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概念意识论-3

 叶晓锜 2018-12-30

        人类的头脑通过符号指称生成概念而荻得认识,那么,人类的头脑又是怎样获得符号指称能力的呢?    

      德国符号文化学家卡西尔在《人论》中引用了美国心理学家梅杰的论述: “儿童从第二十三个月开始,就表现出一种尽力给事物命名的狂热,仿佛要告诉别人这些事物的名称,或要使我们注意他正在审视的事物”。卡西尔认为,儿童并不只在他原先的关于现成经验对象的知识中加上一张人为记号的目录表,而毋宁是学会了构成那些对象的概念,学会与客观世界打交道。

      为何儿童从第二十三周起会表现出给事物名命的狂热呢?卡西尔没有直言。纵观卡西尔的符号文化学,有一个基本观点,认为在人类的意识结构中有一种“自然的符号系统”,即先验的符号构造能力。

      卡西尔的符号文化学揭示了符号具有指称标识和构成概念的特质,为我们理解语言和概念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学识。但在符号的生成和由来上,卡西尔并不了解,任何本能的主体方式都不是纯粹先验的,而是内含着经验历史的铸就,是先验和经验的统一。综观西方哲学,总在追求和人置一种先验的主体绝对,以此绽出一种高于经验和统摄经验的普遍必然的主体创造。西方哲学的一个根本缺陷是,始终没有能够从更为广阔的视野上看清,一切被称自为先验的主体绝对并不是自我绝对的,在传承和当下,它们是先验的;在生成和由来,它们是经验历史的铸就,是先验和经验的统一。正是追求先验绝对和纯粹先验的知识,使得西方哲学把先验和经验绝对地分割开来,自康德以来,时时陷入于先验绝对的遮蔽而不能破解。

       上世纪初及中叶以来围绕人类的起源,在美国学者中出现一种见解认为,人类的语言产生于远古时代人种动物群体釆集和狩猎的食物分享生活。食物分享在远古釆集和狩猎时代是一种普遍的生活图景,这种生活图景至今仍可在非洲残存的一些原始部落里看到。食物分享生活经验实在地产生了指称的需要。这种指称的需要驱动着我们的远古祖先在群体食物分享的生活中,用喉咙里发出的声音指称食品、份额、部位、用具和彼此。这样的情形日积月累,渐渐地使得人种动物喉咙里发出的警示的、呼唤的、情感的生物性叫唤信号嬗变为了具有指称意义的声符。

    声符的产生和使用,在指称和对象的联结中,赋予了对象名称和性状的规定,以符号方式的标识,构造了一种抽象事物的概念认知,使人种动物的意识活动,从身体方式的感知走向概念方式的认知。

    符号指称标识在人类头脑中产生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它使人类从声符到口语,使喉咙里发出的情感的生物性叫唤,嬗变为了指称的文化性语言,使人类拥有了用语言命名对象,描述对象;用语言抽象和思考;用语言表达和交流,用语言规范和建构的能力;第二,它使人类的意识活动通过符号指称标识的抽象构造,由身体方式的感知走向了概念方式的认知,从人种动物的感知意识转向了人类的认知意识。

    在哲学上,长久以来不少学者一直在感知和认知面前分辨不清,他们始终不了解:感知是一种身体知觉的构造,是建筑在感应细胞和感知器官识别和判断的基础上的;认知则是一种指称和对象联结的概念构造,是建立在符号指称标识的抽象构造基础上的。只有把握符号指称标识的由来,以及符号指称标识的抽象构造,从符号走向概念,进一步从概念走向认识,哲学的思考才能廓清视野洞察认识,进入概念认识论的大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