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证分析

 靖哥哥7m61n7y8 2018-12-28
 案例一:梁某,女,25岁,以“面部痤疮6月,加重1周”为主诉于2014年10月18日就诊。患者诉6月前面部出现痤疮,伴痛痒,6月来间断出现,未予重视,1周前面部痤疮较前明显增多,疼痛不敢触摸,口服罗红霉素胶囊、外用红霉素凝胶效果不佳,为求中医药治疗至我科门诊就诊。刻下症见:面部痤疮,色红,伴痛痒,以两颊部为重,平素饮食不规律,食后易腹胀,月经正常量少,因工作关系睡眠紊乱,时常颠倒作息,大便2-3天/次,小便偏黄,舌红苔白,脉弦滑。
四诊合参辨为中焦湿热证,给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9g,连翘20g,赤小豆粉30g,蝉蜕15g,炒僵蚕12g,皂刺30g,升麻12g,炒薏米30g,败酱草15g,当归15g,紫花地丁15g,生地15g,炒白芥子20g,4付,水煎早晚2次温服,日1付。10月22日二诊,可见左侧面部痤疮明显消退,右侧亦较前减轻,诉痛感基本消失,守上方加甘草6g,3付,水煎服,日1付。10月25日三诊,两颊部痤疮继续减轻,左侧仅见红色痘痕,无凸起痤疮,右侧痤疮明显变小,且数量较前明显减少,守上方继服4付。11月5日四诊可见面部痤疮已消,痘印颜色变浅,诉夜班熬夜后颜色会有加重,守上方去炒白芥子,加丹皮10g,继服10付巩固疗效。
案例二:姬某,男,45岁。8年前患皮肤湿疹,下肢、鼠蹊部尤多,痒甚,时出时没,没时腰部有不适感,且微痛,久治不愈,舌苔黄而腻,脉大而数。尿常规检查示:蛋白(+++),红细胞25-30,有管型。西医诊断慢性肾炎,中医辨证认为是湿疹之毒内陷所致之肾病。中西医向以普通之肾炎为治,历久无效。根据病情投予仲景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以祛湿毒:麻黄6g,连轺12g,赤小豆24g,杏仁9g,甘草6g,生姜9g,桑白皮9g,大枣4枚(擘)。服4剂,未有汗,加麻黄量至9g,得微汗,服至10剂后湿疹渐减,虽仍出,但出即落屑,而鼠蹊部基本不出,小便见清,易见汗,唯舌中心仍黄,脉数象减而仍大。改用人参败毒散,服数剂后湿疹基本消失,虽膝外侧有时出一二颗,搔之即破而消。复查尿常规蛋白(++),红细胞1-15。(出自《岳美中医案集》)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第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其组成为: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本方方证为表实无汗、瘀热在里,其要点为:
1.瘀热在里,或身目俱黄,其色鲜明,或皮肤瘙痒、水疱、渗出,或身肿满等;
2.伤寒表邪未解之表实无汗,发热喘咳;
3.舌红,苔腻,脉浮滑或滑数。
仲景《伤寒论》中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之连轺系连翘根,今用连翘;生梓白皮今多用桑白皮代之。本方用麻黄汤去桂枝加生姜辛温宣发、发表散邪,以解阳郁之热,又开提肺气、通调水道以利水湿之邪;用连翘、生梓白皮、赤小豆清热解毒、利湿散瘀,连翘亦可透热散邪,赤小豆又清中活血;其中麻黄、杏仁、生姜与连翘、生梓白皮、赤小豆配合,既可发越气分郁热,又可发散血分郁热,故可治疗郁热在里的发黄,另用大枣合甘草甘平合中,顾护脾胃,调和诸药。《经》云:湿热相交,民多病瘅。盖以湿热胶着,壅积于胃,故云瘀热在里,必发黄也。《素问·汤液醪醴论》云:“开鬼门,洁净府。”本方外能解表散热,内能清热利湿解毒,故用之治疗湿热郁结发黄而兼有表邪不解者,多见于黄疸病初期。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初现兼有表证者,或黄疸病程中新感外邪而出现表证者,也常用于治疗湿热蕴郁所致的荨麻疹、皮肤瘙痒、肾炎初期、小便不利而兼有表证者。张秉新应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当归饮子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治疗2、4周愈显率分别为73.81%、92.86%;李凤启应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越婢加术汤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有效率99.36%;李少峰等应用加味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湿热加风型咳嗽变异性哮喘总有效率90.00%;彭丽丽等应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总有效率为88.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