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背叛的伤痛,多久可以真正过去?

 圆二书斋 2018-12-29


 

一个法国女作家,爱上了一个男人,在他们相爱的那三年里,她体验到了从未体验过的爱。

 

结果有一天,她在家打扫卫生的时候,发现了男人这几年同时与别的女人交往的信件证据。

 

她奔溃地发现她被男人背叛了,所谓的幸福生活,就是个笑话!她痛苦到了极点,决定自杀,她来到了海边。

 

当海水没过她的双腿时,也许是冰凉海水的刺激,也许是内在某种神性力量的苏醒,她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如果这三年这个男人从未爱过你,那么你感觉到的爱是真的吗?”她停了下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答案出现了。

 

她诚实地回答到,那种幸福的、被爱的感觉是真实的,无法否认。

 

“如果那个男人从未真正爱过你,那你感受到的爱,究竟是从哪里来?”她唯一的答案就是——这爱的感觉是自己给的。

 

这个女人在这一刻,觉醒了,她意识到所有的感觉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无论是之前被爱的感觉,还是之后被伤害的感觉,还是现在这份超越被爱和被伤害的感觉,统统都是自己创造的。


问题:


女作家体验到的爱,难道不是男人的谎言和伪装让她信以为真而获得的吗?


那些甜蜜的话,贴心的行为,只不过里面包裹的内核是虚假。伤害可以通过自我思维的改变来消弭吗?


比如我深爱的人在我陷入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没有伸手帮助,而是表现出了置身事外和不耐烦,这种不被在意不被爱的感觉带来的痛苦,可以通过思维方式的改变而不见?



01


我先来用纯逻辑的方式来探讨这个问题。

 

如果你认为是甜蜜的话语,贴心的行为让你可以体验到爱,那么当你知道对方还同时和另一个人交往之后,对方还是可以继续在说甜蜜的话,做出贴心的行为,那为什么你就感受不到爱了呢?


你当然会说,那不一样了,因为我知道那是假的啊。

 

好,那么显然你推翻了之前认同是甜蜜的语言或行为带来而被爱的感觉,并不是语言和行为本身带来的,而是必须要那个语言和行为后面的动力是出于真爱,而不是别的。

 

接下来问题来了,如果那个男人从未真正爱过,那么在他的语言和行为背后并不是出于真爱。


但你仍然感受到了爱,那么就说明背后的动力是真爱假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相信那是真爱,你就能感受到真爱。

 

只要你相信和认同那是你所期待的真爱,不管那份爱里有没有退缩的成分,纠结的成分,害怕的成分,证明的成分,讨好的成分…你就能感受到爱,也就是说,背后的动机是不是出于真爱并不重要。


哪怕没有爱或是很少的爱 ,但只要你相信那些语言和行为背后有满满的爱,你就能感受到。



包括感受到被爱包裹的全部体验,不仅情绪会变化,甚至连身体都会变得更有活力。


你会更开心,更健康,更喜欢这个世界,更喜欢自己,更有创造力,你能体验到那种扎扎实实地发自内心的愉悦感。


所以你看,那种沉浸在爱里的愉悦感,到底是从哪里生发出来的呢?


并没有一份来自外面的爱来滋养你,但你却被爱滋养了,那到底是谁的爱在滋养你呢?除了你自己又有谁呢?


这就是那位女作家在失恋试图自杀之前感悟到的秘密——事实上,你可以不依赖于任何外力生发出被爱的体验。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能力在任何时刻体验到爱,只要你愿意,一顿妈妈做的饭,早上起床时的阳光,和朋友一起的相聚,夏天的微风,陌生人为你等候电梯时回以微笑,干净的床单。


在一些极其微小的事情中体验到幸福,甚至就在这一刻,你就可以!



02


当然,我相信有人一定会不甘心就这么简单地被说服,彻底承认自己是生命的创造者而不是受害者。


他们会说,可是我相信是因为对方欺骗我,因为他伪装的太好了。

 

所以你其实在表达,相信这件事的决定权不在你自己手上,而在别人手上,对方想让你相信,你就会相信。


那当你知道之后,对方还是极力对你好,希望让你继续相信,哪怕他对你的好里面真的是有爱的成分,你也不会相信了。


为什么你就不相信了呢?你会说:一旦我知道了那是假的,就不能再假装那是真的,他不能再骗我了。


这样你又在说,决定权不在对方手上,在我手上。

 

所以更核心的问题来了,既然选择相信什么就能感受到什么,那选择相信什么的决定权,你究竟是有还是没有呢?

 

比如你知道只要身心一致地相信自己很好,很值得被爱,你就会变得更自信更有力量价值感更高的人。



但是你却做不到,因为可能在你小时候,父母就不断打压你,考试全年级105名,他们会说你怎么这么差啊?


你说全年级有2000多人啊,他们会说,你怎么不跟好的比啊,你前面有一百多个人,你怎么不跟他们比啊……


或者用控诉的方式让童年的你背上沉重的压力感:我们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供你上这么贵的学校,你就用这样的成绩回报我们,你怎么对得起你爸爸每天这么辛苦……


又或者他们总是在忙,永远没办法认认真真听你讲话,或者好好陪你玩一会儿。


你所有的童年回忆里,父母都是面目模糊的,那种孤单和被忽略的感觉已经成为一种背景色,深深的嵌入了你的生命中。


不得不认清一个残酷的事实:一个人的成长背景,信念系统,历史印记综合叠加所形成的人格模式,在一个人的人格模式彻底被瓦解之前,这个人是没有选择权的。


当你自我价值感低的时候,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时,要么因为太渴望爱,而把一些挑逗或者迎奉当做爱,被一个撩拨成性的人夸赞俩句就如同溺水的人抓住木头,飞蛾扑火,失去自我。


或者即使有人真心爱你,你也会非常多的怀疑,猜忌,或者自己在关系中裹足不前,在一个安全距离就此止步,不敢继续靠近。


又或者在以上这两种情况中来回摆荡。



03


我有个学员叫芹菜,她告诉我,她特别忍受不了的另一半总是忽略她。


比如发了一个信息对方很久都不回,她就会很烦躁,虽然理智知道对方可能在忙,不方便或没看到信息,但不舒服的感觉还是会有。


以前总是穷追猛打,各种施压各种逼迫控诉,后来在我这里上课成长之后,领悟了很多东西,也发现了自己性格中的缺陷。


有一次芹菜好不容易打开心扉,说了很多关于自己对自己的剖析给对方,期待对方也能说一些心底深处的东西。


结果对方收到大段大段的信息之后,竟然如同石沉大海,沉默不给任何反应,芹菜告诉我,她简直挫败到要崩溃了。



她问我,周梵老师,难道在这种情况下,也有人能感受到爱吗?

 

我知道她的这个问题是在极端挫败所带来的无力感所产生的,无力感与之匹配的反应就是失望。


我们会用怀疑的态度来表达失望,怀疑别人,怀疑自己,以及深深地质疑整个世界还有没有变好的可能性。

 

所以我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回应她,而是帮助她去扩展自己的视角。


我说,他沉默的原因,很可能是对方也不知道该如何反应,他看到你袒露自己,他也很陌生,甚至无措,你能允许他不知道该如何回应你吗?


她说,可以啊,他不知道怎么回也没关系啊,说个不知道也可以啊。


我说,所以你的意思是即使他回个信息说“看到你的信息了,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样也是可以的对吗?


她说,对啊,这样我会感觉好很多,并不会生气或难过。


我说,所以你在意的并不是他回应的内容,而是给回应本身对吧?那他没有给回应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你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这让你有什么感觉?


她说,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让我感觉很迷茫,很不安。



我说,可是就算他回你“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你还是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啊。


她说,那不一样。


我问,哪里不一样?


她沉默不语,搜寻不到答案。


我知道这是一个隐藏的很深的渴望,于是直接问芹菜:当他回答“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至少你会感觉,他让你知道他不知道对吗?


是的是的,就是这样!


所以,他沉默的时候,你感觉是他不让你知道,他在想什么对吗?


她说,对。


我接着问:当你感觉他不让你知道他在想什么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芹菜沉默,眼圈红掉,半晌吐出几个字:我觉得要被抛弃了!


当她说出这句话时,她自己很惊讶,因为她从没如此仔细地探究这个部分。


以前她只是理所当然地想,每个人都会生气啊,却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个愤怒竟然有这么深这么隐蔽的根源。


隐性的信念系统就会带来这样的人生圈套,当我们没有发现它的存在时,能量在,情绪在,但看不清始发源头,于是只会用泛化自己的问题来合理化归因。



03


所谓的泛化问题就是把自己的问题解释成大范围的问题,例如,这个时代的问题,性别的问题,制度的问题,社会问题等。

 

后来在一次疗愈师帮她做能量疗愈的过程,她突然忆起了四岁那年那段被尘封在记忆深处的事件。


在芹菜四岁大的时候,有一次乘芹菜午睡时,妈妈没忍心跟她告别就出差了。


芹菜醒来之后妈妈就不见了,无论她怎么哭泣妈妈都没有回来,等到晚上也没有回来。


那种惊恐、愤怒、绝望被遗弃等等感受被遗留下来,哪怕过了三个月妈妈出差回来了,数年之后也不太记得这件事。


但哪怕成年之后表意识中这段记忆已经模糊到几乎空白,但那个体验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潜意识里,甚至已经成为了细胞记忆。


醒来之后发现妈妈不告而别的恐惧,愤怒,和深深的被欺骗被遗弃的感觉,已经变成了芹菜人格的一部分。


所以她对于所在意的人试图隐藏自己的想法,会有极大的不安。


对所有的沉默或者不及时回应都会异常敏感,要么割裂,要么就用一切可以控制的手段逼迫对方和自己沟通。


却让身边的人倍感压力,进而更想逃离,于是芹菜又更深一步体验到被抛弃的感觉。



“不回应=被抛弃”这个历史印记和信念系统被看到,并从潜意识带到表意识,这个潜意识深处的信念系统就被转化了,她才真正从这套木马程序中解脱出来。


这个时候,她才可能有选择权,去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自己在关系中是安全的,也才有可能相信对方的爱是真实存在的。


当心可以从这个程序中获得自由之后,也就有力量给自己的另一半自由了。


当她再表达想对方能即时回应,不再像过去总有种委屈无助的沉重感,而可以是轻松允许的。


对方不再有被逼迫的压力感,彼此的联接变得更亲密自在了。

 

我很喜欢胡因梦说的话:那些更有智慧的人,他不必靠着严重的磨难来觉醒。


但智慧低的人,觉知程度弱的人,他就要靠一个激烈的剧情来唤醒,然后产生一个更正确的反应模式。

 

每个人的人格中都有各种各样的漏洞,而成长就是借由关系中的各种事件来自我觉察自我探索。


并在这个过程中,收回力量,获得自由,只有自由了,你才可能决定选择相信什么,并把你所相信的带入到你的实相之中。

End


作者:周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