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七章 释义老子论《长生久视之道》的经典语录

 心悟道德经书馆 2018-12-31

  辛清源心悟道德经(丹功篇)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老子是有文字传授中华养生静功的第一人,是道家修炼金丹的鼻祖。《道德经》中有35章论述《长生久视之道》的观点。这些经典理论是修炼丹功的座右铭,万卷丹书离不开老子《长生久视之道》。如果真正读懂了老子的《长生久视之道》的原著,很有助于消化理解丹功的其他著作,有利于提高炼者学习、修炼丹功的水平。为此,本人将释义老子《长生久视之道》献给学者参考。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道之道是非常道,不可道之道是常道;可名之名是非常名,不可名之名是常名。静功修炼的是常道、常名,即修炼的是无声、无形、无名、无味、无念、无欲等无为之道。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无欲和有欲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形式。常无欲是说炼丹功入静时无欲、无杂念的思维形式,以此觉察、体会神、气在人体动、静之中的发展变化的玄妙状态;常有欲是说人平时的常规的思维形式,以此观察世界万事万物发展的端倪和趋势。对于炼丹的人来说,须在修炼静功中不断培养和强化常无欲的思维形式,才能实现虚而不虚、空而不空的丹功境界。

第三章:虚其心,实其腹。虚心实腹是修炼静功的重要的要领,张伯端说:虚心实腹义俱深。白玉蟾说:道非欲虚,虚自归之;人能虚心,道自虚之。道本无名,近不可取,远不可舍,非圆非方,非内非外,唯圣人知之。三毒无根,六欲无种,顿悟此理,归于虚无。虚心就是心空,实腹就是意守下丹田。只有心空无欲、无念,一心一意意守下丹田,才能达到归根复命返本还元的炼丹功的目的。

第四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前两句是对炼丹功入静排除杂念的要求,和光同尘是说炼丹功要顺应天地自然。

第五章: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天地之间是虚空的,好像一个风箱一样,虚而不弯曲,动而愈出,比喻和形容进入《长生久视之道》胎息境界的状态。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说话影响炼静功,炼静功不应说话;言多有失。不如守中守中是指意守中和无为炼静功的状态。也是意守规中之意。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这六句话,据说是轩辕黄帝所传的炼静功的口诀。前四句是老子哲学之道的理论基础,也是《长生久视之道》的理论基础。绵绵若存,是连续不断之意;用之不勤,是说炼静功,不能急于求成,须缓慢进行。

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老子从天长地久的道理中悟出了《长生久视之道》的真谛。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运载魂魄即神气,实现神气合一,能离开抱守真一之气的功夫吗?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人在修炼丹功时,须心神专一,意守精气,能否像婴儿那样柔和、无虑吗?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修炼丹功时须清静神心,洗涤心灵,清除杂念的弊病,恢复人的先天之神,浏览洞察玄妙的元气,这样炼丹还能出现瑕疵吗?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天门指鼻孔,开指喘息,阖指呼吸,是说调整呼吸,要像雌性那样安静、柔弱,强调调息要坚持守雌和清静的重要性。

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修炼静功时,眼睛看见了颜色,耳朵听到了声音,鼻子闻到了味道,神就要溜号,气就要跑散;驰聘田野打猎,令人心发狂,失去了人的先天本性,追求难得之货,私欲太强,令人效仿。故此,强调在炼静功时要避免从眼睛、耳朵、鼻子等感官走神溜号。平时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不断的提高自己心与性的觉悟,养成清心寡欲的心态,才能不断地减少和排除炼丹时出现的杂念、欲念等问题。

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炼静功中要保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物可搏,进入无色、无声、无形的虚无境界,而且三者要混为一体,形成入静、入虚的态势。

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 老子说自己炼丹时上不见光,下不觉得暗,连续不断的出现无名、无形、无状、无物的感象,可谓恍恍惚惚、杳杳冥冥的真空妙境。修炼金丹须要尽早进入恍恍惚惚、杳杳冥冥的入静的神态。有了这种神态,才会出现真神、真气、真精,元神、元气、元精等诸多的带有字和字头的精、气、神出现。

第十五章: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长久?动之徐生。”​有谁知道水动起来就浊,静止的时候就清的道理呢?心神能安静长久,静极真气自然徐徐生动。

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 这是丹功入静、意守的核心理论和重要旨意。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是说芸芸众生,最终都会复归于寂静虚无之初,无不归根复命,复命是常道。这是修炼丹功归根复命、返本还元的理论基础。

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这既是老子的思想修养之道,也是养生之道。

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纯纯兮。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若晦,寂兮,若无所止。众人皆有,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于母。

这段话讲了修炼《长生久视之道》的老子与平常人的行为举之、心性修养、思想品质、思维方式、等等方面诸多不同之别。

第二十一章: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道之为物是这段话的核心,这段论述了《长生久视之道》是有物、有象、有精之道,唯有在炼功时出现了恍恍惚惚、窈窈冥冥的神态下,才会感觉和体会到这种寂兮寥兮的原始的精、气存在,是令人可信的。

第二十二章: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圣人修炼的意守真守一之气的功夫,为天下人做出了样式。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吾不知其名,字曰为道。寂兮寥兮的混成之物,即是宇宙生成之前的原始混沌无名、无声非常稀少之气,丹功所谓返本还元,就是要复归于这种无声无形无味的原始祖气。

道法自然。这是老子自然辩证法的核心,也是炼静功的重要指导思想。丹家所说的炼丹须要自然而然,顺其自然等理论,均是来源于道法自然的思想。

第二十六章:静为躁君。”  躁服从于静,清静能管住急躁。这既是修养思想的口诀,也是炼静功的重要口诀。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雄,代表阳刚之气,雌,代表阴柔之德,圣人在思想修养方面,既要知道阳刚之气的重要,又要时刻想着、不能忘记修养阴柔之德;天下之柔莫过水,水属于常德,所以老子在此呼唤人们要像溪水那样常德不离,这样才能使自己复归婴儿时的无私无欲的先天本性。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殆,复归于无极。

白,表示光明,黑,表示暗淡,这是老子久视之道重要炼静功的口诀。如果睁着眼睛炼丹,就会看到颜色和物,心中由此产生杂念、欲念,导致不能进入久视之道。所以人们在炼丹功时要垂帘、即闭上眼睛,就会进入视之不见名曰夷的炼功境界。为此,老子希望把知其白、守其黑这句话作为天下炼静功人的样式,只有坚持这个样式,才能在功中常常处于无名、无欲、无色、无物的精神状态,实现复归于原始寂兮寥兮的无极境界。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素。

表示荣耀显贵,表示低微卑下,知道荣华显贵的道理,就应当想到、看到和善待卑微低下之人,因为高以低为本,上以下为基,这是老子的一贯思想。所以老子希望人们要知其荣、守其辱,做人、应物须像天下大谷那样空虚和谦卑低下,包容万物。这样,才能保持无私无欲的常德充足,才能使人复归于原始朴素之德。这是老子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一贯的思想。

以上三知、三守、三个复归是老子《道德经》的重要内容,是修养思想道德、修炼气功的基本要求。只有做到三知、三守,才能实现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最后实现复归于无极的终极修养境界。

第三十章: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物壮则老、从出生到死亡,是人类和自然界的发展变化的规律,这是老子的正确生死观。

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强调无名之道。

第三十三章:死而不亡者寿”,这是老子最高的死亡境界。

第三十五章: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要求炼静功时做到,口不张、味不闻、视不见、听不到,设法排除从人体感官上造成炼丹入不能入静、走神溜号的问题。

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道是无为之道,无为才能无所不为。无名朴素之道,也是无欲之道。无欲就能常清静,静下来天下人就会自觉正确行事。这段话虽然说的是治国理政方面的事情,但是,对于修炼金丹之道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得一即得混元一气之意。得一对于天、地、谷、物乃至候王将相都具有重要意义,元神得到了真一之气,则会出现先天的灵性。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反者,道之动是说相反的东西,可以相互转化,是道家逆修为仙的理论基础,是天下生于有,有生于无静极生动“”的理论根据。弱者,道之用,是老子以柔克刚,以弱胜强,无为而无不为的一贯思想。

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这段话指出了三种人对于炼气功的三种不同态度。

第四十二章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阴阳,每一个事物都有阴阳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修炼阴阳就是修道。冲气说的是炼静功时神气交媾,即阴阳交媾之意,致使身体阴阳矛盾取得了新的平衡与统一,机体出现了和谐、稳定的状态。这是老子哲学之道的理论精髓,又是修炼《长生久视之道》的指导思想。

第四十八章: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修炼金丹之道就是从有为的功夫入手,而最后达到无念、无法、无炉、无鼎、无物、无我的无为境界,到了这种境界,就会出现无所不为的炼丹效果。

第五十二章:既知其子,复守其子,子代表婴儿,表示柔弱之德;是说既然知道婴儿的道理,就应当坚守柔弱之德。

“塞其兑,闭其户,终生不勤”。炼静功要轻轻闭上口,关闭出气门户,始终缓慢的进行。这是修炼静功重要的要领。

第五十五章:骨弱筋柔而握固,握固是炼丹的手印,即拇指尖放在无名指根部的横纹处,其余四指轻轻卧着拇指,手指形成这样的姿势就是握固。骨若筋柔是对炼静功的要求,表示炼丹时的体态不要僵硬,而要处于柔软的状态,这样有利于静虚极、守静笃

心使气曰强道家丹功的经典之句,只有平时修好心,在炼静功时才能确保元神牢牢统摄、炼化元气,把元气炼强。

第五十六章: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炼静功要目不斜视、轻轻闭嘴、收腹、提肛;挫其杂念锐气、解除欲念的纷纷干扰;韬光养晦,和光同尘,才能最后实现与太空同体、玄而又玄的境界。

第五十九章: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修炼丹功注重内修自我、夯实思想与体能基础,做到炼己纯真,这就是老子的是谓深根固蒂的思想内涵。久视就是长期意守之意。欲得长生,先须久视,久视是手段,长生是效果。久视上丹田,则神长生;久视中丹田则气长生;久视下丹田则形长生。长生久视之道是老子对自己修炼静功的命名,后被道教发展成为修炼金丹或修炼丹功。

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即是万物的奥妙,也是养生之道的奥妙。

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丹功修炼的就是无为、无事、无味之道。无为的境界是修道的最高境界。

第六十四章: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圣人没有私欲,所以能够做到不贵难得之货,这是修养无为思想之道,也是无欲炼丹之道的重要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