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点趣史」血战浑河,纵是名将后裔却也无力回天!

 半梦书斋 2018-12-31

「三点趣史」血战浑河,纵是名将后裔却也无力回天!

当后金军把浑河对岸的白杆兵斩杀殆尽,河对岸的浙军士兵在援剿总兵陈策、童仲揆,副将戚金的带领下正在热火朝天的挖壕安炮,列阵修筑工事等着后金兵来攻。这些明兵是为了援助沈阳的守军而来,可惜守军被后金兵击溃。于是由近战为主的川军与远程为主的浙军组成的联军何去何从就成了一个问题,作为主帅的总兵陈策接到撤退的命令打算回师。

「三点趣史」血战浑河,纵是名将后裔却也无力回天!

既然沈阳失守,如果马上撤退倒不失为上策,但是这些援军皆为'客兵',一听远道而来,寸功未立就要撤退,所以都有意见。所以无论浙军将领还是川军将领都反对撤兵,其中游击周敦吉说道:'我们远道而来援助沈阳如今不战而退,那么在这里作战三年还有什么意思。'于是为了安抚士兵,陈策与后面的三万明兵联络让其速度来援,同时把麾下明兵分成二部,分营驻守。擅长肉搏的三千川军过河列阵,擅长火器的四千浙军原地挖壕安炮,修筑工事,布置二道防线迎击后金兵。

「三点趣史」血战浑河,纵是名将后裔却也无力回天!

其实跟清朝统治者吹嘘的,满洲以骑射弓马得天下不同,此时的后金兵可是妥妥的近战重甲步兵。这些后金兵每逢作战,百人之中三十人为身披双层重甲,手持长刀、铁枪的重步兵冲锋在前;后面七十人身披轻甲,用弓箭掩护重甲死士冲锋。为了抵御明兵的火器,这些后金兵还推着盾车用来抵御铅子,减少伤亡,这种重步突击的战术在与明兵作战中屡屡得手。

「三点趣史」血战浑河,纵是名将后裔却也无力回天!

当时后金兵仗着沈阳大胜的余威,扎营休兵。当看到面前的川军,后金兵求胜心切,连衣甲都不穿,抄起武器就去挑战。但是在这些用着丈五长枪与重斧的步兵组成的方阵下,这些后金兵自然损失惨重。于是努尔哈赤命令四旗精兵进攻川军,川军斩后金军两千,于是吃了亏的努尔哈赤赶快把从沈阳俘虏明军的炮手调了上来。在每发一炮给银八十两的价码下,这些炮手毫不犹豫向自己原来的同袍发炮,毕竟当时'选锋兵'每月工资也不过三两白银。于是这些川军即使骁勇善战,面对大炮也只能伤亡惨重大部战死。带领这批川军的秦邦屏与周敦吉也悉数阵亡。奈何对岸浙军擅长火器而短于近战,所以没法派兵支援川军,只能坐看川军被击溃。

「三点趣史」血战浑河,纵是名将后裔却也无力回天!

用大炮击溃川军,后金兵就杀过对岸进攻浙军,这些浙军依靠野战工事在戚金的带领下毙伤后金兵不少。但是因为火药用尽援兵不至,这些浙军也败在优势兵力的后金兵手下。后金兵用四旗精兵进攻浙军,浙军虽然不擅长近战,但是在戚金的指挥下与后金兵对峙,血战多时。此时的浙军虽然打着戚继光的旗号,却是只敢躲在车阵之后,打放火器的远程部队,早就没有了戚继光所提倡的'长短结合,重视肉搏'的传统。

戚金可是浙军宿将,早年跟随戚继光作战据说是戚继光的侄子。戚金作为名将之后不负盛名,早年靠着刀口舔血,靠着敌人的脑袋晋升为游击一职,但是随着张居正一死,作为盟友的戚继光也受到牵连,所以作为一脉的戚金也受到牵连撤职。直到万历四十九年才又作为真定游击重返明军,随后便与总兵陈策率领四千浙军援助沈阳。戚金作为名将之后,在阵地被突破后继续作战,当童仲揆打算带着家丁撤退时,被戚金怒斥后与戚金一同战死。可以看出此战明军打的算是顽强,奈何援兵不至,导致川军、浙军七千余人大部阵亡。后金兵也战死数千,损失将官九员损失不小。浑河血战不可谓不悲壮,也不可谓不顽强,但是明军还是输了。抛去援军不提,川、浙二军也多有嫌隙,在初次合兵之时,川浙二军士兵就出现互殴。导致总兵陈策只能分营统帅,其次在作战中约有数百川军宁跳浑河也不到浙军支援。这说明明朝的军队已经崩坏,作战胜则抢攻败不相救,即使有名将后裔也无力回天。浑河之败败在体制,即使杀伤了不少后金兵,但是明朝老本也算拼光了。从此明军再也没有实力恢复辽东,后金算是在辽东站稳了脚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