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片之所以有收藏价值,首先在于它能清晰地、完整地、真实地再现了古代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神韵,是“活的文物”;再就是在于它所记录,表现出来的内容,都是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拓片的收藏,是保护、继承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一环。由于它兼顾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拓片一直成为历代金石、书法、文学、史学等文人墨客及其书画商人竞相收集珍藏的艺术品。古代欧阳修、董其昌、王铎是拓片狂热分子,近代鲁迅、于右任更是收藏拓片大家之代表。 于右任送给大画家吴昌硕的什伐赤拓片 他谈到于右任,他还特别提到晏老曾经收藏过一张由他亲自题长跋的昭陵六骏之拳毛騧拓片。 堪称国宝的“昭陵六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石刻艺术精品,是位于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石雕图样为唐初大画家阎立本所绘,以李世民征战骑乘过的六匹骏马为原型。因为历史原因,两块石碑现藏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其余打碎的四块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于右任题跋的拳毛騧和什伐赤拓片,均在石碑完好无损时由民间立拓高手拓制。由于六骏拓片制作艰难,后世流传下来的极少,由于右任先生题跋的这两件拓片更是绝版。 其中,“什伐赤”拓片系于右任送给大画家吴昌硕先生,题有于右任的长诗,拓片规格:127×194.5cm ,1917年作,2011年12月西泠印社秋季拍卖会以350万拍出。 另一幅“拳毛騧”拓片则是刘禹生先生请于右任题长跋转赠晏济元先生,拓片规格:128×195cm 。 于右任题跋的拳毛騧拓片 刘禹生(刘成禺)系孙中山先生挚友,是于右任先生好友,更与晏济元为忘年之交。刘禹生收藏之古籍甚丰,长於诗文,留学美国。1941年秋,刘禹生同于右任先生来青城上清宫游览见访,即为晏济元所写之蝴蝶图题一绝,云:“山树红时未早秋,一枝斜照晏公楼。见人蝴蝶衣如绣,劝画春情在上头。”1944年经刘禹生先生介绍晏济元与潘蜀新(潘毅)认识并于重庆柏林餐厅结婚,于右任先生作证婚人。之后,刘禹生先生将此拓片送给了晏济元,也算是先生送给二位新人定情信物。 拓片局部 拓片局部 时代变迁,辗转多年晏老一直将弥足珍贵的拳毛騧拓片保存下来,直至文革。为了避祸,晏老特委托内江一朋友保管,该朋友亦怕引火烧身,竞将于右任款与部份印章挖去仅留(右任)部份。庆幸的是整张拓片完好无损。文革后,晏济元先生以一副作品换回该拓片。 1997年在香港展出后回到上海,晏老将该拓片赠与广州一好友。多年后,央视鉴宝栏目再现此拓片,估价400至500万元。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晏济元生来是个乐善好施的人,他的藏品多赠与友人,如早年一幅張大千工笔花卉《剪秋箩》、《水仙》、陈子庄送晏老的六尺《墨牡丹》等名家之作都一一送给他人。在普通人看来,这些价值不菲的作品怎么都白送人呢?可是在晏老看来,有时候一个发自内心的小小善行,也会铸就大爱的人生舞台,记住别人对自已的恩惠,并且表达这份爱,在人生的旅途中才能晴空万里。 晏济元以罕见百岁高龄辞世,前半生颠沛流离,但后半生寄情丹青,得享天年。对于熟悉他的人来说,这应算是他豁达人生应有之福报。晏济元为人潇洒,重情义远甚名利,所好者绝不藏私,凡遇肝胆相照的朋友,慷慨相赠。由此,也赢得了众多朋友的倾心回报,成就了中国艺坛上诸多佳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