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似玉材质——石器

 睫毛上的风尘 2019-01-01


玉是一种色泽、质感与硬度兼具且富于变化的材质,古人在长期经验中,认识玉的质地特征,继而发展出特殊的制玉工艺,衍生出一系列玉器形制,并赋予其极高的价值意义。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尤其是玉料珍贵、不易取得的环境里,常会选择一些质感较佳的其他材质,用以制作与玉器近似的器物。这类不是玉却用于制作与玉器近似器物的材质即可统称为“似玉材质”。

从已有考古材料所作归纳来看,古代常见似玉材质主要有石、玛瑙及玻璃,其中又以似玉石器种类最为丰富。

一、似玉大理石器
白色的大理石素有“汉白玉”之称,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即被用来制作工具类器物,商代大型圆雕动物也多见大理石制,春秋时出现大理石质玦形器,至汉代则使用其作为玉握猪等的替代品。这些大理石制的工具、圆雕动物、玦形器、玉握猪等器物,在造形、呈色及质感方面均与同类玉制品极为相似,但从表面显见的白色刮痕与撞击点,可判知其材质属低硬度石材,由破损处也可观察到大理石质地特性。 图1 汉代 大理石握猪

二、似玉冻石器
冻石属低硬度石材,有浅黄、黄褐及深咖啡等色,浅者呈色透明,质感与玉近似,主要盛行于西周与春秋时期,是似玉石器中最容易与玉器混淆的一类。但其表面明显的低硬度石材特性,及与玉器不同的纹饰雕琢方式,显示出二者明显的差异。如山西省太原赵卿墓出土的一对冻石勒,器身扁长,两侧雕琢八个凹缺形成对称扉棱,器表满饰虺龙纹,形纹与同时期玉器完全相同。然而其纹饰迟滞软弱的线条,周边毛躁、反复刻琢的痕迹,以及缺乏温润的质感和器表刮痕,显示出其与玉器截然不同。 图2 西周 龙纹冻石璜

三、似玉滑石器

滑石为灰褐色石材,多见于战国至南北朝时期璧形器、剑饰器及握猪等的制作,从其形制推断应多作为玉器替代物。似玉滑石器虽造形、纹饰均仿自玉器,但由于滑石质地干涩、硬度较低,表面缺乏光泽,且器表极易产生白色撞击点与刮痕,因此与同类玉器不难区分。此外,其纹饰制作也具有简化趋势,如其表面常以圆管钻磨小圆圈纹,意在模仿玉器谷纹,但由于雕琢技法和纹饰形态都与玉器谷纹差异明显,因此极易分辨。 图3 战国时期 滑石璧

四、似玉绿松石器

绿松石色青绿,硬度低,表面常见有缺损。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即用于单体器物的制作,或镶嵌在主体造形上以为装饰,然而即使其造形与玉器完全一致,二者仍较易辨别。如春秋时期吴国窖藏出土的绿松石剑珌,呈梯形状,中部较厚,左右渐薄,顶部有孔,可连剑鞘,形制功能与玉剑珌相同。但青绿的色泽与玉器迥异,因此可直观辨识出其典型的仿玉特征。 图4 西周 绿松石韘

似玉石器虽与玉器近似,但本身难以避免的石材特质,使其出土时不见有玉器常见的生坑现象,这些都是辨识似玉石器与玉器的重要特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