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设计|陈之佛的图案法则

 公司总裁 2018-12-28
人美艺狮 2018-12-25 09:25:29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积极融入世界设计发展潮流,以“图案学”的发展和构建为核心,领衔中国现代设计的开拓,陈之佛无疑是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奠基者之一。

陈之佛对图案设计的“形式美”“方法论”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做了诸多“拓荒者”探索,成为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先驱。

设计|陈之佛的图案法则

1920 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图案科课堂

陈之佛, 1896年出生于浙江余姚。从他的教育谱系来看,他在工笔画方面的创作与研究,大于图案对社会的影响,但在图案方面的实践与研究,又远远超过工笔画对教育的贡献。丰子恺称其为“中国最早之图案研究者”。他对图案学的认识,是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财富。

01

图案学说

近几十年, 关乎“图案”的认知范畴发生了转变。一是名称的转变,即“工艺美术”“当代设计”。二是设计观念的模糊,即何谓“设计学”。

图案原本是工艺美术中的重要课题,由于各种原因被削弱或取消。“构成”取代了图案,是将局部代整体或细分专业所致。

设计|陈之佛的图案法则

陈之佛设计的装饰画

时至今日, 走向了当代设计, 看起来似乎“系统”,但还是西方设计影响下的观念转变,就其“中国设计学”的命题,还没有构成设计体系的建立。文化断代与观念的变迁,导致了没有回到“图案学”本身的血统中去延续,这是中国设计教育需要反思或改变的。

近年,中国美术学院提出了“东方设计学”的设计学科理念,并成立了东方设计研究院。以东方文化为核心主体,以中国思想为精神源流,是探索“中国设计之路”的学术建构。因此,关于陈之佛“图案学” 的展览与研究, 落实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是历史的责任与担当。

02

设计法则

图案是一种美术,对于美的原则与制作方法等,具有自然的系统。

——陈之佛《图案构成法》绪论

陈之佛对于艺术形式美之要素的把握与规律的总结,均是对生活的、自然的、自由的捕捉。

他不断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以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并在教学中强调技法,用最简单、有效的语言,揭示了图案的形式美。

设计|陈之佛的图案法则

陈之佛设计的染织图案

1

视觉之意——意象、意境

首先, 对艺术形式美的要素的把握。陈之佛认为,美术工艺绝不是简单“仿古”,是工业和艺术的结合, 它的发展是“紧密关于人类生活的”,并有“改良论”思想。

形式美不代表形式主义。他强调,图案是实用与审美结合,是设计的双重性。图案的构成必然是“实用”与“美”两个要素,所谓“美”的要素则包含内容与形式美。对于形式美的把握,有形状的美、色彩的美、装饰的美等。所谓“实用”的要素,陈之佛则阐述为使用上的安全、便利,快感与适应,以及使用欲的刺激等。

设计|陈之佛的图案法则

陈之佛设计的染织图案

其次,对艺术形式美的规律的总结。自数千年的原始时代以至今日,图案(或纹饰)也不断地衍化,应该系统地把握自然与生活的变迁,因为艺术形式来源于生活经验,以及大自然所赋予的美的感受,这在他创作的数幅染织图案的设计稿中尤为显著。其讲究的秩序之美,表达了“意象”之境。

实际上,图案中有内在的张力,即艺术的生命力。图案的“意象”能够通过夸张的手法发生变化。艺术形式美的张力显现在形状、色彩、装饰等方面,并表现在崇高的、优美的、愉悦的种种情感之中,也是“意象”走向“意境”的过程。

2

自由之象——具象、抽象

陈之佛的图案是有变化的设计,而这种变化本身是对“自由设计”的探索。

“自由设计”概念由杨志麟提出,即区别于西方设计具有中国设计之自然法则的设计方法。

在图案法中,变化是异性质的东西相邻接时所起的感觉,不论具象或抽象图案都是“贵乎有变化”,不仅在于样式本身的优美,也在于形态之间的丰富。形式美与设计法的形成,体现了陈之佛的“生活艺术化”理想。

图案强调主观情感,又重视客观自然之特性,不拘泥于自然的写实主义,而是搭建新的视觉秩序,这是创造高于生活、自然的、自由的设计样式。

设计|陈之佛的图案法则

陈之佛设计的染织图案

“对比”是构成变化的要素。对比的词性在图案设计中是常用的,比如动静、远近之分,继而引起变化上的兴趣,在变化中对比,在对比中变化,当是图案设计的重要手法。另一要素是统一,也是一种旋律、秩序的变化,循环反复时,形的节奏变化便产生趣味。

陈之佛既探寻了图案法则,又揭示了图案设计的自由之象。他设计的染织图案手稿, 在“ 不规则” 的对称与变化中,探索出了具有东方美学的图案典例。“对比”中寻求设计法则,即有“网格设计”把握图案整体的韵律节奏,还有“自由设计”探索图案局部的空间变化,在统一中寻觅具象与抽象的艺术状态。

3

网格之序——有序、无序

陈之佛的图案是有方法的设计,即用“网格设计”表现有序,用“自由设计”表现无序,艺术的规律性表现在方法之上。


网格,即设计前搭建的视觉结构, 通过网格设计方法的“关系”处理,把握有序的设计。

其中,他的一幅染织图案手稿即是用了此法,画面上留有清晰的网格印迹,花卉形象在有序与无序保持了空间平衡。在理论方面,从《图案法ABC》目录中也可看出对设计方法的论述。归纳了图案设计的要义,不仅注重方法论的逻辑关系,还是组成设计文化的重要基础。

设计“十六字诀”,更是一种方法论的总结,为图案(工艺美术)提供了有效的设计依据。其阐述了图案的形式与艺术处理,即“乱中见整、个中见全、平中求齐、熟中求生”,在此基础上,可谓泾渭分明,既不隔断传统,又要求创新,与西方设计并行。

设计|陈之佛的图案法则

陈之佛设计的染织图案

4

演化之间——时间与空间

陈之佛的图案是有“ 诗意” 的设计。这是建立在图案的时间与空间上,并利用美的法则进而凸显情感的设计。

陈之佛在《图案法ABC》中说:“研究古代的作品,只在装饰模样的历史的知识上着想,还是不足的。应该研究过去作品中所含的诸原则,人类和图案的关系,一种图案与当时人民的生活和理想究竟在怎样的条件之下产生的。”尊重历史规律,总结传统方法,并挖掘生活意义的可能性,既切要,又有益。

设计|陈之佛的图案法则

陈之佛设计的《东方杂志》封面

1927年1月《东方杂志》第二十四卷第二号的封面设计,如意或祥云纹样所组成的视觉图形构成了诗意、自然的设计意象。

从陈之佛的染织、封面或装饰图案设计中还可以看出他对方法论的追寻。线条和色彩层次的演化过程含有意匠或设计的意义,更是自由运用思想的精神活动,是由美的情感再生,或演化而来的结果。

这种自发的、不自觉的设计到自觉的、有意识的创作目的是“东方设计学”的“诗意”感受,是设计实践上升到方法论之上对艺术规律的总结。



内容选自《中国艺术》2018年第11-12期

作者:李计亮

《刍议陈之佛图案法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