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井冈山会师》,林岗1975年作品,200cm×380cm。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湖南起义军万余人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毛泽东和朱德所率领部队的会师,为进一步扩大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油画《胜利的行列》,戴泽1957年作品,1600cm×220cm 。
从1930年10月到1937年7月,蒋介石集团集中重兵,向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围剿”。在毛泽东、朱德等 指挥下,红军贯彻积极防御的方针,实行“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战术,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
国画《十送红军》吴宪生2016年的作品,300cm×800cm。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8.6万人被迫撤离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与红军同生死、共患难的苏区人民得知红军即将离开的消息后,纷纷自发前来送行,依依不舍,含泪惜别。离别时刻尽显军民鱼水深情:男女老少十送红军,千叮咛万嘱咐;红军指战员不住回望,频挥手泪湿襟。
油画《峥嵘岁月》,林岗、庞壔1979年作品,166cm×296cm。
长征途中,红军翻越了空气稀薄、终年积雪的座座群山,跨过激流飞涌、奔腾呼啸的条条江河,横穿沼泽纵横、荒芜人迹的茫茫草原,冲出了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在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中,红军始终发扬团结战斗、互相帮助的优良传统,赢得了长征的胜利。
油画《四渡赤水出奇兵》,邵亚川2016年的作品,300cm×800cm,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和指挥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从1935年1月底至3月下旬,先后四次渡过赤水河,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寻求战机,有效歼敌,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油画《飞渡泸定桥》井士剑、郭健濂2016的作品,300cm×800cm。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红一军团17位勇士强渡大渡河,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的道路。29日,红四军团发起飞夺泸定桥的战斗,22位突击队员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川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控制了泸定桥。中央红军主力由此越过天险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油画《遵义曙光》,杨参军、井士剑、任志忠、周小松2016年的作品。3000cm×800cm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油画《智夺腊子口》,晏阳 李武2016年的作品,300cm×800cm,
1935年9月,中央红军长征进入甘肃南部,逼近天险腊子口。17日凌晨,红军兵分两路,一部正面牵制、掩护,另一部从敌后的悬崖攀登至山顶,两面夹击,向驻守腊子口的国民党军发起进攻。经过三小时激战,红军成功突破国民党军防线,胜利夺取天险腊子口。腊子口战斗的胜利,打开了红军北上的通道,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利用天险将红军困死、饿死在雪山草地的阴谋。
国画《太行铁壁》,王迎春 杨力舟2015年的作品,520cm×810cm,
山西、河北、河南交界的太行山脉,纵深绵延在崇山峻岭之中。该作品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等领导八路军在这里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组织、武装广大太行山区军民,投身到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经过八年抗战,太行山区军民用生命、鲜血和钢铁般的斗志,谱写了中华儿女的英雄壮歌,凝铸成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油画《南京大屠杀》,李自健2003年作品,245cm×336cm。
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和在中国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了南京,大肆烧、杀人、淫、掠、射杀、火焚、活埋及用其它方法处死的中国平民和被俘士兵达30万人以上,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油画《八女投江》,邓澍、侯珊瑚1987年作品,185cm×194cm。
冷云等八名女战士宁死不屈,谱写了一曲惊天动、泣鬼神的抗日史诗。1938年11月4日,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在日记中感慨八女投江的英雄事迹:“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
国画《转战陕北》 ,石鲁1959年作品,233cm×216cm。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中共中央根据整个战局的发展情况决定撤离延安,以打乱国民党的战略部署。18日晚,毛泽东、周恩来等 告别延安,开始转战陕北。
油画《毛泽东同志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赵域1975年作品,150cm×335cm,
1935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将红一方面主力改编为中共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继续北上,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10月19日,越过六盘山,抵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红一方面军历时一年,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几个省的战略大转移胜利完成。
油画《夺取全国胜利——毛主席和老帅们》尹戎生1977年作品,180cm×282cm。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开始为筹建新中国进行思考和探索。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为夺取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和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的重要准备。

油画《进京赶考》陈承齐2010年作品,280cm×490cm。 在中国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形势下,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惜别西柏坡乡亲们,随中共中央及所属机构前往北京。毛泽东风趣地把进北平这一行程比作“进京赶考”,并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作品名称:开国大典(油画)
作 者:董希文
创作年代:1953年
复 制:靳尚谊 赵 域(1972年)
修 改:阎振铎 叶武林(1979年)
规 格:229cm×400cm
1972年,在董希文的指导下,靳尚谊、赵域复制了《开国大典》。1979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征得上级同意,决定将《开国大典》恢复原貌。根据家属的意见我,为保留原稿,委托靳尚谊在复制品上进行修改。后来,靳尚谊因故未能修改,而推荐阎振铎、叶武林完成修改工作,在复制品上恢复了原稿中的刘少奇和高岗。此后,在所有重大展出中的《开国大典》均为此复制品。画面中第一排领导人均为国家副主席,左起: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国画《世纪智者》 ,冯远2015年作品,560厘米×410厘米。
该作品刻画了百余年来160余位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杰出贡献的世纪智者,其中既有中国的李大钊、严复、蔡元培、鲁迅、郭沬若、钱学森、梅兰芳、齐白石等,也有外国的马克思、爱因斯坦、托尔斯泰、爱迪生等。

油画《时代领跑者之一》,杨参军、周小松、黄庆2014年作品, 200cm×800cm
它们以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诠释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60位全国劳模的精神气质与人格风范,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时代精神。
画中人物(左起):马六孩、孟泰、王崇伦、王进喜、田桂英、尉凤英、赵梦桃、马万水、马恒昌。
油画《时代领跑者之二》 孙景刚、邬大勇、任志忠2014年作品,200cm×800cm
画中人物(左起)梁军、张秉贵、赵占魁、马永顺、吴运铎、赵桂兰、王全禄、时传祥

国画《时代领跑者之五》 王赞、黄骏、花俊、顾迎庆、卞文学2014年作品, 205cm×1560cm 画中人物(左起)潘兰英、杨丽、王有德、王乐义、彭隆荣、王顺友、张云泉

王洪军、陈峰、邱娥国、宋鱼水、任长霞、樊锦诗、邓建军、李斌、多吉
许振超、孔祥瑞、赵国峰、陈刚毅、窦铁成、达吾提、吴登云雕塑作品(部分)
雕塑《小英雄》,陈时贤1959年作品。

雕塑《红军炊事员》,嵇信群1959年作品。

雕塑《北伐军》,梁明成1989年作品。

雕塑《农民自卫军战士》,司徒杰1979年作品。

雕塑《埋地雷》,张松鹤1951年作品。

雕塑《大路歌》,钱绍武1959年作品。青铜,200cmx70cm

雕塑《董存瑞》,刘开渠1956年作品。

雕塑《小号手》,肖琏、杨发育1959年作品。

雕塑《埋地雷》,张松鹤1951年作品。

参观完毕后,顺便参观一楼大厅。

雕塑《红军长征中的将领们》王洪亮2006年作品。530cm×220cm ,玻璃钢。
从左至右:任弼时、贺龙、彭德怀、朱德、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刘伯承、徐向前

群雕《塑魂鉴史》吴为山。侵华日军南京在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大型主题雕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