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夏帝明玉珍故里初考

 国民一员 2019-01-01

夏帝明玉珍故里初考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2日  

夏帝明玉珍故里初考

程 卫 国

明玉珍(公元1329~1366年),元末红巾军领袖。1353年前后,召集青壮年千余人,屯兵青林山,抵御兵匪。后加入徐寿辉领导的红巾军起义队伍,进兵四川。1362年10月15日,即王位于重庆。1363年正式称帝,国号大夏,改元天统,执政六年。明玉珍病逝后,其仅十岁的幼子明升即位,由于无力抵抗明朝朱元璋的军事进攻,降明,明升被封为归义侯,后被满门徒于高丽。后人评价说:明玉珍和他的政权"减赋税,兴科举,蜀民咸安"。承认他在四川的影响和对四川的巨大贡献。

1992年夏,韩国釜山市的明在律来中国寻根拜祖,并留下一份家谱:《西蜀(延安)明氏细云洞一家便览》,内称其始祖是《西蜀(延安)明氏大夏王明玉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宪员陈智超考证:明在律是明玉珍的24代孙。1993年《人民日报》曾就此作了两次专题报道。

明玉珍的故乡在哪里?据《元史》和1982年3月在重庆出土的明玉珍的墓葬碑文等史料记载,明玉珍是随州平林人。一说是随州梅丘里玉沙村人。我们对此进行了粗略的考察,以供参考。

一、关于"随州平林"

这一带历史上称作"平林"的有四处:一是随州汉平林(在随州西南约35公里,今柳林镇古城街);二是随州魏平林(在随州东北约24公里,现高城镇望城岗一带);三是枣阳平林(现枣阳市平林镇);四是广水平林(现广水市平林镇)。史料载明玉珍为“随州平林人。”可能是怕后人引起争议,特注明为"随州"平林,无可非议。

关于随州汉平林。清同治八年《随州志》载:“水经注:章水出土山南,迂隋郡平林县故城西,俗谓之将陂城,与新市县接界,故中兴之兵,有新市、平林之号。新市在今京山县北,土山、章水俱在随西南三十里外,实去新市不远,为汉平林地无疑。”实地考查证明;此记载是准确的。现在的柳林镇古城街、位于土山南约12公里,漳水的一支源头自十九山经古城街西侧与洪山东麓泉兴寺源头的支流汇合,东南流入安陆县境。又,古城街距原新市县城约23公里,古城畈即随州的西南边境,与原新市县接攘。时至今日,古城办事处仍与新市所在的京山县山田相连。此平林距青林山约4公里,又在元末的梅丘里所辖范围内,明玉珍率家乡农民在青林山屯兵,有着地理位置上的优势。

关于随州魏平林。《五代志》载:"平林县,下有漂水“鹦鹉山”。《随州志》载:"平林于汉不为县,置县自魏始"。此平林则为魏平林无疑。此魏平林在元末属上名乡古马里所辖,与青林山所在的梅丘里中间隔着一个岁丰乡,两地相距约52公里。与史料中"梅丘里玉沙村人"、"率乡人结屯相保"的记载不符。

可见,此"随州平林"系指汉平林,即后来的古城畈,现在随州市柳林镇古城街。明玉珍

的故里当在现在的古城一带。清道光《大洪山志》载:明玉珍古城人,身长八尺,目重瞳子。平林城在山(大洪山)麓之东古城畈,汉中兴初,平林人陈牧廖湛起兵号平林兵,城于此以应光武。州志青林山条云:元末兵乱,平林明玉珍率乡人结屯相保于此。今青林及玉珍祖坟俱在古城畈,则是明玉珍为古城畈人,而古城畈为平林县地矣。

二、元末梅丘里的所辖范围

清《随州志·里甲卷》载:"编里之制,旧志称:随之先无可考。明初地广民稀,除关厢外,分四乡十二里"。

经查,这"四乡十二里"是:

上名乡:平港里、古马里、黄连里、金钱里、大义里

岁丰乡:安居里、周家里

涢山乡:梅丘里

涢川乡:浪河里、府君里、紫溪里、归仁里

在元末以前的里甲划分已无可考,当时战争频繁,十户九空。按每里十甲的编制,不少地方只有空地盘,而无人丁,有的就干脆撤并了。直到清朝同治年间的楚、潞二里还空着六个甲的位置。因此被撤并。

据清同治《随州志》载,随州在元初(至元十二年,1275年)有15966户,52064人。到明初(洪武十三年,1380年)只剩1577户,10515人,分别减少了90.1%和79.8%,元末的凋零景象,可见一斑了。涢山乡只剩了一个梅丘里,是客观而自然的。

以上分析可见,当时涢山乡的范围,也就是梅丘里的范围;北至岁丰乡的归化里(现环潭镇一带);东北至关厢里(现安居镇的茶庵一带);东至涢川乡的府君里(现何店镇一带);东南至永兴店(现洛阳镇永兴村一带);南至京山县;西南至钟祥县、宜城县;西至枣阳县。东西长约48公里,南北宽约44公里。汉平林故地此时属涢山乡梅丘里所辖,位于梅丘镇南,距离约37公里。

关于玉沙村

在现古城办事处的双林村境内,有一条河流,现名为"沙河"。据当地的老人介绍:很早以前,名叫"淤沙河",后来嫌"淤"字有点窝囊,就简称为"沙河"了。

这"淤"和"玉"字,在古城一带的方言中,基本上是同音,只有比较讲究的人,才在读音上加以区别,就当时而言,这"淤沙"二字,见之于文字,"玉"宇自然比"淤"字美好,写成"玉沙",是很正常的。

"村"字,就当时而言,可能与"结屯"的"屯"字是一个意思,又是里甲下面的一个单位,可能指松散的居住范围或社会体。

"玉沙村"当指"沙河"(双林村)一带。

双林村的东南侧,便是青林山、白林寨的主峰,"双林"因此而得名。该村的男女老少都知道山上的"棋盘石"、"练兵埫"、"竹林泉"等景物。

白林寨房屋残墙中的碑文也记下"自汉姚期兵屯于此山,嗣是代代居人,倚为保障。宋元以来,皆为修理,盖山高而险,避乱者视为安乐之窝,良有以也"。(白林寨主峰在青林山主峰东南约500米。近10公里长的寨墙将两主峰和另三个稍矮的山头连结成一个防御系统。)

清《随州志》载:“青林山在南百里,旧志云:山木苍翠,故名。顶有石垣,元末兵乱,平林明玉珍率乡人结屯相保于此,当即其遗寨也”。又云:“宋元间青林诸山皆屯兵,遗寨多存”,土生土长的明玉珍带领乡亲们在此结屯相保,理所当然。武装起来的农民,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平时务农,战时上山。闲暇时练兵,农忙时耕作,无食宿等军费负担之忧。

同时,这里距当时的平林不足2公里。平林是这一带方园数十里的经济、文化中心,安陆、京山、钟祥等县的商贾可带来外界的各种信息。

这些有利条件,造就了明玉珍这位农民英雄。综上所述:明玉珍的故里,按"随州平林人"的记载,指柳林镇古城一带;按"梅丘里玉沙村"的记载,指现古城办事处双林村一带,后者记载的更具体一些。

原载湖北省文史研究馆《荆楚文史》总第10期1994年第2期p61-62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