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首诗词,不过标配人生

 小酌千年 2018-12-30

当我们的人生轨迹稍稍偏离常规时,时常会收到外界的质疑声:“你做那有什么用?”有用的事,大抵是可以迅速抵达功名利禄的事吧,反之,则是无用的事。但是,一道数学题都有不同的解法,我们的人生真的只能朝一个方向走吗?下列诗句教我们不过千篇一律的人生。


出自明代唐寅的《桃花庵歌》

大意:与其为了荣华富贵奔波劳碌屈己下人,不如在赏花饮酒中度日死去。

 

感悟:很多时候我们被各种标签捆绑着前进,随波逐流唯恐掉队,因为掉队就意味着“不上进”、“没出息”、“没能力”,这些如子弹一般摧毁力极强的字眼我们避之不及,于是拼命冲进人群里不让自己显得怪异,还记得电影《无问西东》里有这样一句话:“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那么,你的’珍贵’是什么呢?

 

出自宋代郑思肖的《寒菊 / 画菊》

大意: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感悟:本诗作者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南宋灭亡以后,他隐居在苏州一个和尚庙里,终身不出来做官,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这样的人是不是挺傻的?他们不懂得审时度势,总是选择那条奇怪的路。可是把人生过成了“标准答案”,成为了平凡的“大多数”,这样的人生就是成功了吗?

 

出自唐代李白的《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大意:显达也不足贵,穷困也不足愁。

 

感悟:这首诗突出反映了李白不甘作权贵的奴仆的决心。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一辈子不长,赚钱才是最重要的事”、“人最重要的是赚钱的能力” 当你看到这些文字时,某一刻,你心里会不会出现反抗的声音呢?

 

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大意: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感悟:贺知章辞官还乡,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故乡一直是他眷念的净土,终于回到故乡,一时百感交集,故作此诗。但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家长教育我们使用筷子要握得够长,因为握得越长代表未来离家越远,那些走不出家乡的人大抵都不会有多大出息,但是出息到底是什么呢?如果在家乡生活能够感受到生命,能够获得快乐,那么为什么要去追求“标配人生”呢?

 

出自宋代苏轼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大意: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

 

感悟:“长恨此身非我有”,此身,如果能够是“我有”,就好了。不能把控自己的人生节奏,看起来威风凛凛也许背后苦不堪言,生活中切勿盲目地羡慕别人,尊重自己的内心感受。也许某天你会发现,舒服地做自己比成为一个“讨人喜欢”的人更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