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018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名著阅读
2018-12-31 | 阅:  转:  |  分享 
  
2018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名著阅读



2018东城期末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7.上面这张邮票表现的是《水浒》中的《》故事,画面中间是手握大刀、摇摇欲倒的杨志,他一路(性格特点),这一点可以从赶路改变作息时间看出,还可以从(限20个字以内)等具体情节看出来,但最终杨志还是败给了智多星(人名)。这一事件之后杨志不得不投奔到(地名)落草,和鲁智深做了寨主。

2018西城期末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7.下面是《论语》中的几则语录,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2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在以上的几则语录中,孔子及其弟子都谈到的重要性。这一点在《三国演义》中有充分的体现:如徐庶被迫投曹后,践行与刘备的约定未献一计;又如。(2分)

18.常言道:“办法总比困难多。”请你从《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红岩》《海底两万里》几部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相关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00字左右)(3分)

答:



2018海淀期末

三、名著阅读(共分)

1.下列对《论语》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林放问礼之本

理解:“礼”的根本不在于外在形式,而在于人内心。

B.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理解: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是智慧的。

C.子贡问君子子曰

理解: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说了之后一定要履行承诺。

D.子夏问孝子曰

理解:在父母面前常能做到和颜悦色才是真正的孝。

12.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回答问题。(3分)

题目一:《红岩》是一部以描写革命者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在牢狱中,革命者们团结一致,相互鼓励,共同斗争,成为绝境中最鼓舞人心的力量。请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并作简要分析。

题目二: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众多英雄人物上梁山的道路大致有三种类型:出身底层不满社会黑暗,因一事触发义无反顾奔上梁山;有较好地位却被统治阶级逼得走投无路而迫上梁山;为了兄弟情义同上梁山。请任选其中一类,结合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和具体情节,作简要分析。

答:



2018朝阳期末

名著阅读(共分

7.《三国演义》塑造了“智绝”诸葛亮的形象。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个评价最能体现诸葛亮的智慧?请结合小说中的具体情节谈谈。(3分)

A.刘备赞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B.周瑜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C.徐庶自叹不如:“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真当世之奇才,非可小觑。”

答:

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有感于孔子所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同学们开展以“向贤者学习”为话题的读书交流活动。请说出你认为“贤者”应该具备的一项品格,并从文学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人物经历谈谈对这种品格的理解。(2分)

答:



2018丰台期末

二、名著阅读(共6分)

6.①(②的老师:另一位是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鲁迅的求学经历也折射出中国当时的时代特点。书中《③》一文讥讽了两位“名中医”,他们医死了包括鲁迅父亲在内的许多病人,这促使鲁迅下定决心学医救人。但经过日本讲堂里的“电影事件”,鲁迅最终决定④,以笔来唤醒国民麻木已久的灵魂。(4分)

7.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石景山期末

四、名著阅读(5分)

22.

2018大兴期末

三、名著阅读(共6分)

12.《论语》中有些语录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和认真严谨的治学思想,他教育学生要有踏实谦虚的学习态度,不要弄虚作假。阅读下面四则语录,请你选择最合适的一则,赠给【链接材料】中的北方人,与之共勉。(只填序号)(2分)

①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②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④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链接材料】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②于南方。席上啖③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④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⑤强不知以为知也。

(明江盈科《缘箩山人集》

注:①菱:菱角,水生植物的果实,鲜嫩时可作水果吃。②仕:做官。③啖(dàn):吃。④并壳:连同壳一起。⑤此坐:这是因为

答:

13.尚“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也曾论述过“义”,如“见义不为,无勇也”,“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答:



2018房山期末

三、名著阅读(6分)

14.“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三打祝家庄”的故事分别出自于我国古典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分别是___、

___,___。(3分)

15.“人的成长就是否定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请从读过的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少于100字)(3分)

答:(此处排150个方格)

2018顺义期末

三、名著阅读(5分)

8.苏轼在《晁错论》一文中写道:“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在阅读名著时,我们常有同样的感受。请挑选你熟悉的一部文学名著,结合主人公的经历说说其事迹是如何体现这句话的。(100字左右)

答:



2018昌平期末

三、名著阅读(共5分)

一个人物,的说“好汉”的理解。

答:

15.某同学制作的《论语》书签还未完成,请你将对应的在书签上。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⑤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⑥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仁:义::







三、5)

15.在《水浒传》中高太尉设下“借刀杀人计”,让林冲误闯白虎堂陷入绝境逼上梁山;《三国演义》中(人名)巧施此计,利用(人名)盗书,借曹操之手杀了蔡瑁、张允。(2分)

16.英雄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古今中外,英雄如天上星群,多不胜数。

《红岩》、《水浒传》、《三国演义》、《海底两万里》、《鲁滨逊漂流记》

我选择:的

原因是:









语文试题答案



2018东城期末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7.《智取生辰纲》小心谨慎示例:不许手下随便吃别人给的食物。吴用二龙山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7.答案:信(信用)(1分)

答案示例一: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关羽降汉而不降曹操。

答案示例二:孙策与太史慈相互信任,太史慈归顺。

(1分,内容基本符合即可)

18.答案示例:在《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航海时遇到风暴触礁,只身漂流到杳无人烟的孤岛。面对生存的困境,他用木头和船帆搭成帐篷,用简单的工具制作桌椅;他到森林捕猎,到海边捕鱼,把山羊养起来,并种植麦子等,顽强地在小岛上生存下来。(108字)

(3分,叙述名著情节中的困难1分,解决方法1分。语言表达1分,字数不符合要求扣1分。)



2018海淀期末

三、名著阅读

11.答案:C(2分)

12.

题目一:

答案示例一:革命者在狱中举办新年联欢会,贴春联,演节目,互赠“贺年片”……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他们互相鼓励,表现出质朴真诚的革命情谊和顽强乐观的革命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答案示例二:革命者要求开追悼会悼念龙光华,被拒绝后大家团结一致,绝食抗议,坚持四天不动摇。难友们在极端恶劣的情境中不畏强暴,肝胆相照,令敌人胆颤,令战友振奋,最终为龙光华举行了庄严的追悼会。

题目二:

答案示例一:鲁达三拳打死了欺侮金翠莲父女的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后因在野猪林救林冲而得罪高俅,只能落草二龙山,后投奔梁山。鲁智深本出身社会底层,因行侠仗义、打抱不平而惹了官司,最后一步步走上梁山。

答案示例二: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遭高俅和高衙内陷害,被发配沧州。后来,高衙内又买通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林冲忍无可忍杀死陆谦,雪夜投奔梁山。林冲本有较好的出身和家庭,但为黑暗的势力所迫,走投无路,被逼上梁山。

答案示例三:李逵流落江州,在戴宗引荐下,认识了慕名已久的宋江。宋江拿出银子给李逵去赌博,李逵极为拜服宋江的慷慨。后来为救宋江冒死劫法场。李逵与宋江兄弟情深,后随宋江上了梁山。

(3分。相关情节2分,分析1分)

2018朝阳期末

二、名著阅读(共5分)

答案示例一:我选A。曹操派夏侯惇进攻新野。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中,在博望坡设下埋伏,令赵云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惇果然中计,大败而归。

答案示例二:我选C。空城计中,诸葛孔明在兵少兵弱的情况下,独自在城楼上弹琴,吓退多疑的司马懿,这计谋非一般人敢为,的确出鬼入神。

(共3分。选A、B、C均可。情节1分,人物分析2分)

8.答案示例:贤者应有坚定的意志。《三国演义》中关羽面对富贵和威胁,从未动摇过对刘备的忠诚,成为千古“义绝”,令我敬佩。

(共2分。品格1分,人物分析1分)

2018丰台期末

二、名著阅读(共6分)

6.(4②博学方正③父亲的病④弃医从文

评分说明:每空1分。

7.(2

阅读启示:可围绕“想象奇特”“知识丰富”“科学探索”等方面来答。

评分说明:情节和阅读启示各1分。

2018石景山期末

四、名著阅读(5分)

22.

2018大兴期末

三.名著阅读(共6分)

12.②(2分)

13.答案示例:《水浒传》中,鲁智深因救助素不相识的金老父女,不仅丢了官职,更成为朝廷要捉拿的逃犯。但他并不后悔,这种毫无功利的善行,就是他嫉恶如仇的本性和强烈的正义感使然。这种善行体现的就是义。(4分)

2018房山期末

三、名著阅读(共6分)

14.《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罗贯中、吴承恩、施耐庵

(评分说明:共3分,每空0.5分,顺序错不得分)

有自己的解读,选择的人物和情节匹配,其成长过程能证明“否定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评分说明:共3分,自己的解读1分,人物和情节匹配0.5分,能证明三个过程1.5分)



2018顺义期末

三、略(要求有对苏轼这句话的解读,有对名著主人公相关事迹的概括,及对此名句的印证说明)

2018昌平期末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4.答案示例:

(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豁达明理、足智多谋)(2分)

15.⑥或③①④或②(共3分)



2018门头沟期末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5.周瑜蒋干(2分)

16.略(3分)





































1/7























献花(0)
+1
(本文系xiaoxi040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