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鲫鱼做窝——浓淡篇

 渔人2123026 2018-12-29
       自然界水中,鱼类生活并不是一团乱麻。而是相当有序的。单就觅食来说,有食物丰富和匮乏的区别。
       如果食物丰富,常常沿大致固定的线路觅食。觅食时间变短,因此比较难钓。表现为只有特定某时段或者钓点起鱼。大多数时候少鱼问钩。选位做窝变得困难和挑剔。
      当食物匮乏时,原觅食场不能满足填饱肚子,这时会开辟新的采食场,加长觅食时间和路线。这就降低了我们选位做窝的难度,鱼儿就好钓了。
      传统钓不像台钓那样边钓边诱,如何做窝,怎样做窝,是需要讲究的,不能够千篇一律到水边甩两把完事





      有人把“强诱”当成垂钓的捷径,希望诱饵具备很强的诱鱼能力。商家正是看准这一点,大吹特吹。请您冷静想一想,做窝就象开食店,开在荒郊野外,纵使美味有人吃不?大家到过火车站吧,那里食店有多难吃啊,人家生意好的很。所以说,你布窝的地方得要有鱼经过,否则,什么“神饵”都是卵的





       窝料在不同水域浓淡应该是有区别的。   静水中,窝料的味道向四周扩散,有鱼进窝后,随着鱼儿搅动水体,味道分散,形成以窝料为中心的味觉刺激区。别担心我们的窝饵味道变淡了。当鱼进窝后,我们应该将诱鱼的担子交给先来者。怎么这样说呢,鱼类进食会产生声波信号,这个声波信号远比诱饵本身强大。此即所谓“以鱼诱鱼”也。所以,静水中诱饵不能够太浓太呛,鱼来了,有得吃,才行。否则,鱼吃吃吐吐,窝里翻天不咬钩。奈何?
        流水会带走饵味,并且味道扩散只限于下游方向。假如把静水好用的诱饵用于流水,恐怕鱼还没有来,就早已“索然无味”了。所以流水中诱饵既要有特浓的部分,也要有淡味或者本味的。浓的持续引鱼,淡的来了可食。  
       此外鱼的密度大小,杂鱼多少,也应调整诱饵的浓淡。杂鱼多,密度大,会造成食物缺乏,那么诱饵就要淡一点,坚硬一点,尽可能滤掉小鱼。一个水域即使总的来说鱼稀,但也一定有相对密集区,这些区域往往是融氧丰富,亦或食物比较多,又或者比较安全。比如下风口,比如水草区,比如重障区。
       布窝一定时间后试钓,如果不起目标鱼,需要补窝。静水可以少补或者不补,流水则要用味浓的饵补窝。
      下窝前探底是必不可少的。水底沟槽凹坑一方面是鱼躲藏行进的通道,一方面又是食物沉积的场所。而水底一定的坡度也是鱼儿喜欢的地方,岸上岸边的食物会沿坡滚落,这样的地方使得鱼儿可以实现任何水层都能够靠“底”觅食。大片倒向水面的树木竹子,不仅可以遮阴,风吹雨淋,会有小虫子抖落。并且有些树木的花朵果实,以及鸟类粪便,本身就是鱼儿的食物。这些地方可以不必计较深浅。  
        窝必须“通”,光水上述地形,要通深水或者障碍区,没有逃跑路线的地方是鱼的“死路”。而水草区,要注意是什么草,无论是草间亮带还是草洞,鱼要有通道过得去





        诱饵,“诱”主要是味的扩散在起作用,而留不留得住鱼则要看进食环境安全与否了。诱饵是否容易被鱼儿吃到,直接决定留鱼时间长短。诱饵不应该是大餐,直接就吃饱了。所以,适当大粒,坚硬度调整,减少适口性好的物质。都可以延长留鱼时间。水底的形态也影响着留鱼时间:光洁的水底远没有我们通常说的“底不净”留鱼久。
        诱饵浓淡:浓,味道浸入整个或大部分载体。一般采用浸泡,然后适当凉干(以牛B鲫为例,包装说明的量为浓,加倍粮食用量为淡。)淡,用诱鱼剂湿润粮食表面即可。也可以带瓶白米加粗玉米渣。钓场临时混入酒米中。
         浓,会持续散发味道,淡,一定时间后味道散失。前者太呛,后者更适口。
        我自己不用商品饵,除牛B鲫外没有任何小药。经常用的还有曲酒,蜂蜜,食糖,味精,盐,玉米粉(或者其他粮食粉料)。曲酒,味精,,属快速扩散物质,可以及远。而蜂蜜,糖,粮食粉类相对质重,比较持久。
        我制作酒米先是按照给定量泡一天,然后加白米或者粗玉米渣吸湿。这样做好后浓,淡都有了
        关于小米类细碎料,一般认为单粒数量优势可以达到留鱼持久的目的。但是如果小杂鱼疯狂这并不是好主意。小杂鱼也会产生鱼星,造成窝里混乱。我酒米中早已弃用细碎料。(细碎及粗粉料质轻,在特殊钓场比如严重的苔底,浮泥底还是要用的,这是因为鲫鱼不会象鲤鱼那样拱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