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课记录九

 江山携手 2018-12-29
[精华版] 4月6日叶露老师讲课精华内容(整理稿)

《今古传奇·故事版》“袖珍故事”和“金榜故事”稿件的要求及上稿技巧          


      主 持 人:爱芬公爵
      主讲老师:叶露(花叶翩翩)
      整     理:一匹狼
      开讲时间:2006年4月6日(星期四)下午三点半
      主     题:《今古传奇·故事版》“袖珍故事”和“金榜故事”稿件的要求及上稿技巧!
 


    大家好!
    大家都知道故事版最近有些变动,但万变不理其宗,传奇性是我们的根本,出奇致胜是我们的要求。但出奇致胜仅仅是在结尾、内容和题材吗?不尽然。我觉得它还指的是题材、语言、结构、人物塑造、思想意境、创作风格等。故事当然是重情节的,比如我们今天说的金榜。传奇段子,金榜擂台。
    段子可长可短,但一定要有一个故事在里面,有故事就有人物,短小的篇幅里也应该有鲜明的形象。我觉得我们现在的金榜故事类型太单一了,其实哲理故事、荒诞小故事、海外小故事、民间小故事,这些都可以啊。
    段子当然无法做到大开大合了,那是对短中篇故事的要求,大开大合不是袖珍能承受的,下次我讲中篇的时候再说。一个好段子,它不可能有几个变化,最多能抖一个包袱。能将一个明白的故事,所以必须要有画面感。我在看这个故事时,我的眼前就可以出现一个场景,比如有一个叫做《到农村创业》的故事:

   
堂弟两度高考失利,成为待业青年,全家替他发愁。堂弟则一脸轻松,信心十足地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到老家农村创业去!”说完收拾行囊,出发!
    这天,单位一同事驱公家轿车前往乡下出差,我正好可以搭个便车去看望堂弟。家乡风景好空气好,就是道路不太好,路面坑坑洼洼难行车。开车的同事一不小心,把车陷进积水坑里,趴窝了。
    我们正急得满头大汗,忽见路边有一农民在摆摊卖西瓜,旁边正好停有一辆三轮车。仿佛见到了救星,我们忙上前打招呼:“老乡你好,借你三轮车一用,请把我们的车拉出来吧!”那瓜农一抬头,我又惊又喜,草帽下那张晒得黝黑的脸,不正是堂弟嘛!我正要开口相认,堂弟却先伸出双手分别握住我和同事,说:“大热天的,先吃个瓜再上路也不迟!”他握我手时特别用力地一捏,眼睛还神秘地朝我眨了眨。我顿时心领神会,知道此时还不是认亲的场合。
    我们买了个天价西瓜,反正能让公家报销,同事出手倒也大方。吃完瓜,同事问:“老乡,可以用你的车了吧?”“行啊,”堂弟笑着说,“10元钱怎么样?”同事惊道:“我们不是刚买你的瓜的吗?”“买瓜是买瓜,用车是用车,两回事嘛!”“好好好,老乡真会做生意!”同事无奈地点点头。
    谈好价钱后,只见堂弟先把三轮车开到轿车前面,从车上抱下一捆粗麻绳,两头分别系紧两辆车,然后他登上三轮车,发动引掣……这一系列动作,被堂弟演绎得相当熟练,一分钟不到,轿车拽出窝啦!
    告别同事,我再次回到堂弟的瓜摊,夸赞道:“你在农村干得不错嘛!晚上咱们一醉方休!”“哥呀,喝几杯可以,但不可喝醉,我还得出夜工呢!”我一愣:“你在农村卖瓜还赶夜市?”
    堂弟笑笑,说:“这你就不懂了。现在做生意没头脑根本就赚不了钱。实话跟你说,我在这里卖瓜只是个做幌子的副业,主要经济收入还得依靠主业。”我听得有些糊涂,问:“那你的主业是什么?”堂弟回答:“你也看到了,我白天帮过往司机拉车,晚上我就拿着铁锹水桶在这路上挖坑灌水,这便是我的主业。”
   
    这个故事我认为就有画面感,可以震撼人的心灵。

    故事情节吸引人唯有找到的故事核了,也即新颖的故事核。故事要吸引人,要善于制作悬念,善于铺陈,要善于牵着读者鼻子走,要给读者留下期待心理。但悬念做得假就不是好的悬念了。有一个故事叫《汉斯老太的故事》讲的是传说有一个老太太有不少财宝,小偷知道后就去偷,哪知老太太已经死了,留下一个磁带,老太太说:在这个世界上,我没有一个亲人,如果你想得到我的遗产,请以干儿子的名义为我举行葬礼。之后,我会让你知道财宝在哪里。
    小偷照办了,但没有得到财宝,他又听到磁带里说:“感谢你为我举行了葬礼。请到我的院子里,那有棵梧桐树,我的遗产在那里。”小偷跑到院子里,敲门,房东出来了,要小偷先付老太太欠的半年房租,小偷照做了。等他去挖宝时,小铁盒里只有一张字条:我身无分文,但我有不笨的大脑,我给你的遗产是:我会在天国向上帝说你的好话!
    故事开头有悬念,中间有两的转折,结尾出其不意,1000多字内完成了读者的期待阅读,拿捏得很好。
    情感类型的袖珍也要有情节,也得讲一个故事,不是莫小米的散文、小品。譬如有一个情感型袖珍故事叫《失踪》:

 
刘颖在近乎疯狂地寻找男朋友马元。报纸、电台、电视台,到处都有她发布的寻人启事。车站、码头、电线杆子上,随处可见马元的头像。
    刘颖甚至还到派出所报了案,可接待她的民警听她说完经过,又看了看马元留下的那张纸条,无比同情地说:“小姐,接受现实吧,你被抛弃了!”因为马元留下的纸条上写得明明白白:颖颖,我走了,我配不上你,忘了我,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吧……
    刘颖不相信自己被马元抛弃了,她开始怀疑是章总做了什么手脚,可章总向刘颖发誓,他没有害马元。
    转眼半年时间过去了,马元仍然杳无音信,他似乎从人间蒸发了。刘颖彻底绝望了,接受了章总的求婚。
    这天,刘颖和章总正在花园里散步,手机突然响了。一个沙哑的嗓音告诉刘颖,只要她将十万元汇入一个账户,就可以马上知道马元的下落。这时候,章总缓步走过来,问刘颖是谁打来的电话。刘颖脸色不自然地掩饰是一个朋友打来的。
    章总冷冷一笑:“是马元吧?是不是他在跟你要钱?我猜他不会错过这个机会。颖颖,你不给他钱,我也知道他的下落。”刘颖一怔,丈夫的话提醒了她,她仔细一回想,对方虽然刻意哑着嗓子,细听还真有点儿像马元的声音。她急忙对着手机大声喊:“马元,真的是你吗?”对方似乎吓了一大跳,慌忙把电话挂了。刘颖吃惊地看着丈夫,心中忽然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
    章总说:“这是我跟他定的协议,让他在我和你结婚之前彻底消失。现在我们结婚了,他又要复活了。当初,是我亲自去找他让他离开你的,他一开始还嘴硬,说永远不会离开你。我就开始往他面前扔钱,你猜猜,我用了多少钱搞定他的?” 刘颖表情呆滞地摇摇头。
  章总哈哈大笑,连连摇头,叹道:“我扔到十万时,他开始冒汗,扔到二十万时,他就迫不及待地同意了。其实,那天我准备了五十万……你值这个数!”
  刘颖眼前一黑,感觉心被一把刀狠狠地扎了一下,她手中的手机“啪”的一声掉在了地上……
   

    民间型袖珍也有个例子,
  《责任》  
 
清朝同治年间,山西平遥城有家“昌盛祥”票号,东家叫陈大昌。
  这年秋天,陈大昌亲自到北京分号察看经营状况。北京分号掌柜叫徐永青,见老东家前来,不敢怠慢,立刻将陈大昌安排进京城有名的“山水楼”居住。
  天子脚下,繁荣昌盛,就连“山水楼”里的床也是来自西洋的沙发床,着实令陈大昌感慨不已。陈大昌与徐永青名为主雇关系,实则情如兄弟,当晚两人共居一室,畅谈生意上的事直到深夜才熄灯就寝。
  不知过了多久,陈大昌一觉醒来,发现徐永青还在辗转反侧,忍不住问:“永青兄弟,哪儿不舒服吗?”“嗯,床上好像有什么东西,硌得我睡不着觉。”徐永青答道。陈大昌一听,立刻披衣下床,掌灯和徐永青一起找。经过一番折腾,徐永青终于兴奋地说:“太好了,找到了!”陈大昌定眼一看,捏在徐永青手里的竟是一根头发丝,顿时憋了一肚子气。
    找到头发丝之后,徐永青很快鼾声如雷。这回,轮到陈大昌失眠了。他心想,睡在这么好的床上,竟然连一根头发丝都容不下,徐永青真是骄奢淫逸啊!自此,陈大昌开始对徐永青心存芥蒂,不久找个借口将他辞退。
    出人意料的是,徐永青走后,“昌盛祥”北京分号的生意一日不如一日,换了两任掌柜也无济于事,陈大昌这才开始后悔当初辞掉徐永青过于草率,决心再将他请回来。
  陈大昌轻车简从,来到徐永青的老家临汾乡下。徐永青不在家,家人说他到地里干活去了。陈大昌鼻子一酸,出门去找。在地头,陈大昌惊讶地发现,徐永青枕着一块土疙瘩,身边放着一只泥茶壶,肚子上盖着一把芭蕉扇,正在呼呼大睡。陈大昌百思不得其解:当年床上有一根头发丝都无法入睡的人,现在竟能睡在地上?陈大昌耐心地守在徐永青身旁,直到他睡醒,才将心中的疑问说出。
    徐永青听后哈哈大笑:“那时东家将万贯家财托付于我,我深感责任重大,唯恐出一点儿差错,因而寝食难安。可现在就不同了,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什么心思也没有,当然吃得香睡得实呗!”
    陈大昌一听,羞愧难当,诚邀徐永青重回“昌盛祥” ,委托他为二当家,将全部生意交由他打理。自此,“昌盛祥”的生意越发兴隆,分号遍及全国。
[/font]    

    现在报纸副刊很多袖珍故事,我们称为故事的泛化,只是报纸的更生活化点,原生态点,小小说有很多是作者情绪的表达,人物虚化,情节虚化。而故事是要很突出的,创作的成分要多一点。

    有关袖珍的话题我做了一个栏目的,发给大家看看:
            《看两位短篇高手为您讲述袖珍的魅力》
    谈起刘六良和李清林两位高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刘老师曾以王泊村的笔名在早期的金榜擂台上发表了《声控的门》《谁的面子大》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袖珍佳作,而李老师则是2005年金榜擂台栏目的最大赢家,曾经创下三次蝉联擂主的历史记录,其作品《最有效的制度》、《大手笔》等,篇幅虽短却入木三分,让人深思。很荣幸能请到这两位高手作客本期访谈,相信本次访谈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主持人:叶露   嘉宾:刘六良 李清林

 
  叶:非常感谢两位作客本期高手,访谈前想问问两位觉得袖珍故事好写吗?
    刘:写成后感觉太好写了,下笔前却觉得真难。
    李:连我这样愚钝的作者都可以把它鼓捣出来并发表,答案应该是不难吧!

    叶:一个千字以内的袖珍既要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又要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个性,说实在的,很不容易。请问你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有什么秘诀吗?
    李:惭愧!哪里有什么诀窍呀,不过惰性使然而已。用的不外是懒人的招数--投机取巧。怎么省事怎么处理,选取最明快的线条、最有效的画面、最便捷的途径和最简略的语言,把要表达的内容完整地交代出来,力争毋庸赘言就能实现共鸣。袖珍这东西,难就难在篇幅短却有容,修饰少而出彩,所以要力戒蛇足,惜墨如金,赘肉一多或凸凹失衡就穿不了刊物给配置的千字时装了。
    刘:这好比雕塑,只有舍得砍下多余的东西,才能创造出精品。袖珍不一定要写得过满,适当留白,会让人回味无穷。

    叶:和其他类型相比,对于袖珍而言,什么因素最重要?结构?故事核?还是语言?
    刘:我认为结构很重要。袖珍故事和其他故事相比就好比盆景和大树,大树可以靠挺拔的枝杆或茂密的枝叶来展示,而盆景只能靠奇巧、赏心悦目的造型来表现自己。
    李:应该是结构。因为袖珍与其他类型故事的主要区别在于形体,要在尺幅之内演绎精彩故事,必须首先给它一个适应既定环境的形体结构。结构不当,会造成故事核的破损,负责添彩的语言再怎么帮忙,也弥补不了这个根本的缺陷。

    叶:对于创作而言,主题总是有可能相同的,如都表现爱情、贪婪或者阴谋等,但过程和结尾却可以不同。袖珍因其短在题材上更容易撞车,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尾就能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两位能否就自己的创作实践告诉读者朋友们如何写结尾?
    李:一切为成功的结尾服务!
    刘:写袖珍故事就好比营造一个迷宫,最好让读者“误入歧途”,越不容易找到出口越有意思。

    叶:有人说袖珍是小道,与中短篇故事相比,缺乏表现力和深度,请问两位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刘:从篇幅上来看袖珍毫无疑问是小道,但表现力和深度则需要读者去理解,作者不能强加于人。
    李:作为偏爱袖珍故事的作者,我当然不赞同这种说法。一挂5000响的爆竹,震撼力不一定抵得上半个微型手雷,这种尺短寸长的比较没什么意思。聪明的故事写手,都是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创作本身上,与时俱进,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根据自身实力,宜长则长,宜短则短,目标是多出作品,支持刊物,愉悦读者,同时尽可能多搂些票子,让老婆孩子高兴。

    叶:也有人认为任何中长篇故事都可以改成袖珍故事,而且是非常好的袖珍故事,请问你们赞同这个观点吗?
    李:这说法有些绝对,“都可以”,并且改得“非常好”,不容易!但事在人为,说这话的一定是位大师。
    刘:我不赞同。让我把《红楼梦》、《三国演义》改编成袖珍故事,打死我也不能。

    叶:两位钟爱袖珍的老师认为袖珍故事的魅力是什么?
    刘:引用某小品演员的一句台词:浓缩的都是精品。
    李:痛快淋漓令众多写手跃跃欲试,奇巧玲珑妙让广大读者击掌叫绝。

    叶:总而言之,一个好的袖珍故事能以不同的手法或写实、或荒诞、或夸张、或幽默地以小见大地表现主题,也能以尺寸之地表现宏阔人生,内容可以是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它既拥有“船小好掉头”的优势,也因篇幅的限制要求作者有高度的概括力和表现力,因此在袖珍中自由与束缚这一对矛盾需要作者去恰当地调控。戴着镣铐跳舞,这是一种境界。
    叶:目前我们正在举办“新概念故事作文大赛”,访谈最后请两位老师给我们参赛的小朋友一点建设性的意见好吗?
    李:写故事是一种智力游戏,充分开动脑筋,你就成功了一半。
    刘:首先让你们的想象超越编辑的想象,技巧再慢慢练习。
  [/font]  
    想必上面的部分解答了大家的问题。

    另外多看故事书,对掌握技巧是很有帮助的。而对于想象力而言,只能靠各自去培养了。创作就是一个想象的过程。
    要说上稿技巧,很简单,缺稿子的栏目一过就能上,这个很重要。但写故事不能主题先行,那样就容易概念和图解。至于缺稿子的栏目,我们经常公布的,主要有:
    金榜擂台、传奇段子缺少古代、民间、荒诞、海外类袖珍;
    传奇之夜缺少武侠、奇幻、异想、海外等稿子;
    另外,还有民间的稿子,以及3000字以上的大传奇也很缺。
    袖珍到是很缺稿子的,大家可以写写。
    我的课讲完了,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