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旦女神陈果:真正成熟的人,都活成了一束光

 老王abcd 2018-12-30


几年前,一段复旦大学女教师上课的视频刷爆了朋友圈,陈果神采飞扬、落落大方的样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 世界华人周刊出品 ·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荠麦青青

洞烛幽微,发掘名人世界的人性之光



成熟的人生是什么样子的?


是愈来愈八面玲珑,老于世故?还是见过天地愈谦卑,惯看秋风更通达?


陈果说:真正成熟的人,都活成了一束光。


光源者,先熠熠生辉,后照亮他人。



01


复旦大三学生邱泽宇在《开讲啦》节目中,自曝刷了两年都没有刷到陈果的思修课。复旦同学曾这样说,陈果老师的课比双十一还要难抢。


几年前,陈果讲思修课的视频便已经在网上疯传,同时刷爆了朋友圈。


她的课堂似乎有普罗米修斯手里火种的功能,错过了这门课,就像丢掉了取火种的茴香枝。而她的课堂如她本人一样,像一束光,成了复旦学子心心向往的“殿堂”。


在课堂上,她神采飞扬,妙语如珠,那些或自出机杼,或启人深思的观点,经常令人如沐春风,豁然开朗。


陈果


后被她的学生们整理成了“陈果语录”,和“陈果上课视频”一起,被广为转发。


有网友看后惊呼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也有人感叹:“如果当初大学的第一课是陈果讲的,那我的人生也许会不一样”。


教育就是如此神奇,你永远不知道,你不经意间播下的一粒种子,会在哪些人的心中,会在哪些时刻,生根发芽,并开花结果。


俊眉修眼,落落大方;清风拂面,见之忘俗。这是很多人对陈果的第一印象。


讲台上,她手夹粉笔。缓缓踱步中,也妙趣横生地吐出她对人生的诸多感悟。


譬如对于自我的认知:


别人喜欢你和你喜欢你自己都很重要,但是,当两者不能兼顾的时候,你喜欢你自己更重要。


谈到优雅,她说优雅并不是你穿多贵的衣服,不是你克制你内心真正的自己,做一些违背自己意愿,装模作样表面看起来好看的动作。


所谓优雅,就是你遵从内心活成你自己的幸福快乐的样子。


说到孤独时:她说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谈及朋友观:她认为朋友不是实用之物,而是奢侈品。

……



“思修”课在很多高校沦为“边缘学科”,但在陈果的思修课上,那些一直被视为畏途或束之高阁的理论和教义,在她深入浅出、精辟独到的妙论下,竟也如金樽清酒,醇香甘冽,令人心醉神迷。


英剧Sherlock(《神探夏洛克》)中有句台词:Brainy  is  the  new  sexy.


聪明是一种新性感。


她们思维“跳脱”,行事不拘一格,在众语喧哗的时代,她们往往有着更清醒的认知,更睿智的识见。


这样具有颠覆性思维的陈果,更是性感撩人。



02


张爱玲在谈上海人印象时,说上海人显得个个肥白如瓠,像代乳粉的广告。


张爱玲的赞美中颇有几分戏谑。不过必须承认上海女人的海派与雅致。



出生在上海的陈果,就是这样一个身量纤纤,仪态万方,活得潇洒通透的复旦女神。


1999年,陈果入学复旦读本科;后来,进阶硕士;其后,作为复旦大学哲学博士,曾在芝加哥大学师从心理学博士Evelyn。



她也在哈佛大学学过神学,论文题目是《耶稣为何如此言语?》。她曾是复旦大学哲学系学生会主席,连续五年拿奖学金。


大学联欢会上,她跳过活力四射的热舞。因身材高挑,还曾兼职过模特。


所以,在校读博时她有“模特姐姐”之称,是复旦“北区三宝”之一。


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她去欧洲和加拿大做过访问学者,还利用课余时间,致力于从事哲学翻译和写作。


2017年出版的《好的孤独》一书,已然是当下热销的哲学读本。


曾有读者问她,读书何用?她的回复是:以我观书,以书观我。


为了尽量把课上好,她博览群书。在她眼里,哲学从来不是单一的体系,它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融会贯通。所以,深耕,博采,才能让自己内蕴丰厚,久蚌成珠。


为了取经,她跑去复旦其他老师的课堂上当“旁听生”,从同行、从先贤、从智者那里汲取养分,加以消化和理解,再淬炼出属于自己的真知灼见。


一名毕业多年的网友,看了陈果的讲课视频,直言陈果老师的上课方式颠覆了自己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印象,“大学时,我觉得上这种课是一种煎熬,经常听得昏昏欲睡,但陈老师上得文采飞扬同时又言之有物,让人内心温暖而丰富。”


她的思想从复旦课堂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也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


因此,复旦成就了她,她也成为复旦的一块“金字招牌”。



2016年,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时,陈果曾在她的微博里对母校深情告白:


“我不知道该如何感激你,目前我的方式就是用你的精神活出我自己,我身上有你的光,有你一百年来的魂魄,有你的气息,活出我自己就是活出你,就是让你活下去,你看,其实一回事,不是么?”


陈果在这样践行着,她以一种向上的力量走向认识自我的路,并以一种轻灵的姿态活出了一个豁达率性的自我,同时也毓出一种时代应该有的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新闻联播》中这样赞美她:“心灵偶像”彰显时代正能量。


从走红复旦大学,到上《新闻联播》,再到红遍全网。陈果对自己意外走红并不抵触,她表示能够走出校门,给更多人带去心灵的力量,是一件很好的事。


柴静说过:“人类的心灵需要互相帮助,我要做的就是把它呈现出来让大家看到。每个人都深深地嵌在这个世界里,你不帮助他,你可能也会孤立无援。传播的力量就是要把这些东西渗透下去,然后才能生长出新的叶子”。



当陈果的语录在网上疯传,当她的书一纸风行时,她也以自己的智慧和光芒在感染和照亮着更多的人。


很多人为此表达对陈果的感激:“从陈果老师的课里找到了力量。”还有网友说:“比起貌美,她的智慧更值得叫好。”


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03


纵观陈果的很多讲课视频,发现她更关注人的精神成长。


一堂《知己与知人》的课,她说,什么才是自知,当你知道你是一支柠檬,请你帮助你自己活成一个最健康的柠檬;当你知道你是人中一只鸟的时候,请你帮助你这个知己,飞得越来越高,成就一个鸟人的梦想;当你是一条鱼的时候,请你基于你对这个终身知己的了解,帮助自己成为一条美丽的人鱼,这才是没有辜负这一生啊。



生活中,陈果是自己的知己;课堂上,她为学生找到了知己;在荧屏前,她为那些迷途人找到了知己。


谈及师生关系,她说自己和学生是人与人的关系。


细究一下,在任何一种关系中,“人”才是最核心的定位。靠任何依附于其上的职业、身份与地位去达成尊严和礼敬,其实是最禁不起推敲的。


所以,在学生面前,她从不摆架子。只有才不配德,德不配位,名不副实,才会虚张声势。


无论什么时候,师生之间,医患之间,还有属下之于上司,布衣之于官吏,如果都能首先将彼此的关系界定为“人”与“人”的关系,才能达成平等与尊重,这个社会才会真正和谐。


哲学在很多人眼里,是形而上学的,是空洞乏味的,但在陈果那里,哲学不止是一门学科,更是看世界的一种态度,一种视角。一种廓清迷雾的达观,一份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清醒。


热爱哲学的人,也往往热爱生活。对此,她有独树一帜的见解:“一个人喜欢自己,他就会去喜欢这个世界,就会喜欢你正在展开的生活,而一切厌世其实某种程度上都是来自于自厌,你不喜欢这个世界,你不喜欢你的生活,其实你往下挖挖到底,一定是你不喜欢现在的这个你。所以一切自爱,必会带来热爱生活,而一切厌世必会带来自我厌倦!”



说到底,哲学是帮助我们找到真正的自己,找到与人生相契合,并完善自身,与世界协调相处的方式。



04


撒贝宁在《开讲啦》中,直言不讳地问道:“哲学女博士会担心自己嫁不出去吗?”


陈果笑着回复:“有成见的人通常不会要我们这种人,但是我觉得心胸豁达的人,他可以接受所有人。我想要寻寻觅觅的,也是心胸豁达的人。所以我觉得世上没有任何一个职业,应当限制你的情感生活。”


81年出生的她虽至今未婚,却毫不自怨自艾,也不顾影自怜,更不会降格以求。



不攀附,不将就。如果爱情与婚姻不能让你找到更快乐更好的自己,而仅仅是为了世俗和他人的目光而绑架自己,为了让自己在这个世上不那么形单影只而抱团取暖,那么,婚姻,便成了一个你向世俗和自己妥协的工具。


我们美其名曰活得更“入世”一点,其实,当我们迎合了那些世俗的标尺时,便也在某种程度上背叛了自己。


两个人的孤独,其实比一个人的寂寞更悲哀。


只是很多人宁愿在孤独中踽踽而行,也不希望一个人单枪匹马面对世间的质疑和敌意。


所以,那些一个人便能活成一支队伍的人,更强大。


因为,她们真正地活出了自由和生命的节奏。



05


陈果曾在她的公众号“酋长漫谈”中写下这样一段文字:真正的幸福,是让自己活成一束光……对自己负责,就让自己活成一束光;对世界负责,仍然要自己活成一束光。因为这个世界上,当你活成一束光的话,谁要接近你,谁就是接近了光明,那也是对他者的负责和对他者的造福。


每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的身上,都凝聚着思想之光。从这思想之光中,活出了精彩的自己。


《朗读者》开播之际,董卿隔着屏幕向观众表达自我心愿,她说这是她21年来最想做的一档综艺节目。


董卿


有人问董卿,为什么要做《朗读者》这个节目?


董卿说:“互联网和手机让我们渐渐变成了健忘的人……《朗读者》在这样一个喧嚣的时代,敢于回归到文字的世界,让大家体会到安静的、隽永的、美好的体验,并且在心灵的共振当中,有了一种重新认识自我、认知这个世界的可能。”


在《我要上春晚》中,她是亲切随和的主持人;《中国诗词大会》中,她是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人;在《朗读者》中,董卿又是一个富有情怀的倾听者。


看得出来,比起侃侃而谈,她更喜欢聆听。她认真聆听的样子,就是朗读者最温暖的场景。


那么多朗读爱好者,看到董卿,就像重新认识了自己一般。那么多手机重症患者,在朗读中,在聆听中,遇见了另一个自己,也发现了这个世界,别有一番在滚滚红尘中,清风朗月的天地。


与董卿同为知性主持人的,还有柴静。


26岁时,柴静成了央视主持人;2014年时,从央视离职。


柴静


在总结自己十年记者生涯时说:“看见,就是从蒙昧中睁开眼来,看见自己,看见他人。”


有关离职,邱启明曾在微博上写到:《看见》是柴静之前在央视唯一主持的一档节目。但做得好好的一档节目,突然停播了。这类似一个优秀的大厨,让你突然去端菜,不让你在真正的空间里去施展专长的时候,提出离职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伽达默尔曾说,世上都是路,通向自我认识。


是啊,若是一条看不见自我的路,糊涂地走下去,即将来临的便是无路可走。


真的无法欺骗自己,所以柴静选择以退为进。2015年初,她自费100多万拍摄的环保纪录片震撼播出。


她看得见自己,也做着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并以自己新闻人的使命担当起了她的责任。


所谓安身立命,不仅要找到自己生命的坐标,更要找到在这个世间坚实的位置。


小我,反观自身;大我,惠及广众。


像董卿,像柴静,像陈果……


她们用自己的智识、用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责任,涵养着体内的这颗神奇又耀眼的灵魂。她们知道,追逐这颗灵魂有时是冒险的,也是痛苦的。可一旦与它欣然相逢,那必将会有妙不可言的人生体验。


陈果


陈果说过,“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在我看来,风情万种,便是你热爱生命,轻舞飞扬的样子;与世无争,便是你能面对人生的诸多境遇,淡定从容,恬然自适的襟怀。


“有魂,有根,有趣”。一个女人最优雅的样子,无非是将自己活成了一束光。



请听陈果的幸福哲学课




试听:陈果的幸福哲学课 来自作家文摘 11:34


换一种看法,便是换一种活法,大家好,我是复旦的陈果。


对于陪伴、对于朋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期待,但又常常因为受到伤害而感到失望和沮丧。


在这堂课里,我将为大家讲讲,作为陪伴者的倾听,作为知己者的包容,让我们来看看朋友这个词所蕴含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内涵,看看友情这样东西,所具有的格外动人的光。

 

什么叫“爱”?以前看《说文解字》的时候,有这么一段。它就说爱就是一路同行。我觉得说得特别好。爱就是一路同行。什么叫一路同行,一路同行就是不离不弃。如果能离能弃,就是不爱,或者爱得不够彻底。


《小王子》里是怎么理解爱的,它说是“驯养”。“你若是驯养了我……”用的是这个词。什么叫作“驯养”?“驯养”这个词我觉得没多少人能明白,反正我当时并不太理解这个词。


我认为所谓“驯养”就是精神的连接。你跟他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精神的连接。什么叫精神的连接?也许你们不是血缘家族,但从此以后你们是精神家族。Ta是你的家人,ta是你精神家族里的那个人,你们享用的是共同的精神上的血液。


说到底还是不离不弃。精神一旦接通之后,就像血管的血液接通一样,不是想断就能断的,断了之后你也残疾了。真正跟自己的一个朋友断交,其实你也残疾了。这个世界上,一个你真正的朋友去世了,其实是你的一个局部去世了,你的一个局部死了。




 

知己好友,我觉得特别重要,当然ta有可能是你的爱人。我希望你的知己好友是你的爱人,同时,你的爱人是你的知己好友。因为这样的话,你们的爱会是一生的挚爱,你们的友情会是一生的挚友。那里面有很深很深的信任,有很深很深的理解。


所以我们要重视知己好友给我们的一些反馈和意见,这对于认识我们自己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前面所说的那种类型的知己好友,很少会有私心。Ta在给你评价,给你意见和提议的时候,很少是带了自己的私心来的,ta是中肯的,是赤诚的。

 

以前我有一个朋友,一位女孩子,不算知己好友,是玩在一起的朋友。有段时间我过得挺得意的,我发现她不那么快乐,这让我很吃惊。然后有一次跟她赤诚相对,进行交谈了,促膝长谈。我说,我过得好,你好像不那么开心,对吗?她说不不不,我希望你过得好。


后来她说,但我希望你不要过得比我好。那一刻,我觉得她特别可爱,真实是很可爱的。我希望你过得好,但其实我希望你不要过得比我好,很真实。但这一层就注定了当时我们不可能是知己好友。如果你跟你的朋友现在的关系是这样的话,那你们也不是知己好友,因为你还有这份私心在。


找一棵树,说说心事,讲讲秘密 - 《2046》剧照

 

很多年以前,有段时间看王家卫的电影《2046》。电影的主角梁朝伟,最后一幕让我印象很深。我看到梁朝伟在镜头里很孤独地站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那个角落很荒芜,只有一棵偏僻的树。然后梁朝伟在树上挖了一个洞,他抱着这棵树,嘴对着洞,说了很多很多话,说了很久很久。说完之后,有一举动,让我忍不住潸然泪下。


他说完了那些话之后,拿起了一块泥巴,堵上了这个树洞。当时我就觉得,这世界上这么多人坐在我们的身边,每天有这么多人跟你擦肩而过,但是人是多么孤独。打开你的手机,翻翻你的通讯录,你可以找到几百个名字,但是真的当你有一些心里话的时候,需要倾诉的时候……什么叫倾诉?倾诉是全身心地在说,倾心地在说。你会发现,翻了手机一圈又一圈,你竟然找不到一个人可以说。


也许你也找到了学校的某一棵树,也许学校的每一棵树都藏了某一个人的灵魂,都藏了很多人心里的故事和秘密。当时看的时候,我就觉得人是那么孤独。看完之后,我给我一个朋友发了条短信,说了这个事情。我朋友打来一个电话,就一句话“I am your tree”。我是你的树。我有几个朋友,会让我觉得他们是我的树。我也希望你们植几棵树,然后你们互为树洞,你们就共同组成一片森林,那是一片不灭的绿化。



我另外一个朋友也挺有意思的。我跟她本科认识的,到现在有十五六年了。十五六年前,我们俩在乌鲁木齐路那里看剧,看完剧之后,我们晚上在梧桐树下面散步,手拉手,女的哦。按照现在的说法,又是“基情”,其实说到底就是友情。散步散了很久,好开心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我们有一搭没一搭聊着一些话题,她突然间转过身跟我说,陈果啊,如果10年之后我变了,你把我带回来啊。前段时间,我有个“扫地僧”朋友,在复旦资料室里工作。他写了本小书,我拿到这本小书后,就拿去让他签字。他签字的时候,也写了这么一句话。 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是首歌名,如果你遇到从前的我,请把他带回来。

 

记住今年的你是什么样子,当下的你是什么样子。如果有机会十年以后我们在路上见面,我还能够识别,你还能够识别,从前的你和从前的我。




血脉家族是我们的亲人,而精神家族是我们的知己,一个人在茫茫人海中能找到自己的知己,找到自己的那棵树,那个树洞,来安放自己的灵魂,那是多么痛快,也多么幸运的一件事。

 

2019年已经到了,愿每一位听众在这新的一年里,找到自己的精神家族,种下自己的那棵树,遇见那个属于自己的,心灵的树洞。

 

换一种看法,便是换一种活法。欢迎收听复旦名师陈果:人生果然不同

 



点下图收听更多



本节目首次公开了陈果老师三十节线下课程,教你用哲学的思维,重新审视个人与自我、他人、世界的关系,抛弃旧观念的束缚,探索生命课题的答案。是时候了,和我们的生活好好谈谈。

▲15分钟/期节目,给你的生活解腻排毒

被朋友圈的鸡汤灌腻了吗?来杯果汁吧!因为我们需要健康、丰富、科学、系统的心灵营养。回到对的地方,用对的方式,重新激活人生,给你的生活解解腻,排排毒。


▲30次课程,加载新活法

陈果老师30堂线下人生课首次音频公开。2017,是时候换种思路,换种活法,不要被社会那套旧想法、旧观念蒙住双眼。


▲15次听众解答,1对1解答你的人生困惑

果果老师将不定期在听众评论中选取听众留言并进行解答,为你提供个性化的人生课,助你解疑答惑。果果老师帮你“话疗”人生。


▲30天哲学知识强化,重塑你的自由灵魂

从哲学的方式,重新认识我和世界、他人、自己的关系,重识自我,勇敢活出新自己,为自己松绑,滋养藏在深处的那颗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