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早的金属钱币是铜吗

 国民一员 2018-12-30
我们知道了中国最早的“钱”是贝,那后来的金属货币又是起源于何时呢?

最早的金属钱币一
 
        对此《史记·平准书》有如下一段记述:“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金),或白(银),或赤(铜);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管子·山权数》则记,夏禹“以历山之金铸币”,商汤“以庄山之金铸币”。《竹书纪年》也记商汤在位的第二十一年曾“铸金币”。

        另外,《逸周书·克股解》、《六韬》、《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等古籍上都记述,周武王灭掉商朝进入其都城段时,曾“振(一作“散”)鹿台之钱(一作“金钱”)”。这些古籍的作者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朝代,但都在书中写到金属铸币在夏商时期已经发现,但可信度有待考证。《史记》中记载,夏代不仅有金银,亦发现了钱,这一记述遭人怀疑。所以不能推定夏商时期是否有金属铸币的存在。


最早的金属钱币二
 
        关于古代灾年铸币的说法在先秦时期典籍中常有记载,如《国语·周语》记周大夫单旗说:“古者天灾降戾,于是乎量资币(指铸币),权轻重,以振救民。”而《管子·山权数》记,夏禹在位时因五年水灾,便组织人们“以历山之金铸币”,所铸的金币分发给因没有饭吃而把子女卖了的贫苦人家,帮助他们赎回子女。由于商汤在位时一连七年旱灾,“汤以庄山之金铸币”,为的是帮助别人。

      《竹书纪年》载:“股商成汤二十一年大旱,铸金币。”《周礼·司市》中也讲:“国凶荒、礼(礼,指瘙疫流行)丧,则市无征而作布(按指布币)。”《盐铁论·力耕》也有类似的记述。从历史典籍看,灾年铸币在先秦至汉代时期十分流行。

        有人认为帝王在灾年铸币,为的是用这些钱币与别国交换粮食,即用手工业产品来弥补农业生产的损失。

        中国从夏朝就已进入了青铜器时代,从后来出土的夏代文物可以看出此时所铸造的青铜器十分精美。商代是我国青铜器的鼎盛时期,著名的司母戊方鼎,重675千克,做工精细、雄伟壮观,达到极高的工艺水平。在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中,不仅有礼器、饮食用具、武器,还有数量可观的工具,如斧、锯、铲等。


最早的金属钱币三
 
        还有一种说法是铜块在夏商时期曾作为货币使用,但这种说法没有出土文物作为证明。现在考古证明周代确实曾把铜块作为货币使用。

        在如今的考古挖掘中,不仅发现了大批量的天然贝,亦发现大批用不同材质做成的假贝,这些假贝因所用材料不同,被称为陶贝、骨贝、石贝、玉贝等。这些仿制的贝与天然海贝一起,都作为货币使用。另外,用特殊材料“铜”制成的贝,亦作为货币使用。

        1953年,在安阳大司空村商代墓葬中发现了铜贝3枚;1971年,在山西保德县林遮峪村股代墓葬中又发现了109枚铜贝。后来出版发行的“钱币珍品系列纪念章”第一套第一枚就是专门纪念铜贝的。但商代距今历史久远,能保留下来的文物是极其有限的,目前发现商代铜贝的只有这两处遗址,因此要证实商代确曾以铜贝作过货币,证据尚不充足。

        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周代铜贝数量较多,比如,山西候马上马周代墓群先后发掘出铜贝约2100余枚。周代青铜器铭文中还有“易贝升寻”记述,其中“寻”据考证是计量金属的重量单位,据此推断,该铭文讲的贝是指铜贝。考古专家通过对青铜器“智鼎”上的铭文考据,认为此铭文讲述了用100寻铜贝买下5名奴隶的故事。货币由自然贝演进到铜贝,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因为这则铭文表明当时的铜贝已具有了价值尺度。

        周代铜礼器中时常发现一个带“贝”子旁的汉字,不同的人将它释为不同的字,如“债”、“赋”、“货”等,并且认为该字在当时用以指代铜贝。年据史料周代有些地方是曾以铜贝为货币的。那么,这些地方的这种做法是不是沿用股商时期的旧办法呢?人们通常将货币称为“钱币”或“钱”,那钱”的最初的含义是什么呢?经考察,令人惊讶的是,钱的本意竟是指一种农具。《诗经》中的“命我众人,唐乃钱、缚(我命令我手下的农奴们,准备好你们的钱和锡)”就提到了钱这种农具。但是农具和钱币如何能联系在一起?其实答案显而易见,布币的形状如同铲子一般,在早期形态中甚至还有装木柄的地方。将布币直接称为钱在古籍中非常少见。

        有人解释说:钱与锡原本是同一事物的两种称呼,都是指耕地用的铲了,而缚、布古代同音互用,“钱”最初字形是“泉”,古字形与铲子(即布币近似,所以布币就是指钱币。这样解释虽然无法让人信服,但也不无道理。如果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那么据此推断布币应是一种较早发现的货币,现今考古发现的布币大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那么有没有更早时期的布币呢?

        1953年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殷墟塘发现了一枚宽约10厘米、长约20厘米的青铜铲;1976年在陕西临澈县一处西周溃址处。又发现了一将与河古安阳股城青铜铲大小接近的青铜铲。这些发现使人联想到1964年在晋南地区发现的一件周代文物,它形状像铜铲,但只有13厘米,比上述二枚青铜铲要小。

        人们据此三把青铜铲联想到周时名为“作册白”的青铜器铭文中提到“贝”“布”的情况,继而想到记载于《右泉汇》中的长16厘米的布币。有人大胆揣测:这些青铜铲个头小于实用的青铜铲,又大于后来发现的铲状布币,这就是由实用农具向货币过渡的中间形态——“原始布”。假如这个论断是可信的,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就有布的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