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币见证宛西自治

 国民一员 2018-12-28
 近日,笔者在古玩店见到一枚宛西自治政府制造的银币。该银币正面为“宛西地方自治政府制银元”,背面为“当一元”。这枚银币虽然做工略显粗糙,但包浆自然,不可能是现代人做的赝品。遍查各种资料,不见有记载者,其珍罕可想而知。虽因店主索价甚昂而未能购买,但却引发了我对宛西自治的兴趣。 

宛西自治(1930年--1943年),又称“宛西地方自治”。 当年,土匪猖獗,民不聊生,宛西各县的地方精英包括镇平的彭禹廷、内乡(含今西峡县)的别廷芳、邓县的宁洗古、淅川的陈重华,“内为良心所驱迫,外受民众之请求”,挺身而出,凭借民间自发的武装从应付土匪开始拨乱求治。1930年9月27日,他们齐集内乡杨集举行会议,成立自治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十条公约”和“五不法则”,明确了自治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目标,以及“三自”方针。为了解决宛西一乱二穷的社会问题。他们组织地方武装,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为了融资筹措资金,宛西四县均设有独立的金融机构,自成一体,印发纸币强制流通。民国22年镇平县自行印刷银元纸票,面额每张1元,同时还印制铜元纸票10万串。民国22年邓县厚坡区区长谭志亭印发约100万元纸币,在邓县西部和内乡县西南部流通,邓县民团营长张全甫也同一时期私自发行纸币20万元。民国31年邓县又印制票面为5元的流通券110万元,强令县农民借贷所发行全县。淅川曾于民国20年秋通过淅川县农民借贷所发行地方票铜元券。
 
宛西自治银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宛西自治时期影响最大的人物是别廷芳。别廷芳(1883~1940),字香斋,西峡县阳城乡张堂村人。宛西自治首领,历任内乡县民团第二团团长、宛属十三县联防司令、河南省第六区抗战自卫团司令等职。而宛西自治钱币发行时间最长、流通范围最广的也是“老别票”。老别发行的“内乡县地方金融流通券”,有1928年发行的二十文、一百文、五百文、一串文等面值;1932年发行的以一元为单位的“内乡县金融流通券”,图案正面为公鸡,时称“公鸡票”;1934年,又发行了面额为五元、十元的银元券,正面图案印有别廷芳头像,俗称“老别票”。因“公鸡票”流行时间长,流通区域广,因此成为“宛西纸币”的代称。 
宛西自治纸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宛西自治纸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笔者与宛西相距甚近,从小就没少听到老别的故事。民间传说他执法不徇私情,坚定实施苛政政策。凡违反别氏政令者,轻则棍责,重则枪杀。宛西盛产西瓜,因偷瓜者多,瓜农苦不堪言,别廷芳乃布告四方“偷瓜者死”。一日,他的女婿途中口渴,就在附近瓜田内取一西瓜吃了。别廷芳知道后,立即命令卫兵,把女婿拉出去枪毙。他的女儿抱住父亲,嚎啕大哭,为丈夫求情,并诉说,如果丈夫被杀,女儿终身靠谁呢?他把女儿推开说:“枪毙了他,有我养你一辈子!”最后真的将女婿枪决了。 还有一次,别廷芳巡查时发现一个小孩鬼鬼祟祟的拿着几个玉米穗从地里跑出来,随问旁边老农,得知这不是小孩家的地,当即怒斥小孩:小时都这样,长大了还不是大盗!随之枪毙。由于别氏信奉“治乱世用重典”这个政治信条,致使内乡县社会秩序井然有序,路不拾遗,夜不守户。  

有趣的是,中国社科院杨镰研究员,在南阳研究丝绸之路源头时,发现南阳有“别”姓,而他的研究表明,“别”姓来自西域,他发现南阳“别”姓的因缘,正是一件有关别廷芳的文物。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12年8月下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