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祥元其人其文

 天水之恋第二 2018-12-29

和叶祥元相识,缘于我们先后被借调到教育局一起共同工作的机会。我于2007年4月份借调到办公室,先是编写《凉州教育志》,后来在办公室做党务工作,祥元是2009年5月从十九中教导主任的位子上借调到教研室工作的。当时我们相互往来只限在科室之间工作的衔接上,比如我去教研室收个资料、发个通知之类,仅此而已就认识了。后来接触的时间长了,感觉他这个人性子不急不燥,也不善言辞,工作方面有板有眼,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正如他的国字脸膛、胖乎乎的体型一样,给人一个非常沉稳、能干的印象。

和祥元相知,是从2011年2月教育局成立宣传办公室开始的。这时,他从教研室到了办公室,专门做教育宣传工作,主编《凉州教育简报》。于是,我们两个在一起的机会多了,工作之余共同谈论社会、谈论家庭、谈论孩子的教育等问题,但谈论最多的还是文学方面。他这个人不烟、不酒、不赌,为人热情,做事认真,说话直率,从每期的报纸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可以看出他独到的才华与独具的匠心。

祥元是凉州区发放镇人,出生在一个半工半农家庭。在他的一篇题为《自行车的前生后世》的文章中说,“……(父亲)从镜铁山(大西北最早的铁矿之一)回来,本是要做一个农民的,但父亲有手艺,会侍弄机具,于是被五金厂请了去,当了合同工……做活儿的时候聚精会神,十分投入,大有乐此不疲的味道”。我想,祥元在工作中的认真劲,一定是来自于其父亲的言传身教,这也让他终身受益匪浅。19岁的他,武威师范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用一颗真挚的心热爱本职工作,关心每个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认真探索课堂教育教学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便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行家里手,多次受到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0年,40岁的他被破格评为中学高级教师,这在整个教育系统都是不多见的。

“闲时足以养性,惠大莫过读书”。祥元酷爱读书,他钟情于并擅长散文写作。他的文字基础本来就比较扎实,加上十几年在学校教语文课的历练,更加积淀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现在当主编,整天和文字打交道,工作之余看书读报,常常编辑别人的文章,更写自己的文章,每每有个好句子、文章有个好题目,他都会喜不自禁,非常高兴。因了这个特殊的爱好与特长,加上他的执着与追求,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字风格,写出了许多好文章,散见于《散文》《语文报》《教师报》《未来导报》《西凉文学》等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报刊、杂志。2012年第3、4期的《西凉文学》,以本土作家群的强势阵容,全力推介了祥元的《冬天与过年的印象》《迷失在岁月中的腊月和春联》《有些记忆难以忘怀》《自行车的前生后世》等,所选文章笔法细腻,感情自然、真挚,质朴中蕴含着暖色。

文如其人。祥元的散文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读他的作品,如同聆听一位长者娓娓讲述他的人生经历,没有过多的铺垫和渲染,叙事简洁,文字干净;品读他的文章,感觉如同涓涓溪流沽沽流向远方,似轻轻乐曲声声漫漫却饱含深情,暗藏着对生命、生活的热爱,体现出了他人生态度的安然与恬静,自然与放松,别有一番天地。在《凉州三题》中,他写了“住在凉州”“行在凉州”“吃在凉州”。如果不是细细品味回读,是很难体味其中饱含的深情的。“住在凉州”,不仅对比书写了凉州人过去居住的条件简陋、生活的艰苦,如今居住环境的优越、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还抒发了自己难以释怀的恋旧情绪。“小巷深处,黄泥墙的小屋,低矮,破旧,小屋所在的院门有大有小,全都按所在小巷的地形,或向北向南,或向东向西,开启而或关闭。院门前是坑坑洼洼的路,呈现着最原始的面貌,同屋墙一样陈旧暗淡,又覆盖了点点斑斑的油污,更显出肮脏不堪来……但是,形态各异的院门,白发苍苍的老人与天真可爱的孩子进出,让我相信,还有一种生活在延续,还有一种悠然情趣埋藏在忘记深处,成为凉州城往昔住宅的缩影或尚未湮灭的记忆”。一句“凉州人碗里是少不了山药蛋的”,拉开了“吃在凉州”的序幕,山药米糊糊、兰州牛肉拉面、凉州面皮、凉州凉面、凉州行面拉条、凉州臊面和凉州乡下的中秋千层大月饼等特色饮食的介绍,如一幅长卷古画,从左到右次第徐徐展开,让读者在惊叹凉州面食种类丰富、做法精细、味道独特的同时,胃口也顿时大开,仿佛一下子就饥肠辘辘了。艾青曾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祥元在每个美味的饮食前面都冠以“凉州”二字(兰州牛肉拉面除外),颇显其对养育了他成长的这片广袤土地的执著热爱、无限眷恋与无比自豪,从而发出了“住在凉州,让我感受的是绝地而生的拼争,知足而乐的悠然;吃在凉州,让我享有的是黍粟麦香的充盈,五味纷呈的丰饶;行在凉州,让我体验的是车水马龙的繁华,通衢大道的快捷”以及“生活在凉州大地是幸福的……凉州儿女,无论走遍大江南北,还是踏过五湖四海,只怕是夜夜都要梦回故里的吧”的深深感慨。以致于他在《有些记忆难以忘怀》中也写到,“中国西部,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穿越荒凉贫瘠,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为我魂牵梦萦。西北边地,大漠长河,我热爱的家乡,走过你的春夏秋冬,我为你汗流如雨,我守着你的日出月落,牵挂你的心跳寂寞,梦着你的梦,祝福着你的祝福,而你,我可爱的家乡,走过岁月,留给我的是难以忘怀、永远鲜活、扯不断的——一缕记忆”。读后不由令人感叹,这一切又怎一个情字了得!

时代在飞速变迁,生活的快节奏在不知不觉中让我们迈进了一个叫做“浅阅读”的时代,但读祥元的散文,却是需要“深阅读”的,需要细心慢慢品味,才能逐渐进入意境。祥元是个怀旧、恋旧感极强的人,他的文章,生活气息浓厚,真实展现并讴歌着人性中真善美的亮点,让我们不仅看到了生活中那种最平实、最本真、最原生态的生命状态,而且还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无限亲情的温暖与感动。他把这些怀旧情素,通过他细腻的笔法涓涓流淌出来,渗入读者的心田,产生共鸣。在《有些记忆难以忘怀》中,他回忆了三个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小学和中学生活片段:沙子沟、东沟庙和双中(双树中学)。他说沙子沟小学,“这是我参加工作后踏上的第一片土地。二十多年前的那个夏末秋初,我背起行礼卷到沙子沟做了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老师”,“ 从校门走到办公室,从办公室赶去教室,而或从教室领着孩子们到校园东墙外的操场上体育课,鞋子里总会淹进去许许多多的沙粒,细细的,绵绵的,总也抖不尽”,“我在沙子沟村小共带出了四届小学毕业生。孩子们的面孔大都还在心间印着,即便今天他们早已为人父、为人母,他们的孩子也早已到了他们当年的年龄,还能想到他们当初微笑和我一起玩耍的样子……”可以看出,祥元在工作、生活中不仅是个细心的人,更是个有爱心的人。

祥元心地善良,无论生活、工作中的磨练多么艰辛,打击多么巨大,但在他的心中和笔下,都如蜻蜓点水轻轻划过,丝毫不留任何痕迹,体现了一种淡泊,体现了一份宁静。在《有些记忆难以忘怀》中,他写到刚参加工作不久调往东沟庙小学工作,感受到了“恶总比善多,恶是人性中不可避免的组成,无法剔除,更不能回避,了解了真恶,才明白大善”的道理。但我们终究不知道,那时初出茅屋的他在工作、生活中受到了怎样不公的待遇,心灵上受到了多大的创伤,在文章或平时交谈中他始终没有说明,只是在文章的最后微笑着说“事隔多年,回首走过的那一段岁月,我总想在履历中将东沟庙的那一段避开,或者干脆将它略去,才能让我的思绪和记述延续下去”。多么轻松的一句“干脆将它略去”啊!有人说,被误解时微微一笑,是一种素养;被轻蔑时能平静的一笑,是一种自信;受委屈时坦然一笑,是一种大度;吃亏时开心一笑,是一种豁达;危难时泰然一笑,是一种大气;无奈时达观的一笑,是一种境界。祥元的这种淡泊宁静,显示出了他胸怀宽阔、心地善良与纯朴,更体现了他“惯看秋月春风”“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的超然物外、人心向善、平淡对待个人荣辱得失的一种旷达之情。因了这个缘故,他的朋友很多,不仅仅在教育系统,各行各业都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祥元的写作范围很广,散文、工作生活随笔、新闻稿、报告文学等待方面都有他的足迹。特别是近两年,由于工作性质原因,他的新闻稿件由于视角独特,立意新颖,深受省教育厅《未来导报》编辑的青睐,成为了该报的大牌记者,经常有教育方面各种体裁的文章见于其中。

“我思故我在。”在一篇题为《人生有梦》的文章中,祥元说,写作是反思的果实,写作让教师走上专业成长的幸福之路,写作让教师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改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