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戴葆庭白手起家

 国民一员 2019-01-01

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12年8月上旬  早些年研究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看到在丁氏图谱的珍稀钱拓旁边,往往有“葆庭审定”、“足斋审定”等鉴定印拓。心想这样权威性的钱币著作,要请戴葆庭鉴定,鉴定者肯定不是等闲之辈。当时便留心搜寻戴葆庭的有关资料,可惜地处偏僻,久求不得。上网以来,再搜有关资料,才知道戴葆庭乃是赫赫有名钱币收藏鉴定家,他的收藏经历不同于当时的其他收藏家,有趣得很。

戴葆庭大铜章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戴葆庭出身贫寒,只念过两年私塾,11岁就成了绍兴一家米店的学徒。他看到敲着小锣打着旗子的小贩走街串巷收古钱,心生奇怪,与小贩交往后,立即受了启发,辞去米店学徒不干,也干起了敲铜锣收古钱的生意。他开始是扛大旗的。合伙人在旗子上煞有介事地写道,要收什么古钱,叫人家从家里拿出来对一对,能对得上就给什么价钱。乡村的老百姓看到家里哪个角落里还扔着几枚古钱,都一股脑拿出来,让你看,不管对着对不住,多少给几个钱都卖了。戴葆庭打着旗号周游列国,常年在江南一带游走,在各个大小城镇甚至穷乡僻壤收集古钱。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大街小巷,穷乡僻壤,他几乎走了个遍。
  他最堪称道的是收到了“四眼大齐”。那次在江西鄱阳乡下,看到几个小姑娘在踢键子,就站在一边闲看,不想那键子正好飞到了他跟前,他捡起来一看,键子的底座竟然是一枚大齐通宝!他高兴得跳了起来,没花几个钱儿就把它买了下来。要知道,南唐的大齐通宝可是稀世珍品。在此之前,传世的只有“缺角大齐”,是由清朝的江南名士戴淳士所藏,当时就有人愿用高价收买,戴不忍割爱,太平军攻进杭州,戴出于偏见投水自尽,死前将大齐通宝等物深埋地下。后人为了得到这杖稀世真品,争相购买戴宅,掘地数次,终无所获。此枚大齐通宝虽然不缺角,但因为做毽子,被钻出四个小孔。被称为“四眼大齐”,这枚钱后来以500块大洋卖给了著名收藏张叔驯。张叔驯也因此自号“齐斋”,可见这枚钱币的珍罕。
  戴葆庭像篦子梳头一样把江南的大村小镇都搜了一遍,有时候每天过眼的古钱成百上千,几年时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炼出来了鉴定古钱的“火眼金睛”。30年代后期他迁居上海,在市场摆摊,后来生意做得很大,在上海福州路开了源昌钱庄,同时买卖稀见钱币、钞版和钱范,但只要有机会,仍然往乡下跑。直到抗战中遇到日本人的大封锁,被抓进集中营,放出来后才不再外出了。
  戴葆庭除了帮助丁福保编著《古钱大辞典》、《历代古钱图说》外,还编著有《足斋泉拓》《戴葆庭集拓中外钱币珍品》等著作。“有志者事竟成”的名言在戴葆庭身上又一次得到了验证。

《戴葆庭集拓中外钱币珍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