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画基础教程:写意人物画技法

 葡萄紫籽 2018-12-30

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史悠久。早在汉魏时期,已经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人物画家,如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卫协等。顾恺之在《论画》一文中提出了“ 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观点;谢赫在《画品》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六法论”, 这是中国最早的绘画理论。

中国人物画从形式风格和技法特点的发展历史看,自魏晋南北朝始大致可以分为写意和工笔两大系统:以顾恺之、陆探微为代表的工细严密的画风,称之为“密体”;以张僧繇代表的简练概括的画风,称之为“疏体”。 唐代是人物画发展的鼎盛时期,画家人材辈出、风格各异。其中吴道子被后世尊为“画圣”,他突破了当时工细密描重彩积染的一般画风,创造了水墨淡彩及白描的新形式,应该是写意画的先驱。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发展相对比较晚熟,它出现于工笔人物画已经成熟后的两宋时期,由石恪、梁楷将书法行草的笔法入画,以其天才的创造表现的减笔人物画发展而来的。

应关注者要求,本素材简介介绍一下写意人物画的基本技法。


一、写意人物画的墨法解析

1、笔墨是中国画最基本的造型手段。墨无笔不立,笔无墨则死,笔主气,墨显韵。

2、好的用墨要做到“丰、厚、清、活”

3、童中焘先生把墨在画面上所产生的痕迹分成清、润、沉、和、洁五法

清者,用笔用墨,笔路清澈,层层相积,无浑浊相;

润者,滋润,虽渴亦润;

沉者,骨气沉厚,沉则厚,不浮涨;

和者,不寡,墨色有变化,相济相成,浑然和洽;

活者;自然一气。和与活,相近又有区别,活更具有生命气息的意韵。


1、浓墨法

黑色较重的墨

浓墨法要笔笔清晰可辨,浓而不浊。不能漆黑一块,成为死墨。↓↓↓


裤子大块的浓墨与头和领口以下的浓墨产生呼应关系,画中浓墨画成的点、画、块既有节奏对比又浑然一体↓↓↓



2、淡墨法

墨色中偏灰色调的一类

淡墨要见笔,方能薄中见厚↓↓↓



淡墨法追求一种空灵的韵致,山水画常层层积染,不求笔迹;人物画中多笔笔复加,求笔迹的层次,表现衣饰的质感↓↓↓



3、破墨法

两种不同色度、不同水量的墨在未干时复加的方法↓↓↓



4、渍墨法

先以枯笔皴擦,干后再用淡墨饱笔浸之,中有笔痕而外有墨晕↓↓↓


5、焦墨法

墨不加水便是焦墨,多用枯笔,焦墨行笔不能无笔痕,要笔法清淅,笔要留得住,不能浮滑。否则墨韵枯槁,生趣全无,乃为死墨。↓↓↓


以焦墨渴笔来表现渔民衣饰的质地,行笔稳健,笔力沉厚。下身衣服以色当墨,枯笔皴擦,复以干笔焦墨破之,墨彩相互交融,浑然一体。↓↓↓



6、泼墨法

指以大笔阔迹画于绢素上,往往整纸墨色晕化开来,看似婆墨,实为用笔画成。↓↓↓


7、宿墨法

是隔夜的干墨加水形成墨水相离,含有渣滓的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