收入不到三百元,现在我们人均收入都达到了一万五千元。”


让村民感慨的是,40年前那个温饱堪忧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全村一心谋发展致富的精气神越来越足。接下来,村里还将打造花卉基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兴办民宿和农家乐,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带动村民增收



雪溪乡大龙口村:美丽乡村建设 “落后村”蜕变成“明星村”

泰顺新闻网讯“她家的花、绿植好多、好美,我家明天再种一些。”在如今的雪溪乡大龙口村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都种满了各种鲜花和绿植,并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引来周边广大乡镇前来考察学习借鉴。

  大龙口村位于雪溪乡北部,距乡政府约2.5公里,下辖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全村823人,213户,设有1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2人,全村共有林地面积1068亩,耕地面积238亩。该村原来属于典型落后的村,房子破烂不堪,道路泥泞难走,村庄环境脏、乱、差。自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来,在村“两委”的努力和广大党员群众的支持配合下,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道路,一面面寓意生动的文化墙,屋前房后绿成荫的美丽乡村画面。那么,大龙口村是从如何实现从一个“落后村”到“明星村”的华丽蝶变呢?

   选好“当家” 强堡垒

  要想把群众发动起来,关键先要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只有做到支部引领、干部示范、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才能发挥出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换届选举,该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用好“在家” 助推进

  该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较多,留在家中的妇女占据了常驻人口的一大半,针对这一情况该村紧紧围绕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进一步深化“巾帼建功、巾帼促农、巾帼兴业”三大行动;健全依靠妇女推进工作制度,更好地吸引妇女、服务妇女、凝聚妇女;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增强妇联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组建了“巾帼庭院环境监督评比队”“巾帼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巾帼移风易俗宣传队”等队伍。

   带动大家 齐发力

  该村“两委”干部、党员,纷纷带头作表率,在他们的努力下,群众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从过去的“要我干”到现在“我要干”。如今的大龙口村,随手丢烟头、垃圾,鸡鸭满村跑的现象不见了。

   建章立制 强保障

  该村建立健全党员亮身份、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工作积分制、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村务公开、门前“三包”责任制、邻里长捆绑制、定期评选等等一系列制度,切实增强了村党支部和党员的公信力,提升了村民的凝聚力,党员、群众参与村里决策的积极性都得到明显提高。

(编辑 毛晓辉 雪溪乡供稿)




泰顺雪溪大龙口村打造垃圾不落地“示范样板”

​通讯员 陈祥磊

“村里这么干净,垃圾当然不能乱丢。”今年二月二,泰顺县雪溪乡大龙口村按照惯例,办起百桌福宴招待四方宾朋,寓意新年新气象。与往年不同的是,村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垃圾不落地,村民门前也收拾得整整齐齐,刚要把果壳向外扔的游客叶先生瞬间打消了念头。去年9月,雪溪乡组织9个村村两委干部到龙游县贺田村学习村庄建设经验,农村垃圾处理的“贺田经验”,一下子说到了大龙口村村支书杨长鎏的心里,村两委研究决定以抓卫生村建设为突破口,打造垃圾不落地第一村。

说干就干,一场垃圾革命在大龙口村打响。按照“旱厕必须拆干净、杂物门前不让堆、圈养家禽要远离、烟头垃圾不落地”的要求,村里24名党员带头引领,800多名群众全员参战,拆旱厕、理杂物、搞宣传,不到一星期就拆除旱厕74座,完成3座生态公厕改建。

“我们赶上了乡村振兴的大好时机,乡村振兴环境要先行。”担任村支书近30年的杨长鎏说,农村搞卫生建设要抓整治更要重管理,村里专门建立了村民门前“三包”、邻里长捆绑考核、定期评选等制度,责任到人定期打分,每月15日在村委会张榜公示,村民自筹资金给得分高的先进发奖金,得分垫底的白榜曝光。“农户干得好,邻里长也得高分。”杨长鎏说,除了给村民逐个打分外,邻里长也有分数,而这个分数取决于联系村民的得分高低,去年该村评选出优秀农户13户、优秀邻里长1人。

“村庄干净了,客人才愿意来,我们脸上也有光。”村民刘细平是村里美丽庭院示范户,说起村里卫生创建,他连连点赞。今年“二月二”福宴村里一天就来了2000多名游客,不少兄弟村居也到大龙口学习发展经验。刘细平说,从垃圾小事抓起,自家受益村庄变美丽,它不仅抓出了全村一心谋发展的精气神,更抓出了村里的好风气。下步,村里将在环境更优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菜苗育种等特色产业,想方设法壮大村集体经济,着力打造环境美、乡风好、产业富的样板村、示范村。



泰顺雪溪如今大变样,未来将有大发展

7月18日中午,全县“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为主题的宣传思想文化“比学赶超”走进雪溪。县委宣传部全体班子成员、县宣传文化系统单位主要负责人、各乡镇宣传委员、县委宣传部各科室及相关人员50多人莅临指导,对雪溪围绕乡村文化振兴、打造状元文化小镇给予肯定。

我们的礼堂

第一站大家先来到大龙口村,观摩文化礼堂项目。近年来,大龙口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优势,以文化礼堂为平台,举办形式多元的特色系列活动,如每年春节的特色“村晚”、二月二的龙抬头旅游节联欢会和设福宴、端午节的包粽子和亲子活动等等。民俗活动的开展不仅让文化“动”起来、让历史“活”起来,也让群众在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感悟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龙口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定期开展移风易俗讲座、杨氏家规家训宣读、耕读文化宣传、党员慰问空巢老人等系列活动。随着各项活动的深入开展,文化礼堂成了热门去处,文艺骨干队伍、乡贤文化能人也成了最受欢迎的人。

我们的队伍

随后观摩团来到胡氏大院,感受一支队伍的魅力。为了把十九大精神以及关于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内容精准的“绣”进基层群众的心,雪溪乡因地制宜,结合独特的人文底蕴和工匠技艺传承人,通过非遗钹子书传人和快板宣讲队,用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草根方言进礼堂、进校园、进农户,让百姓更易接受。通过乡村振兴宣讲队一系列宣讲活动的开展,村风民风发生了变化,助人为乐的人多了,游手好闲的人少了;文明节俭的人多了,酗酒打牌的人少了;孝老爱亲的人多了,邻里不睦的人少了;读书健身的人多了,说是弄非的人少了;积极向上人多了,生活消极的人少了。

我们的项目

最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大家又实地察看了武状元文化休闲产业项目,近年来,雪溪乡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不断的挖掘和传播状元文化,雪溪乡“富山居”武状元文化休闲产业项目的推出,旨在于恢复武状元古迹风貌后更好的弘扬、传播先贤文化。该项目规划占地300亩,以武状元文化为特色,以隐居生活为主题,引入精品民宿、美丽田园、健康养生及休闲配套,打造集文化、旅游、农业“三位一体”产业项目;该项目用文化引领乡村振兴,打造一个生动、精彩、让人印象深刻的武状元蔡起辛的生动故事,更好的传承历史,让历史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播更具内涵。

图文、编辑:许立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