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名基层中医的感言:中医药法带来的变化太大了

 愿你有个好心情 2018-12-28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中医药法实施一年以来,笔者身为一名基层中医药工作者,切身感受到了中医药法所带来身边的变化。


就诊环境焕然一新。笔者记得10年前入职时,所在的社区卫生中心依然是上世纪80年代的模样,简陋的设备,拥挤的房间,陈旧的装修。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中医药法实施,中心实现“升级”换代,如今中心内古色古香的桌凳、雕花镂空的窗棱、独立亮堂的诊室,每一处细节都散发出浓浓的传统气息,展现着中医药深厚的文化底蕴。


为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中心今年陆续推出治未病工作室、不寐治疗室、冬病夏治工作室等,均以小窗幔帘隔开,并装饰以富有中医特色的画报,布局合理、幽静典雅。


此外,由黄浦区卫生计生委资助,区内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建立了“中医药文化图书角”,打造出了属于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进一步体现了加大中医药文化弘扬力度的社会风向标。


激发社区医务工作者服务热情。中医药法的实施,让社区义务工作者坚定了自信。


之前,在不少人眼中,社区医生就是“开药医生”,比不上专科医生,但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中医药法的实施,中医“治未病”成为一大热点,社区医生最重要的职责正是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老百姓认识疾病、学会养生保健,这与中医治未病的概念不谋而合。


因此,百姓越来越信任社区医生,认识到社区医生也是接受了正规教育与实践考核上岗的,医患关系和谐。


中心自去年起,立足实际情况,陆续推出具有时令特色的协定方、食疗方,今年又相继开设治未病工作室等三大中医药特色治疗室,分别针对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失眠以及骨关节疾病。经临床推广后,均因疗效确切、价格适中、副作用少而广受患者认可。


此外,中心医生积极走出诊室外,进行社区宣教、家床出诊,真正将健康送到了百姓家门口。


这一系列惠民服务,大大提高了中医药服务在社区患者中的认可度与普及率,“医务工作者更热情了”,这些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心声证明中医药法实施后,实现了双赢。


获取更多学习机会受益匪浅。中医药源于实践,秉承于疗效,跟师临证、名师传承,是将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的重要手段。


笔者本以为工作后,跟师机会将寥寥无几,中医药法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所在机构应当为其接受继续教育创造条件。而笔者在工作中也切身感受到有了更多跟名师学习的机会。


笔者荣幸地参加了为期三年的“中医专家社区师带徒项目”,有幸侍诊于沪上名老中医,得其亲授,及时总结其学术思想,适当推广其临床验方,并与同事们交流分享,可谓受益匪浅。


此外,各种中医人才培养、跟师项目也丰富多样,如名中医讲堂,成为名医传授与学者交流的良好平台,中医杏林新星的选拔,为年轻的中医人创造了高水准的学习机会。


总之,中医药法的实施,对中医药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源于中国中医药报,版权归相关权利人(周世甲)所有。我们旨在更好分享,如有转载不当,欢迎随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