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者守愚

 文苑折枝 2018-12-30
 


今天,我翻翻孫子的作業,一本語文練習,一個學期來從來沒改過:有看看作文,錯字、病句、標點,甚至格式一塌糊塗,一個學期來就是有幾篇寫了個日子!再看看英語,大致也是這個情況,

我心裏暗暗叫苦不迭!遭了,孫子本來就懶,偏偏遇上懶老師。

出於氣憤,我真想投訴她們!

女兒是在鄉下教同樣年級的,她勸我,算了,現在的教育,城裏不如鄉下,老師不負責任,教學沒有期望,沒有壓力,想學就自己找着學,不想學的,放任自流。你提建言,搞不好得報復。

我懵了,軟了。

想起自己,像孫子這個時光,早讀,白天教練,晚上作業都是中規中矩、認認真真、環環相扣的。比方練字課,執筆、姿勢、臨帖都是老師手把手教的;又如作文,從用詞、遷句、成段、謀篇乃至標點都有老師嚴格要求,作文有眉批、總批,不合要求要重抄重寫。在老師嚴格的要求下,我們那時小學語文功底都打得厚實,後來寫作也是心想筆隨,寫景賦形論文,沒有不窮形盡相,文采奕奕的。最幸運的是,我一生喜歡讀書,後來又教書,視力一直很好,不需要戴眼鏡,回想,那要感謝我在小學的老師,因爲他們嚴格要求,看書、寫字得有正確的姿勢。

現在,我有時也要求孫子,但孫子不以爲然,還強詞奪理:“信息時代,還講什麼姿勢?有電腦打字,寫幾個字,管它正還是斜,你看,幾個明星的字好,廣告商都是難以辨認的鬼畫桃符?范冰冰的致歉信,老師拿來修改,原來賺大錢的明星語文水平不需要那樣高。” 

 

面對孫子,我像九斤腦袋,搖頭不迭。

我不得不認:時代變了。

現代人懶,買菜不提籃,換上塑料袋;。

現代人饞,像猴子,玉米,,掰了一個,丟一個;

現代人貪,吃在碗裏,看着窩裏。

有一次,孫子一個常見字忘了,要我寫給他,我叫他查字典,他說,“給我手機,上網,百度一下,還什麼拼音、部首,一頁頁地翻。”

我看到下一代,越加浮躁了。解釋說,買菜不帶籃子,是輕便了,可是日積月累丟下的垃圾袋白色污染越來越多了;小時不習帖,運筆不入骨,一輩子,可能就與好字無緣了;拿筆忘字了,上網,一查查到了,可那個字的來輪丟沒見不到了,印象就膚淺了:作文,錯字病句多,文理不通,老師不批改,長此下去,孤陋寡聞,行之不文,流之豈逺?

我茫然,端坐書桌,桌上有苏轼《南乡子》,赫然有詞:“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愚“是“笨”的意思。

春秋战国列御寇有《愚公移山》(《列子·汤问》),記載愚公的故事,他家門前有大行、王屋兩座大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又何必担心挖不平呢?后感动天帝,天帝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山搬走了。

一擔擔肩挑揹負,看來是笨拙的。但就是這笨拙的舉動,感動天帝,終於把擋路的兩座大山移走了。

事實上我們很多“術”與“才”的練達幾乎都是“笨”。

 

 書聖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宋濂借書抄書得讀書;達芬奇名畫功底來源畫蛋”,愛因斯坦的發明得益於從小對科學的癡迷;瑞士手錶享譽世界,得益於每套工序,每個零件都是精心打磨;意大利西裝讓世人信服世界上最精密的工藝都是出自手工製造。日本人是最精細的,精細到創造力幾乎每年都能拿到諾貝爾獎,世界上最精密的光刻機的核心也是手工製造的。

“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這位父親的曾現身說法,:"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真正聰明的人,在術業精通,都願意“尚拙”,都捨得在“笨“字上下功夫。

   “笨”到极点,就是“聪明”,“拙”到极点,就成了“巧”。肯下笨功夫的人,更容易造就“真功夫”。

      

        當那年陳景润哥德巴赫猜想皇冠的時候,有人驚歎他演算的草稿可謂汗牛充棟!無論在哪個行業,我們發現少數出類拔萃的人,其實不是絕頂聰明的人,有的甚至說,我能夠像他那樣抱樸守拙。也會讓世人仰慕!

 其實,他不明白,“笨”看起来蠢,其实是最聪明的;“拙”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快,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成功,不留遗弊。

看來笨人都做出了聰明的事。聪明的人都在下笨功夫,只有愚蠢的人还在耍小聪明。聰明的人從來不拒絕做笨拙的事。

只可惜:这世上聪明的人很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的只是少数人。 

 
        
      孫子是聰明的,我想他摒棄聰明,抱樸守拙,字要一筆一劃老老實實地臨帖,作文要一字一句地推敲修改,書要一篇一本地認認真真地留心閱讀,日積月累,才能成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