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潍县新学的兴起与发展之七:三位兴新学标志性人物述略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18-12-31
            热心兴新学的潍县地方贤达枚不胜举。三位标志性人物分别在治学、公益、推进教会学校本土化办学等方面有突出的作用和贡献。
郭恩敷,承上启下的教育学者
       郭恩敷,潍县城里人,幼年师从本地学者宋书升,精通天文、地理、数学,有《勾股引蒙细草》、《经世算书》、《中西算学》等著述传世。戊戌变法后,郭恩敷在潍阳书院、诸城县观海书院等处讲授算学,前后共有数千人直接、间接受益。
       清末兴新学时期的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郭恩敷与开明人士杜佐宸、于瀛、王善谟、刘金第、张毓莹等人,兴办起本地首家教育学术研究团体智群学社,大家公推他担任社长。智群学社在研究新学、开启民智的同时,也研究两汉学派,以爱国保种为己任。为此,学社购置书籍报刊让民众自由阅览。潍县知县袁桐得知后十分赞赏并捐助购书款170元,平度知州兆兰捐助50元,潍县电报局委员严正珀捐助20元,学社成员也积极主动筹集资金,共购置三百多种书籍报刊。智群学社后来还附设智群小学堂。鼎盛时期,智群学社拥有三十多位成员。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郭恩敷担任潍县官立高等小学堂堂长。当时正值地方官署主持修撰《潍县乡土志》,特聘他兼任分纂。他带领学生们跋山涉水,走遍全县,测绘出了大致精确的潍县全境地图和潍县城区地图。自此,潍县开始有了写实地图。
       1913年,郭恩敷担任县立中学首任校长,并担任代数、几何教师,1915年当选为中区(当时潍县的五个学区之一)教育会会长。1916年,中华革命军东北军进驻潍县。不少头面人物赶时髦,主张将县立中学办学经费充作军饷。他力排众议,义正辞严地发誓宁愿杀头也不从命,办学经费终于没有挪用。
       郭恩敷还曾任女子师范讲习所等多处学校的校长(所长)。他的人品、学识、敬业精神在本地有口皆碑。他是潍县兴新学新旧交替时代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教育学者。他1928年去世后,本地追赠他的称号(时称乡谥)为敏悫(Que,诚实、谨慎之意)。
丁叔言热衷新学二十年左右
       潍县地方贤达兴新学,以富有而闻名的丁氏家族先后创办三处小学堂、小学校,办学数量在潍县城区知名家族中首屈一指。而且丁氏家族兴办的这三处学校都以办学规范、教学质量稳定而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这三处学校都是由丁毓庚、丁叔言父子创办的。丁叔言还担任其中两处学堂、学校的首任堂长、校长。
       自从作为潍县首家教育学术研究团体智群学社的早期成员,积极参与新学活动开始,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丁叔言致力于学习、了解、接受和发扬光大新学理念,并热心支持、慷慨资助兴新学活动,在潍县城区新学普及方面做了不少实实在在的事情。
       1918年秋,他到天津、济南等地参观各级学校,考察办学方法,开阔自己的视野,归来后撰写并印行《考察日记》。他于1922年10月到济南见到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并经蔡元培介绍加入中华民国教育改进社,参加了该社第一次年会。1923年他又去北京清华大学参加教育改进社第二届年会,主持幼稚教育组会议,提出四条改进方案都在大会上得到通过。他还在1926年组织继志、第一、第二小学等三处丁氏家族创办学校的教师,业余时间到师范讲习所学习师范课程儿童心理学,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1913年潍县创办县立中学,丁叔言参与筹办。1926年春,经全县教育会议决,县立女子师范讲习所得以创办。他与刘景福、李丕显、孙仁山、郭士林等人受聘担任董事,并与所长郭恩敷一起为讲习所募捐到1000元基金。1927年他当选为潍县中区教育会会长。
       1934年,县立城里初级小学与城里西北镇立慈善初级小学合并为县立撞钟院小学,并准备增设高级班。潍县教育当局无力出资增建教室。丁叔言自己捐款500元,并鼓励该校校长向社会募捐到1500元,两处教室得以按时建成。该校如愿进入公立完全小学行列。
崔德润助推教会学校实现本土化办学
       进入民国时代以后,西方宗教势力早先在潍县乐道院内兴办的新学载体,逐渐与我国新学办学体制接轨。如1923年与我国地方学校一样实行初中、高中各三年的学制,1925年以后乐道院内各学校的校长都由中国人担任,等等。
       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私立学校立案规程后,潍县乐道院内文华中学、文美女子中学及培基小学三校分别呈请立案,如果能够实现立案,这些教会学校即可完全融入我国地方新学办学体系。1930年,文华中学学生对办学方针不满,尤其对强迫学生入教作礼拜颇有反感,又因教会学校转学升学均受歧视等原因发生学潮。他们上街游行,并到有关机关请愿。学潮平息后,校长尹焕斋引咎辞职。1930年冬,山东省督学董渭川来潍视察时看到三校校舍毗连,经费来源出自一处,且归同一个校董会管理,遂建议省教育厅令三校合并办理立案。于是三校按照这个建议自行合并为广文中学,但迟迟得不到省教育厅批准。
      1932年1月,广文中学校董会推选崔德润为校长。当时该校因未能立案,国家不承认学生的学历资格,对就业工作也无保障。他赴济南请曾任教育部次长的齐鲁大学校长朱经农、山东大学校长林济青、省建设厅厅长张幼山这三位广文中学名誉校董从中斡旋,并据理力争,终于在这年9月得到山东省教育厅批准立案,校名定为潍县私立广文中学。
      为庆祝这来之不易的立案,崔德润倡导全校500多名师生义务劳动3天,把该校通往潍县东关东门(原址位于今奎文区东风东街潍州路口一带)1.5公里崎岖不平的小道,修筑成平坦的大路。1933年清明节又修筑了该校通往东关南门(原址位于今奎文区胜利东街四平路口一带)1.5公里的大路,更加方便了孤悬郊外的该校与潍县城区的联系。也扩大了该校的社会影响。
       借此良机,崔德润因势利导,制定了一套完整、系统的规章制度,选聘齐鲁大学及其他名牌大学毕业生和有经验、有能力的知名教师来任教。他明确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不只是教学生读书,还要开拓他们的思想,锻炼他们的意志。就这样,在崔德润的不懈努力中,该校由教会学校成功实现办学本土化。1933年5月4日,私立广文中学隆重庆祝建校50周年,举办了各种展览。教室里陈列着动、植物及矿物标本和各种物理、生理、机器设备的图表、模型及实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农业展览有学校农场科学种植、邻近各县丰产的农作物标本及新式农具等。学校的理化、生物实验室对外开放,由学生操作表演氢氧爆炸、模拟雷电、控制电灯、电机,讲解内燃机、蒸汽机、发电机和电动机原理等。来自各地的校友和潍县各界人士目睹了该校的办学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