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中的童真童趣

 如水138 2018-12-29

古诗词中的童真童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旧时玩的乐趣和古代的孩子们玩的有什么差别?古诗词里的孩子们都玩些啥呢?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初春二月河融化了,堤边的柳树也绿了;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时候。书斋里的孩子们早早放学回家了,今天没有作业吧;春风里草地上放风筝真的是个踏青的好时节。

唐朝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全诗如下: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应该是一个初夏的午后,树荫下溪水边,专心致志钓鱼的孩子;大概也是写完了暑假作业了吧。溪水离大路不远吧,这才会有异乡人过来问路;孩子如此的专注用心,生怕问路的声音大了惊跑了要上钩的鱼儿。

写童诗最多的大概是南宋四大家的杨万里先生;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松阴一架半弓苔,

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

儿童误认雨声来。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桑茶坑道中》

晴明风日雨干时,

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

一牛吃过柳阴西。

从冬日取冰到夏日捉柳花,放牛;首首有趣;完全没有南宋名臣的架子。

秋天干嘛呢?叶绍翁是这么说的: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些都是大人眼中的孩子们的游戏;在慈父眼中的儿子们又是怎样呢,最喜欢 辛弃疾的一首词: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看样子辛弃疾先生有三个儿子,老大最是听话也有责任心帮着大人劳作,在溪边的地里锄豆子;老二却忙着在地里捉蟋蟀,南方的初秋,天气还很热;老三坐在溪水边剥莲蓬,边吃边戏水。难得的是作为父亲的辛弃疾先生,居然最爱老三的赖样子;大概老三是最会卖萌的吧。这时的辛弃疾没了“醉里挑灯看剑”的豪气,端的是一个慈父形象,我喜欢这样的词人。

古诗词中的童真童趣

古诗词中的童真童趣

古诗词中的童真童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