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悦盛厚钱贴浅说

 国民一员 2018-12-29

近日,各大收藏网站上均可见到身影的一张清代票号凭证,引发了作者的兴趣。这张“光绪南阳赊旗镇悦盛厚钱贴”,正面,上方为套红印刷的一艘在波涛中行驶的军舰,下方四周的图案,为神仙和人物故事,中心是大字“凭票发放大钱  文整”,其左侧是“字第号”,右侧为“光绪年月日”,大字上方是“南阳赊旗镇悦盛厚”,环绕大字的,是清代最为流行的《朱子治家格言》全文,即“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背面用绿色印刷,图案分别为四轮马车、亭台风景,也有“南阳赊旗镇悦盛厚”的文字。

    不论是作为一名赊旗镇历史的研究者,还是收藏爱好者,见到这张钱贴,都会倍感亲切,因为,这张一百多年前的历史遗存,见证了赊旗古镇的繁荣。

    赊旗镇现名赊店镇,因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此访将赊旗、兴义兵讨伐王莽而得名,是河南社旗县县城所在地。明清时期,凭借地处中原腹地,坐扼南北通衢的水陆交通优势,成为南船北马、总集百货的九省商品集散地,到清乾隆年间达到鼎盛,镇内人口达到13万之多,各类商号达1000余家,仅晋商就有400多家,镇内有21家骡马店,48家过载行,8大粮行,8家票号,13家会馆,72条街分行划市,相聚经营,尤以作为连接福建武夷山和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万里茶道中转站而扬名中外。

    赊旗镇是山西票号业兴起之后在中原地区首家设立分号的地方。镇内现在仍有蔚盛长票号遗址。享有“天下第一会馆”盛誉的社旗山陕会馆,有保存完好的《重兴山陕会馆碑记》,上面记载,住汉口的众票帮捐银五百两,蔚盛长捐银二百二十两,蔚盛厚、悦盛厚分别捐银一百五十两。在《重建山陕会馆碑记》中,悦盛厚捐银一百零六两,而此碑中却未见蔚盛长、蔚盛厚的捐银记录。

    查研究山西票号最权威的《山西票号史料》,并不见悦盛厚作为票号的记载,但在一篇介绍山西介休张兰镇的文章中,还是找到了悦盛厚的踪影。文章中说:“从清朝鼎盛时的康雍乾,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几数朝代,历经沧桑,一直到光绪年间张兰的钱铺字号还有金盛昌、晋川隆、裕昌厚、世昌德、悦盛厚、悦来厚、聚义昌、聚盛昌等十数座。”同时,网上售卖有清同治木刻雕版“悦盛厚军饷银票”印版一方,印版上方雕“悦盛厚”三字;下方自左至右依次雕刻“洪字第号山西巡抚部院”、“凭票发军饷库平银两整”、“同治年月日发”。可见,作为从事钱庄票号业的悦盛厚,由来已久。

    历史的潮流波涛汹涌,它摧枯拉朽,一路向前,但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碎片遗存下来,光绪南阳赊旗镇悦盛厚钱贴,既是悦盛厚作为钱庄票号存在的证明,又是赊旗古镇繁荣的见证。

    从回溯历史再观望现实,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种钱贴,曾现身2010嘉德春季拍卖的冯乃川收藏纸币专场,当时估价1000--2000元,最终以3800元成交。以收藏河南纸币闻名的张立敬,也有一张同样的钱贴,张先生作为政府官员,早年每逢到基层工作,屡屡拒绝下级的丰盛接待,专找收废品的聊天,在官场很受非议,但他乐在其中,坚持数年,收藏的河南纸币达600多种。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12年6月下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