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座桥,为你遮风挡雨——风雨桥

 古建秦 2018-12-31

无论是风里,还是在雨里,我都在这里守候着你~

风雨桥(wind and rain bridge)是侗族非常出名的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因为行人过往能躲避风雨,故名风雨桥。


在风情浓郁的少数民族地区,随处可见别具一格、特色鲜明的风雨桥,它们和青山绿水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融为一体,组成了一幅幅秀美的风俗画卷。

风雨桥还有另外一个好听的称呼,因其多姿多彩、色彩斑斓、古香古色,装饰有大量彩绘,描绘出各种美丽的图案,桥壁、桥柱、桥枋上或雕或画有雄狮、蝙蝠、凤凰、麒麟等吉祥之物,形象诙谐洒脱,栩栩如生,所以也称为花桥。

结构特征

风雨桥通常由桥、塔、亭组成。用木料筑成,靠凿榫衔接。桥面铺板,两旁设置栏、长凳,形成长廊式走道。石桥墩上建塔、亭,有多层,每层檐角翘起,绘凤雕龙。顶有宝葫芦、千年鹤等吉祥物。


桥梁由巨大的石墩、木结构的桥身、长廓和亭阁组合而成。除石墩外,全部为木结构,也是不用一钉一铁,全用卯榫嵌合。桥身以巨木为梁。


从石墩起,用巨木结构倒梯形的桥梁,抬拱桥身,

使受力点均衡,桥面游廊宛如长龙。游廊上建有三层或五层的四角形成八角形的桥亭三至五座。桥檐瓦梁的末端,塑有檐玲,呈丹凤朝阳,鲤鱼跳滩、坐狮含宝形状。


正梁顶上塑有双龙抢宝,还配以彩画,点缀其上。桥的长廓避间为过道,两旁铺设长凳,供来往行人休息。长廓两壁上端,用木板雕刻各种历史人物,或绘制神话故事彩画。


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全系木料凿榫衔接,横穿竖插。棚顶都盖有坚硬严实的瓦片,凡外露的木质表面都涂有防腐桐油,所以这一座座庞大的建筑物,横跨溪河,傲立苍穹,久经风雨,仍然坚不可摧。

美丽传说

风雨桥既方便行人过往歇脚,也是迎宾的重要场所,被誉为侗族建筑“三宝”之一。但是,这不止是侗族的独门绝技,也是苗、壮、瑶等民族引以为豪的一种交通平台和娱乐场地,是民族建筑物的瑰宝和奇葩。


相传,在古老的时候,侗家住在半山坡上。有一个小山寨,只有十几户人家。寨里有个小后生,名叫布卡,娶了一位妻子,名叫培冠。


他们夫妻十分恩爱,常常形影不离。两人干活回来,一个挑柴,一个担草;一个扛锄,一个牵牛,总是前后相随。培冠长得非常漂亮,夫妻两人过桥时,河里的鱼儿也羡慕得跃出水面来偷看。


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往上涨。布卡夫妇急着去干活,也顾不得这些了,一同往寨前大河湾的小木桥走去。


正当他们走到桥中央,忽然一阵大风刮来,刮得布卡睁不开眼,妻子“哎呀”一声跌进水里。布卡睁开眼一看,不见妻子,知道被刮下河去了,就一头栽进水里,潜到河底。


可是,来回寻找了好几次,却一直不见妻子的影子。乡亲们知道了,也纷纷跑来帮他,找了半天工夫,还是找不到他的妻子。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河湾深处有只螃蟹精,把培冠卷进河底岩洞里去了。


上面人们心急如焚,下面形势万分紧急。


一下子,螃蟹精变成了一个英俊潇洒的后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还打了它一个巴掌,它便马上露出凶相来威逼培冠。


培冠大哭大骂,哭骂声在水底一阵阵传到上游的一条花龙耳里。这时,风雨交加,浪涛滚滚,只见浪里有一条花龙,昂首东张西望。龙头向左望,浪往左打,左边山崩;龙头往右看,浪往右冲,右边岸裂。小木桥早已被波涛卷得无影无踪。


众人胆战心惊!


花龙来到布卡所在的沙滩边,龙头连点几下之后,浪涛就平静了。随后,花龙在水面打了一个圈,向河底冲去。


顿时,河底骨碌骨碌的响声不断传来,大漩涡一个接一个飞转不停。接着,从水里冒出一股黑烟,升到半空中化作一团乌云。


花龙也紧追冲上半空,翻腾着身子,把黑云压了下来,终于压得它现出了原形。哪曾想,是一只鼓楼顶那么大的黑螃蟹。


螃蟹慌慌张张逃跑,爬上崖壁三丈高。花龙在水里翻个跟斗,龙尾一摆,又把螃蟹横扫下水来。这样接二连三几次三番,把螃蟹弄得精疲力尽,摇摇晃晃地爬向竹林,想借竹林挡住花龙。


花龙一跃腾空,张口喷水,喷得竹林一片片倒塌下去,螃蟹又跌进了河中。花龙追进水底,浪涛翻腾着便顺河而下,再也看不见螃蟹露面了……


后来,在离河湾不远处露出一块螃蟹形状的黑色大石头,据说就是花龙把螃蟹精镇住的地方。这块大石头,后人称为螃蟹石。


等到风平浪静后,听到对面河滩上传来女人的呼唤声。布卡一看,正是自己的妻子,便叫上几个人一起游水过去。


培冠对布卡说:“多亏花龙搭救啊!”大家才知道是花龙救了她,都很感激花龙。这时,花龙往上游飞回去了,还不时回身向人们频频点头。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整个侗乡。


于是,为了感激花龙的救命之恩,布卡发动乡亲们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桥,改建成空中长廊式的大木桥,还在大桥的四条中柱刻上花龙的图案,祝愿花龙长在。


大木桥建成后,又举行庆贺典礼,大家奏芦笙、唱耶歌,人山人海,非常热闹。此时,天空彩云飘来,形如长龙,霞光万丈。众人细看,正是花龙回来看望大家!


因此,后人就称这种桥为回龙桥,有的地方也叫做花桥,又因桥上能遮风避雨,故而俗称风雨桥。

代表性风雨桥

据有关部门统计,风雨桥尤以广西三江、龙胜,湖南通道、溆浦,贵州从江、黎平等地为最。这些地区共有风雨桥330余座,仅黎平肇兴附近的河溪上就有5座风格各异的风雨桥,而溆浦县龙潭一带的乡镇,几乎每一个乡镇都有一座风雨桥,有的则有多座。

芷江龙津桥

横跨在芷江县城舞水河两岸,自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年)名僧宽云带头捐建建成起,几经圯毁,多次修复,历经沧桑400余年,一直是湘黔公路交通要塞,也是商贾游客往来云集最繁华的地方,史称“三楚西南第一桥”。


该桥不算长,只有57.7米,宽4.2米,等分成21廊间。但是做工精细,风韵独存。桥身为重檐长廊,分设三座桥亭,两端各设一座桥门。桥门为重檐歇山顶,屋脊和檐角泥塑龙、凤、鸡等动物。桥亭檐角饰狮、凤、卷草等,起翘高挑,雕塑精致,曲线优美。整座桥彩绘各式各样的花草鱼虫,桥廊柱、枋涂刷了油漆,雕梁画栋,五彩缤纷,艳丽多姿。

靖州江东桥

靖州江东桥由曾经的交通要道江东大桥改建而成。原江东大桥位于靖州城郊,横跨渠江,建于上世纪70年代,长179.45米,宽8.8米。随着交通的发展,该县重新修建了一座更为气派的大桥,所以在2017年5月1日开工把此桥改建成风雨桥了,只过人不通车,专供市民休闲娱乐。


改建后的江东风雨桥,全长 176.6米,宽13米,桥面以上采用全木结构,主鼓楼共11层、高20.8米。整座桥以鼓楼为中心,另外还有六个亭楼对称依次排开,以桥廊连接,气势恢宏,异常壮观!

三江程阳桥

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始建于1920年,现桥为1985年按原貌重修,是风雨桥的杰出代表和民族建筑的集大成者。桥上建有5座塔阁式桥亭和19间桥廊,楼阁层层向上,檐翼欲飞,桥、亭、廊三者浑然一体,宛如一座长廊式高层楼阁。


据记载,程阳风雨桥以其精湛的建筑技艺、雄伟壮观的造型闻名于世,与中国的石拱赵州桥、铁索泸定桥及罗马尼亚诺娃沃桥齐名,为世界四座历史名桥之一,这在世界建筑史上都是一个奇迹。郭沫若为之题写“程阳桥”匾名,并赋诗赞美。

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赶路,总有走不完的路,过不完的桥。走过许多路,踏过许多桥,最难忘的还是风雨桥。


以前,在苗乡侗寨,风雨桥是村里人聚集最热闹的地方。平日里,有事无事,人们总喜欢三三两两相约在风雨桥上扯家常、侃故事、对山歌。


最妙的莫过于站在风雨桥上倚栏望景、“指点江山”——“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人生就是一场场的不期而遇,说不定就在此邂逅了一段美丽爱情、喜结良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