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强化孩子的“偷”钱行为

 木香草堂 2018-12-30
不要强化孩子的“偷”钱行为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有位妈妈说自己的孩子已经有偷钱的习惯,总期望能改正孩子这个不良行为习惯。想治好孩子“偷钱”的病,首先要找到受到什么样的影响或是什么原因导致,并想办法解决。但孩子被抓了现行的“偷钱”,也是要及时处理的。因为在某种程度上,钱可以满足人的所有欲望。

  对于孩子“偷”钱,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必定有很多朋友都有类似的经历。我井中月想,这些朋友成年后,能真正“职业化”的很少,其获得钱财的方式多依靠正当的方法。但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没有认识到错误和受到对应的惩罚,那长大后就有可能没有廉耻心,会巧借各种名义去侵占他人利益。

  邪恶存在每个人的心里,是否体现出来,就看这个人正气的火种能否压制邪气。而最可怕的是,人不知道邪恶是邪恶,反当之为甘怡或不以为是。预防犯罪仅靠惩罚是不够的,虽然这也使人们在行为前会衡量自己的得失比,只有心中有廉耻的人,才会从内心中主动去拒绝犯错误。所以,人需要知道对错,并拥有适当的罪恶感,孩子也是如此。

  

  避免孩子“偷”钱,其核心是父母做出良好的示范,不占他人的便宜和擅自拿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虽然“龙生龙,凤生凤”过分强调遗传作用,但胎儿以出生,几乎所有的生存技能都是后天学习的。小孩子需要家人的照料,他们自然会学父母身上的弱点。所以,想让孩子超越自己,某些已经暗地越线的家长,立立“牌坊”也是好的。  

  孩子“偷”钱是一种强烈的占有欲,其行为目的和背后的原因很复杂,只有对症下药才有可能解决问题。但绝大多数青春期以前的孩子“偷”钱,往往都是对物主权的理解很模糊,且他们尚未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所以,父母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偷窃行为,善于观察和区分孩子,看其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恰当的行为。

  在处理上,家长不能急于求成阻止孩子继续“偷”钱。解决问题的核心是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必须想办法先解决问题背后的原因,并获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许多时候,解决了孩子的问题根源,其显现的不当行为反而会渐渐消失。比如,孩子“偷”钱已养成习惯时,往往是家长对初期行为处理不好,此时家长更是要耐心先解决行为背后的问题。  

  想真正解决孩子“偷”钱,父母首先是稳住自己的情绪,既要挖掘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并想办法解决,也要在尊重孩子的人格基础上,适时、适当对孩子进行教育。同时,在方式上要注意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别在无意中强化孩子的不良习惯,让孩子感到这件事情应该认真对待。父母别当着外人的面来处理,更不要去翻孩子的旧账。

  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钱少了,且又没有看到孩子“偷”,一定不要先怀疑自己的孩子,否则“屈打成招”是大概率事件。若经过核实,其他家人未动或绝无可能遗失和被外人偷了,此时也不要对孩子施加各种压力。聪明的父母千万别使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孩子,应该引导孩子自己说出实情,并加以鼓励。敢于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很有责任感的。

  当从孩子的神态和某些事后行为,如多了不该有的零食等,判断孩子已经私拿了家长的钱,可孩子却死活都不承认时,惩罚是没有太多意义的,孩子长的记性是下次如何更隐蔽的“偷”。此时孩子“偷”钱已是小事,大的问题已经变成孩子为什么不敢承认错误?孩子发展到这一步,恐怕在其他许多方面都不敢承担责任,父母一定要先反思。

  如果孩子“偷”钱被抓了现行,特别是开始的几次,家长千万不能情绪激动地对孩子说“偷”这个字!孩子发生这样的事情不稀奇,天也塌不下来,别把孩子生活中的小事,动不动就上升到人品、道德高度,孩子就是孩子,别指望他们是圣人,孩子不经历这些错误,他们永远也长不大。但让孩子听话,讲道理就不如艺术的批评了。

  在孩子开始“偷”钱,他们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不清楚这样做是不恰当的。家长的过激反应,可能强化孩子的行为。这也是上来就对孩子“偷”钱进行体罚,却无法根治的原因之一。比较好的说法是,告诉孩子这钱不是你的东西,你不应该未经允许就拿别人的东西。经过反复几次的训练,加上平常对物主权进行引导,孩子再犯的几率就低。  

  从小要让孩子知道界线,明白“公与私”之间的关系。比如,父母要告诉孩子,有些东西是不能乱动的,想拿需征求对方的同意。同样的,孩子对自己私属的东西有全部的决定权,他们的东西父母想拿或送人,也需要获得孩子同意。另外,孩子私自拿别人的东西,也说明他们在生活中不能“当家作主”,只好采取这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对孩子强调物品的物主权以后,若孩子确实为了实际需要而“偷”钱,应和孩子说要通过正当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若是孩子的需求父母认为不应该被满足,也不能强硬的简单的禁止,一定要给孩子讲清不是所有自己想要的东西都能获得,尽量取得孩子理解。此时,孩子容易出现“脾气”,家长需要认同、接纳,并适度共情。

  在发生孩子“偷”钱和善意的批评后,与孩子约定界线和违反界线后惩罚也很重要,只是别只针对“钱”,而是要扩大到私有物品的概念上。惩罚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帮助孩子遵守界线,是违规以后需要承担的责任,绝不是家长的情绪发泄。当然,奖惩是一体的,该肯定就要肯定,该批评的就批评。比如,孩子主动承认拿钱,就应该肯定。  

  在及时处理孩子“偷”钱以后,事后的生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父母可拿出家庭每月的生活费,让孩子参与管理和使用,孩子会因此感到自己是家庭的主人。孩子能通过自家的经济情况,从中了解金钱的意义、金钱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使用方法,培养合理用钱意识。当然,也可以利用零花钱来对孩子进行欲望管理,并指导怎样花钱。  

纠正孩子的“偷”钱,最好在幼儿期完成。如果孩子“偷”钱发生在逆反的青春期,那就比较麻烦了。青春期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发展,使孩子身心发展在这个阶段失去平衡,而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很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的对立。如果孩子前期比较有界线还好办,否则矛盾的积累,只能求助于专业人士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22b4920102dyc8.html

 不要强化孩子的“偷”钱行为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