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末农民军领袖张献忠死后,他的“四大义子”最后是什么结局?

 山地之仔 2018-12-28

说起张献忠,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与李自成齐名的明朝末年农民军的领袖,成都大西政权的建立者。

张献忠出身贫寒,从小便跟着父亲到处游走做小生意。他的性情十分刚烈,在崇祯年间,组织了农民军起义,后在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年号大顺。

明末李自成、张献忠率领农民起义军多次转战入川,对四川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张献忠率军几进几出四川,最后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其影响更为巨大。在1646年,清军南下,张献忠被流矢击中而死。

在历史上,农民军领袖张献忠收了四个义子,分别是: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和艾能奇,这四个人后来都被张献忠委以重任。那么,张献忠死后,这四个义子的结局是什么呢?

孙可望,可以说是张献忠的义子之首。出生年不详,卒于1660年,陕西米脂人。孙可望于1630年跟随张献忠起兵,为人勇敢,能识文断字,颇得张献忠赏识,被收为义子。张献忠战死凤鸣山以后,孙可望和李定国遵循张献忠联明抗清的遗志,率军南下,加入到南明永历帝的阵营。不过,孙可望被永历帝封为秦王后,逐渐摆起了皇帝的架子。随着权势的变化,孙与李的矛盾也日益激化,终于引发内讧。1658年,战败的孙可望投降清朝,不久便遭到了“兔死狗烹”地待遇,不但爵位被收回,连他的死因也颇为可疑。

李定国,张献忠的第二个义子。他公元1621年出生于陕西榆林,九岁被张献忠收为义子。李定国骁勇善战,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领军8万进军湖南,逼得清军藩王孔友德自杀,使南明朝廷在南方站稳脚跟。尽管一再受到孙可望排挤,李定国却始终坚持抗清。1661年,吴三桂在云南用一张弓弦勒死永历帝,李定国悲愤不已,于次年病死。

刘文秀和艾能奇,张献忠的另外两个义子,也都是善战之人,张献忠死后一起投靠南明小朝廷,分别于公元1658年和1647年去世。艾能奇去世较早,而刘文秀与李定国一样,坚持抗清都最后一刻,至死没有“降清”。从这点来看,孙可望的“朝秦暮楚”就显得不那么光彩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