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塔尔老桥 -----巴尔干之波黑(一) 在波黑旅行期间,不至一次被充满凝重而沧桑的历史故事之'桥'所吸引; 拉丁桥 萨拉热窝市内的拉丁桥看似平淡无奇,其貌不扬, 在1914年6月28日,因塞尔维亚热血青年普林西普在此射杀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夫妇 而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6千5百万人参战,1千多万人丧生,2千多万人受伤。 土其斯塔尔桥 土其斯塔尔桥是二战时期铁托炸毁的铁路桥,这是一次真实的著名战役《内雷特瓦战役》, 如今断桥仍然横倒栽于河水中,锈迹斑斑的蒸气火车固定于岸边, 1943年,铁托率领包括4千伤病员的游击队,面临数10倍德、意侵略军的围追堵截, 机智而果断炸桥又偷渡内雷特瓦河冲出重围,从而奠定了战后'南斯拉夫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忘不掉的年代 白色的建筑是一座记念博物馆,三面高高旗杆分别挂着欧盟,波黑,前南斯拉夫旗帜,敬献鲜花旁一群上年纪的男女,打开啤酒和饮料谈性正浓。 内塔瓦河桥 内塔瓦河桥是前南斯拉夫电影《桥》的拍摄地,1944年二战接近尾声, 为了破坏从希腊撤退的德军与大部队汇合,游击队少校'老虎'带领小分队, 在桥梁专家的配合下付出惨烈的牺牲,终于炸毁了德国军队重兵防守的大桥, 那首《啊.朋友再见》的电影主题曲至今还能唤醒那个年代荡气迴肠的感觉。 莫斯塔尔老桥(网络图片) 莫斯塔尔老桥(Stari Most)始建于1566年奥斯曼帝国时代, 历经9年,以石代木,造型优美,横跨内雷特瓦河,与山水教堂浑然一体, 17世纪土耳其旅行家Evliya Celedi 赞美:'桥头从一个悬崖延伸至另一个悬崖,就像空中的彩虹。' 塞尔维亚少女 莫斯塔尔(Mostar) 即守桥人的意思,是黑塞哥维亚的一座中心城市, 1991年波黑战争前由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波斯尼亚族(穆斯林族)共同组成的12.6万居民和谐相处,开发铝矿产业,制作烟草纺织品,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人们天天从这座老桥来来往往, 郑文秀所唱《萨拉热窝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跨族之恋在这座老桥上多次上演。 老桥青年演奏家 天空突然降起阵雨,老桥铺满的鹅卵石又滑又咯脚, 一群看不出什么民族的青年人在雨中, 弹奏着乐器忘我的唱着听不懂歌词的曲子, 但那种认真的神情,激奋中透着悲凉的节奏深深的感染了行人, 未修复的战争废墟 仿佛在叙述1992年那个春天,塞族人在前南斯拉夫军队支持下占领了莫斯塔尔东部区域, 克族联合穆族把19%的塞族人赶出莫斯塔尔, 克族又向穆族开火要建立单一的民族地区,(完全是波黑战争全过程的缩小版) 战争留下的累累弹痕 1993年11月18号,克族军官普拉利亚克(此人于2017年11月29日,在海牙国际法院因'永久驱逐波黑穆斯林'判20年监禁服毒自尽,并高喊:我不是战争犯!) 下令将老桥炸毁,3万人被关入集中营惨遭隔离、杀害、强奸、种族灭绝, 内雷特瓦河日复一日,不分昼夜在悲痛的哭泣! 清真寺宣礼塔 站在莫斯塔尔老桥之上,不管在那个角度都能清晰的看到清真寺(Kosvapciui Mehmed Pasa)宣礼塔那倩丽的身影, 与奔腾的河水,茂密的树林,红顶的民居和谐的构成优美画面, 穆斯林被划为一个民族,而且是构成波黑共和国的三个主体民族之一,这就是当今国际政治与世人开的最残酷国际玩笑, 所谓的穆斯林族就是'讲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的伊斯兰教徒',所谓的民族战争实质上就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屠杀。 跳桥的小伙子 一个赤博的小伙子站在桥边一手抓紧栏杆,一手向围观的人们要钱, 凑够20欧元将纵身跃下20米高的内雷特瓦河,桥上桥下人群各种语言喊着'跳下来'的声音,据说是体显勇气、幸福、和平的传统, 可他尽管摆出来姿势等我们集合时间到了还是没有跳下来, 波黑仍然是外资望而却步的地区,过去10年仅修了40公里高速公路,失业率30%,仍然是欧洲最贫穷的国家。 修复后的莫斯塔尔老桥 1998年7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与世界银行开始筹备莫斯塔尔老桥的重建, 首先从河中捞取炸毁的石块,又从400年前同一个采石场补充到1088块石材,历时3年化费1600万欧元, 土耳其专家保证恢复原汁原味的老桥风貌,但是克族居西穆族居东的民族分离格局已经固定,人们心理创伤世代冤仇的鸿沟怎么去填平? 老桥和莫斯塔尔老城 世界遗产委员会题词: 重建后的老桥和莫斯塔尔老城是协调和解,国际合作的象征,也是不同文化、种族、和宗教社会之间和睦相处的象征。 201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