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高手都怎样临帖?瞧瞧赵孟頫、董其昌和林散之....

 沁园春春2016 2018-12-31

书法高手都怎样临帖?瞧瞧赵孟頫、董其昌和林散之....

情迷书画 2018-12-21


"临帖"是学书法者从规矩入手,

从古今优秀的书法范本入手,

使初学者从传统中掌握前人的用笔和结体,

使其有法度,临帖易得前人笔意。

赵孟頫曾说:"临书在玩味古人法帖,

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

临帖是学书者进入书法艺术殿堂的最基本保证,

也是学书法者的必经之路。

从古至今,

即使是写得一手好字的书法家

也或多或少临摹过他人的字帖,

从中汲取可取之处。

比如:赵孟頫、董其昌、冯文蔚和林散之。


赵孟頫

(1254年10月20日 -1322年7月30日),

字子昂,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

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

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其书风遒媚、秀逸,

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

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虽然赵孟頫本身就是一位书法大家,

但他也曾临写过《圣教序》。

赵孟頫对怀仁集王羲之字《圣教序》

可谓是下足了功夫,

临其神、学其势,得其精髓,堪称典范。


■ 请欣赏赵孟頫临王羲之《圣教序》

 · 怀仁集王羲之字《圣教序》局部

 · 赵孟頫临王羲之《圣教序》

赵孟頫临摹《圣教序》,

不仅有圣教序的劲势与韵致,

也不失本人的圆润遒劲,

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临帖参考。


董其昌

(1555-1636),明代著名书画家。

他的字、画以及书画鉴赏,

在明末和清代名声极大。

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

但并不泥古不化,

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

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

董其昌作为中国书法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书家之一,

临摹古帖是其学书历程中极重要的一环。

■ 请欣赏董其昌临米芾《方圆庵记》

 · 米芾行书《方圆庵记》拓本局部

 · 董其昌临米芾《方圆庵记》局部

其实,

无论是将董其昌放在“二王”体系中,

亦或是米芾的体系中,

都可以看出他食古能化的特点,

有自己的艺术个性,

这点也是后人真正要从中汲取的精神。


冯文蔚

(1814~1896),字联堂,号修庵。

光绪元年,冯文蔚中举,

清进士,翰林院编修。

他一生酷爱书法,

笔意风流倜傥。

曾下苦功临过能够收集到的各种优秀碑帖,

尤其对欧阳询兴趣最浓。

■ 请欣赏冯文蔚临欧阳询《九成宫》

 · 欧阳询《九成宫》局部

 · 冯文蔚临欧阳询《九成宫》局部

冯文蔚以娴熟笔法,静躺古纸,

让我们沁心地享受他笔下宁静的美妙。


林散之

(1898.11.20-1989.12.6),

诗人、书画家,尤擅草书。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

也正因为其出大名很晚,

数十年寒灯苦学,

滋养了其书之气、韵、意、趣,

使之能上达超凡的极高境界,

对现代中国书法艺术事业的贡献,

真可谓"功莫大焉"。

他无论碑、帖,无论何家何派,

均喜临习,各取其所长。

尤其对《张猛龙碑》、《张迁碑》、《孔宙碑》等

用功最多。

■ 请欣赏林散之1968年8月临写的《张迁碑》

 · 隶书《张迁碑》局部

 · 林散之1968年8月临写的《张迁碑》局部

启功曾说过:

临帖就是掌握古人的法度,

熟悉前贤的一书写技巧。

只有这样才能不失掉我国书法的传统性、民族性,

才能具有创新的坚实基础。

以上书法大家所临的古帖,

你觉得怎么样?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