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什么能靠行政区域划分来维持统治?

 阳春雪竹轩 2018-12-30

在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变化频繁,但有一些原则,即著名的山川变形和犬齿交错。前者是指保持该区域地理要素的完整性,而后者根据政治、军事和其他实际需要划分行政区域。下面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讨论如何划分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域。

除了地域差异,在不发达的古代,山脉和河流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自然障碍。因此,按山川划分行政区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共同原则。例如,战国时期,人们利用太行山将大片地区分为山东和山西。山东的六个国家指太行山主峰以东的六个国家。

战国时期,在规划国家统一后的地区时,人们提出了构建大禹九洲区划的理想形式。他们把山水作为划界的标志,并以大禹为借口,这使得这本精彩的书《禹白》获得了成功。著名的秦始皇统一国家后,他将世界划分为36个县,并以山脉和河流作为划分行政区域的基本依据。例如,太原县基本上以黄河和太行山为界,而南部是河东县,有盐池。

唐代道州县的制度也基本遵循山河变形的原则。总的来说,行政区域呈现出“东西长、南北窄”的特点。早在唐代,300多个州被划分为十个行政区划,这些行政区划与黄河、长江、南岭和武夷山的地标基本一致,并对中世纪以后中国的行政区划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上述10条道路后来演变成15条,这15条道路后来确定了今天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和广西的部分或全部边界。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元明清时期的许多省份南北长,东西窄,打破了山川变形的原则。在很大程度上,这与蒙古人征服宋、金、夏有关。

由于山河变形原则是导致地方分离主义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秦朝开始,统治者有意识地采用犬牙交错的原则来对抗它。最典型的例子是元朝将汉中(其语言和习俗与四川省基本相同)划归陕西省,有效地限制了四川盆地内潜在的反对力量。此外,对山西和河南的一些调整也旨在削弱地理单元的完整性,以便更好地控制当地。明朝故意将黄河以南的东明县置于河北(直隶)管辖之下,而新乡和黄河以北的其他地方则置于河南省管辖之下。

简而言之,历史上的大多数行政区划都是基于“山河状凳”和“狗牙交错”这两项基本原则,并结合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