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芾最精致的小楷书法(高清本)

 守得云开见日月 2018-12-31

米芾最为人称道的是行草书,他也擅长小楷。

有个故事说,米芾在人前示范笔法,盘腿坐于地上,悬肘作蝇头小字。这情景,想想就够惊心动魄了。

米芾传世小楷多见于题跋,完整的小楷作品,这被认为是唯一,也是最好的一件.

看不清,我们将它放大一点

这就是米芾所书《向太后挽词》,两张复印纸大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101年正月,向太后去世。时年51岁,正在江苏当官的米芾献上了这篇挽词。

其结字介于行楷之间,笔法精炼,正如前人所说:“研笔如铁,而秀媚之气奕奕行间,风华类得大令(王献之)之神,是南宫得意笔。”米芾这样精致的小楷是极为少见的。叶恭绰记《宋米元章〈向太后挽词〉》载:“米元章书法,以小楷为最佳,但现存仅一件,即《向太后挽词》也。其实,亦系行楷。此物,以前未入过元、明、清三朝内府,以挽词犯忌讳也。”此《挽词》“本为端方所藏,后归景朴孙,又归袁珏生。袁去世后,转入鄞人周湘云手。闻与耶律楚材诗卷,均入故宫博物院矣”。

释文:

大行皇太后挽词余庆源真相,求贤佐裕陵。知几卷箔早,戡变叱龙升。静德群邪震,清心后世矜。 大恩知欲报,圣孝已逾曾。右一。 温厚同光献,刚廉法宝慈。拥扶乐推圣,照彻托公欺。南纪归忠魂, 东朝足素规。仁明存旧幄,常似补天时。

向太后是北宋神宗的皇后,哲宗的太后,哲宗死,无子,向太后力排众议,立端王赵佶为皇帝。太后要立端王,最大的阻力是宰相章惇,就是苏轼《归安丘园帖》里提到的那位子厚。

章惇在历史上被列为奸臣,但不得不说,他力阻端王赵佶上位,是有眼光的。他或许早已看出赵佶不是治国的材料,可是,他没有拧得过太后。

立赵佶为帝,是向太后的得意之作,但因为后来的事,有史家评价,正是向太后此举,亲手毁掉了北宋。

米芾的小楷顾盼灵动,也有人说,他这不叫小楷,叫小行楷。

前人评价此作,说“研笔如铁,而秀媚之气奕奕行间,风华类得大令之神,是南宫得意笔”。

然而米芾这件得意之作,在宋亡后一直在民间流转,明代由项元汴、陈继儒收藏,在清朝倒的手更多。

不过,此作虽好,元明清内府却一律拒收。据说主要原因,是挽词这东西犯忌讳。

起初我有点不理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祭文,内府不也照收不误吗?

后来想想,情况不一样。《祭侄文稿》祭的是臣民,《向太后挽词》挽的是太后,估计是怕皇帝看到此帖,就会想到他娘吧!

在清代,这件作品曾由端方等多人递藏,清亡后,它最终还是进了故宫博物院——此时已经是人民的地盘,不怕忌讳了。

米芾这件作品,与我们惯常所见米书章法相当不同。

最大的区别,是布局的断行错落。乍看此帖,根本看不出其内容是五言诗,因为断行全无规律,少的一行两字,多的一行十一字,而断行后置顶的字,也并非都是王啊圣啊之类的尊称。

这种样式,在苏东坡的手札里是极常见的,也是坡翁惯用章法。

不知米芾在写这篇挽词的时候,是不是也在用书法,向此时正从海南北归的老大哥致敬呢?

写完此作五个月后,米芾在江苏仪征迎来了苏东坡。

两人相见甚欢,彻夜长谈,在大热的天气里,喝了很多冷饮。苏东坡来此地时,已经患上细菌性痢疾,但知音重逢的喜悦,让他全然忘了对饮食的节制。

苏东坡在此逗留了十天,病情越发严重。米芾曾多次送汤药,仍然无济于事。

一个多月后,苏东坡便在常州与世长辞了。

今人怀古,常爱做些穿越的假设。

假如能够穿越,我愿意带上一盒痢特灵,飞到1101年的江苏去,把它交给米芾和苏东坡。

《三希堂》匾额

《三希堂法帖》内容

法帖共分32册,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书法丛帖,集历代书法精品之大成,共收集自魏、晋至明末一百三十五位书法大家的作品,以历史顺序编纂,囊括了当时宫廷所能收集到的所有名家名作之墨迹珍宝。

阅古楼内石刻

中国书法的最高艺术殿堂:《三希堂法帖》系清乾隆十五年敕令大学士、书法家梁诗正编刻一部大型书法丛帖,规模之大、水平之高前无古人,共收自魏晋至明末一百三十五位著名书法家作品,几乎囊括了当时清廷所能收到的所有名家名作墨迹珍品。

故此,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孙过庭、怀素、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宋徽宗、赵孟頫等历代书法大家真迹都有集于此。

“三希堂”内部照片

自魏晋至明末书法大家的名帖尽收其中。按年代顺序编次的一部书法通史。作为我国古代最高艺术成就的精品,它是我国古代书法家为我们留下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它集中国传世法书之精萃。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书法艺术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鉴赏价值、史学价值、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