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拿脚练功习拳十八法

 武道网 2020-07-02

文|陈雄   编辑|禅音

一、一般来说,区分两脚虚实的标准,一是以承载体重的多少来分虚实,二是以吃劲的大小来分虚实。比方说对练弓步守桩,对方双手推按我胸还没用力推过来时,作为弓步的前腿屈膝承载体重较多,后腿伸直承担体重较少,所以此时的前腿脚为实,后腿脚为虚。当双手推按我胸已用力推过来时,后腿脚的吃劲却比前腿脚要大,前腿脚的吃劲是小于后腿脚的;所以此时的后腿脚不是为虚,而是为实;前腿脚不是为实,而是为虚。

二、我在河北永年县城与郑子太极拳传人交流太极拳练习中,他说:太极的一切都必须按照太极拳经里要求的“由脚而腿而腰”,从脚底涌泉带动,由脚底根劲出发。拳论里面有“内气流经涌泉入地生根”之说,腰的动由脚下涌泉之根带动,所以太极拳名家郑曼青说:“涌泉无根腰无主,力学垂死终无补。”

三、我在浙江温州西隐寺与释传宗法师交流太极拳练习中,他说:从腰胯松沉到脚时,用点意念听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之劲,在脚下起着关键作用,使松沉更灵动到位且反弹令丹田生根。可调下沉到位,脚底不扎死;可调上反弹,瞬间有沉弹之感。

四、太极拳明师马长勋在《吴式太极【南湖传习录】》书中谈到站桩时说:“站来站去,周身的劲都松到脚上去了,身上越站越空,越站越轻。松来松去,人就剩脚掌在这儿了,这个东西你就用得着了……‘其根在脚’,你脚下必须有东西,你脚下没根,你要‘发于腿,主宰与腰,形于手指’,你‘形’不了,完全就是胳膊劲。”

五、虚腿之脚提起不蹬地的,谓之“提脚不蹬”;倘若虚腿之脚提起蹬地,则易蹬出浮根横力的拳病。以腰胯带动虚腿之脚落地是轻灵无声的,谓之“落脚无声”。

六、如果练了一段时间的太极步还是走不好的话,那么不妨试试用身子来走太极步的法子。在练时忘掉两脚,忘掉两膝和两腿,仿佛就骨盆拄在地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两腿两脚的自主用力。动起来发挥脊柱和腰的力量,通过两胯传递到地面,再感受地面的反作用力怎样作用到两胯。这样走起来,你会感觉大不一样。

七、在发劲时,弓步后脚跟是不宜滑动的 ,要脚跟不动扣脚尖,正如老练家所说的“定根收脚尖”,否则叫“丢跟”。

八、步法与脚是平衡和支撑全身的根基。比方说,迈步前先将实腿胯根微内收,这一侧的腹部充实,坐稳在一腿,稳定重心之后,再把另一虚腿走弧轻灵的迈出,这就是“动步时重心定,定步后重心移”的行步之法。脚掌位于脚的中间与前端,在太极拳运动中前进与后退维护重心上,脚掌起作用较大。如脚掌虚实掌握不够,容易产生前俯后仰,易被对方拿起。因它所占地面积大,进攻与防守都起主导,与脚跟密切配合。脚跟是全身重心之根源,太极拳运动在一般情况下,脚跟多数不可离地,与脚掌配合,维护身体平衡稳定。

九、杨氏太极拳115式大架的脚于地之转动,是以实转脚跟的轴心转动,主要目的是练出腰胯跟脚的联动。前辈说:以前杨家练太极拳是以追求功力为主,为达到练功的需求,又有加强技击的功能,练拳时就用实转脚跟来移动重心。实转脚跟的练法有什么好特点呢?1、实腿脚跟碾转能使下盘稳固,入地生根;如果在泥地上打拳,会在地上留下一个个圆形的脚印,前辈称之为“落地梅花”。2、由于没有后坐,所以能很快地做到劲起脚跟,并可使劲力连绵不断的转动。3、重心不后移,立即原地转变方向,可使身法变化较快,动作敏捷。4、有助于提高腰腿的功力,老练家说:“实腿脚跟转就相当于练活桩”。5、诸如“单鞭掌”的虚腿脚跟带动贴地的脚掌一起碾转,既能强虚腿脚的弱势,又能很快使脚下由虚变实。实转脚跟是活的“柱子”,值得注意的是:1、随着腰胯的转动,髋骨尖、膝尖、脚脚要始终上下同一方向,谓之三尖相对。腰胯左转多少,实腿脚就随着往内碾转或往外碾转多少。在腰胯的带领下上下一起转动。2、转脚跟要配合松腰松胯,转脚时松开踝关节,以脚跟入地为实、脚掌贴地为虚的转动。初学者若没有松脚踝与脚下分虚实的功夫,可将脚尖稍微抬起的用脚跟来转动。也可以说,实转脚跟是分两个阶段训练的。

十、脚下无根,是身上不整。但是脚死扎在地上,成了硬根,就会困住了自己。比方说坐公共汽车,你不能脚死踏着,一刹车,站不稳的失重跌出去,因为脚下硬根造成身上变僵。脚底要活,身上才活。欲脚底要活,先要脚踝有劲,才能换步又稳又快。然而脚踝和胯是有密切关联的,脚踝有劲,直接传给胯,上下就能很快贯通了。

十一、步型的脚,技术要求是平铺于地面,就像贴在墙上做挂钩用的那种吸盘一样吸住地面。脚怎样平铺地面呢?一是脚趾不要用拙力力抓地弓足背,脚趾关节松开,脚趾上的肌腱松得能够柔顺弹活。二是脚跟也不要横力撑顶。三是以脚下大拇指领劲带动脚内侧往下松,尽量贴地。四是放松脚踝,脚下入地生根,运化活动在于转摇脚踝。

十二、发力的真正不传之密是步要过人、身要过人、手要过人,步要过人,前脚要超过对方的后脚,你的步要把对方掀起来、趟出去;身要过人,把自己的重心砸在敌人的重心上,要把敌人砸倒、撞飞;手要过人,要把敌人打穿、打透,打的是后脑、后心,而不是脸、胸。

十三、练习太极拳的有识之士讲究有双重含意的“听劲”,一是耳听、眼观及周身肌肤触觉、觉察,二是心灵、神经系统的感知。听劲训练有四个段段层次,第一个是以手听劲,第二个是以脊听劲,第三个是以脚听劲,第四个是先贤所说的“耳听背后”。其中就有以脚听劲的训练阶段,手一搭,劲顺着脊柱,就到了脚底。力的传导,用不了一秒钟,脚底就很快有消息了,怎样应对,全凭脚底运化。

十四、曾有初学弟子问我:是以腰胯领动四肢还是脚指挥手?比如“左搂膝拗步掌”,从意识引导动作精准的说,首先是松腰胯,接着下沉到脚底,谓之腰胯领动下肢;最后是以上传劲和地面反座力一起推动左手的搂膝和右手发出推按劲,谓之,脚指挥手。再如“揽雀尾”的捋势,左手随松沉到左腿脚底之势卸人劲力入地而不作用于我的捋化劲,也是谓之脚指挥手。

十五、“下面指挥上面”语出郑子太极拳的“下面指挥上面,里边指挥外边”这句话,郑子太极拳的传人对此解释:“下面指挥上面”的“下面”指腿脚,“上面”指手,每一动均由脚心涌泉先发动,以气贯串每个关节由下往上催动;“里边指挥外边”是这样的意思,在内是气,在外是形,每一动也是由内气催动外形。

十六、相传恩师林墨根以前跟雅轩公学拳三、五得时候,遇到有些师兄的沉劲化不开,请教雅轩公问是什么原因?雅轩公指着林师的胸口答:“把劲收到身上。”一、二年过后仍困惑不解,有一天,林师向雅轩公讨教:“弟子反复试验,终不得以收劲上身,是何原因?” 雅轩公将手杖往林师脚上一戳了接着说: “问题在这儿,要势势留心用意,得来全不费功夫。”要知这一戳是带了透劲的,点在脚背痛在脚心。次日,林师与他师兄推手,师兄使出沉劲来势威猛,林师接劲时觉得脚心昨天被师父戳点得还隐隐作痛,便心挂那里。说来也怪,任凭师兄力猛劲迅推来,林师脚下如生了根那般沉实,接劲后手起掌落,把师兄轻松发了出去,当时感觉全身通泰舒畅。林师方才体悟到师父的点化:迎接对方来劲时,意念想到脚上。亦有拳家对此说是“把对方来劲收到脚”。

十七、为啥有些太极拳爱好者的劲路不贯通?原因那是手脚没形成动作关系,脚是脚,手是手,连不成一起。内家拳有句谚语:“手听脚的”,意思是指手上的动作听从脚下的指挥。脚怎么动,手就顺着变化,脚指挥手,才能整体变化,人就变成动态一体。手听脚的,也是移动杠杆的事儿,这叫随机扎根,这样有利于借人力,也有助于借人力。手脚贯通了,才能“起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十八、会松脚才能轻灵,倘若不会松脚,推手中就容易让人摸到脚根而拔根。化劲时既要放松腰胯的灵活变化,又要放松脚下的阴阳变化才会收到更好的功效。

(广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