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文赏“雪”: 汉字中的雪文化

 刘沟村图书馆 2018-12-29

汉字中的雪文化 来自说文解字君 11:05

2018年12月 7日,大雪

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


今天,跟着说文解字君,

一道品品这汉字中的“雪”吧~



>>>1

在人类进化之前,每逢寒冬,都会有飘飘洒洒的大雪。但只有在人的眼中,雪才有日渐丰富的意义与情怀。我们想要探索人类对雪的第一印象,还是要通过文化的活化石——汉字。


在《说文解字》中,已经有了“雪”字,作“?”,有人认为这就是天降鹅毛大雪之形。许慎把“雪”解释成“凝雨说物者”——“凝雨”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雪是水在寒冷的空气中,凝结成晶体的产物;“说”是“悦”的借字,所谓“瑞雪兆丰年”,雪自然是令人欣喜的天候。


>>>2

除了“雪”字,古人还用“霰”来表示颗粒状的飞雪。《说文》:“霰,稷雪也。”稷为小米,霰则是随风飘散的雪粒,俗称“米雪”。


在古代诗词中,“雪”始终是跃动不已的精灵。雪是雨的凝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不仅有岁月流逝的无名伤感,用“雨”作为下雪的动词,也体现出“雪”和“凝雨”的关系。


>>>3

雪是丰年的使者。尽管有杜陵野老眼中的“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也有林冲上梁山时“雪下得正紧”,给征夫孤旅带来了无尽悲凉。但对农耕为业的国人而言,雪带来的信息,总是来年的喜悦与丰收。


雪更是君子高洁、澄澈的人格象征。所谓“神似初霜意如雪,目若秋水韵为冰”,这冬日中的晶莹,不仅可以形容美人的“皓腕凝霜雪”,更可借指洁净精微的气韵精神。


在雪落在伞面上的时候,在雪压弯枝头时,在雪与黄叶一同飘飞落地时,我们能听到它的声音,我们能与这些精灵默默地对话。


趁着这个时节,

说文解字君为你送上一些冷门但唯美的大雪诗词。


《闻登莱大雪》

【宋代】孔平仲

闻说登莱雪一尺,此中晴色更无云。

安得北风从海上,满天吹过玉纷纷。


《大雪》

【宋代】喻良能

山阴境中寒雪飞,山川明秀见应稀。

严威不贷乘兴棹,馀彩并入繙书帷。

黄竹应歌姬满曲,素花又舞谢庄衣。

东郊薪者寒到骨,纵有狐裘那忍披。


《大雪用前韵五首》

【宋代】裘万顷

谁扶天女下冰机,翦水成花片片奇。

影落池塘波不动,寒侵鸥鹭色皆饥。

纵横万舞风回处,表里双清月霁时。

浪战未能无雨铁,对人羞诵醉翁诗。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下雪的时候,

一定要约自己喜欢的人,

出来走走,

因为一不小心,

就一起白了头!


END

说文解字 共赏词义

品百味文化 解字词奥秘



文字:章黄国学 孟琢

编辑:火柴  

声音:北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