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神仙方术衍化形成。道教是封建统治者治国的良方,纵观中国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鼎盛时期,无不是使用“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治国方针。道教“无为而治”的思想,重视轻徭薄赋、垂拱而治,使得“天下自正”,经济繁荣发达,出现太平盛世。 三清是道教的至高神,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是大道生成规律,有“玉清、上清、太清,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义”的说法。通常的道教宫观内都要供奉三清的塑像,为三清专门建造的祭祀之处被称为三清殿。 老子,姓李名耳,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常有“老君天上第一,老子天下第一”的说法。其实道教的创始人是被称为张天师的张陵,老子则被尊为道祖,不过从东汉开始老子与道合而为一,变成了化生天地的神灵。 《道德经》是老子的哲学作品,《道德经》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教以《道德经》为修仙境界经典,凭借服食仙药、炼丹、养气等手段追求修炼成仙。 《易经》与《道德经》同为道教经典,《易经》是阐述变化之书,其理论渗透到神学哲学、符箓丹道和斋醮科仪等各方面,是道教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时期茅山道人葛洪将道教神仙方术与《易经》等儒家经典相结合,构建了一套长生成仙体系,为士族丹鼎道教奠定了理论基础。 唐朝是道教最鼎盛的时期,唐高祖规定“道大佛小,先老后释”,奉道教为国教。进入全盛期的道教人才辈出,道教学者对教义、修炼、斋醮及科学技术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吕洞宾是唐代道教的代表人物,所著的《钟吕传道集》促进了内丹学说的兴起,其人更在世间留下了不少传说逸事。 全真道是道教的主流教派,开宗于王重阳,王重阳隐居终南山、修道三年,有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七名弟子,世称全真七子。元朝前期丘处机真人以74岁高龄西游35000里面见成吉思汗,成就了“一言止杀”的历史创举,赢得成吉思汗的崇奉,为全真道在元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张三丰是道家的内丹祖师,也是武当派的开山祖师,元、明、清的统治者对张三丰都尊崇有加,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张三丰曾助其夺取江山,因此明朝诸帝对道教极为推崇,明成祖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北建故宫,南修武当” ,对张三丰推崇至极,一时间道宗极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