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纹饰制作——汉代

 睫毛上的风尘 2019-01-01


汉代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西汉早期延续战国晚期风格,将谷纹、乳钉纹、云纹等规律性纹样与平面立体化动物纹结合使用;西汉中期以后,纹饰立体化的全盛时代来临,片状器以平面立体化表现形态,其他则多采用浮雕方式处理;至东汉,随着繁复布局及线刻动物纹的启用,西汉时的立体化纹饰日渐式微,逐步转变为一种崭新的图案化工艺风格。

一、乳丁纹特征及制作

汉代玉器纹饰中出现一种新型乳钉纹,其不同于战国晚期至西汉所盛行的联线乳丁纹,除彼此间不用线段相连而以独立形态展现,半球状凸起也较后者略高,简洁疏朗之感尤为明显。 图1 汉代 乳丁纹剑璏这种乳钉纹应是先由砣具雕琢三组平行线纹定位后,再将六角形定位线周边减地琢磨为半球状凸起而成,通常以极为整齐的次序排列,常用于璧形器的装饰。河北省北陵头村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的玉璧之上即见有此种独立乳钉纹,为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规律性纹样。 图2 汉代 乳丁纹璧 二、浮雕动物纹特征及制作

汉代玉器立体化纹饰已日臻成熟:以凹弧面区隔肢体细部;采用多视点组合方式塑造动物样态;辅以精湛艺术镂空衬托绝美造形。此时的平面立体化纹饰及浮雕动物纹十分流行。 图3 汉代 龙凤纹璧 图4 汉代 双龙纹珩汉代玉器浮雕动物纹可分为高浮雕与浅浮雕两类,其制作大约需经过定位轮廓、管钻去料、雕琢弧面、打磨抛光四道工序:先以砣具琢刻钉线纹勾勒动物轮廓;并在打稿线纹外侧去料使纹样凸起;再于浮凸纹样表面雕琢凹线与弧面,最后将各处修磨匀整并抛光。 图5 汉代 未完工剑珌两类浮雕动物纹除高度差异外,减地工具也有所不同:高浮雕者以管具去料,浅浮雕者则使用桯具。二者可分别参见广东省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墓所出玉剑璏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玉剑饰。 图6 汉代 高浮雕管钻去料痕迹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浮雕动物纹同样采用凹弧面与多视点角度取像处理,但凸起处具有更多变化空间。尤其是高浮雕者可透过明显的高低起伏,在强化立体形象的同时,增添更多动感效果。 图7 汉代 螭纹剑珌
三、线刻动物纹特征及制作

汉代玉器除浮雕动物纹外,还有用砣具雕琢的线刻动物纹。线刻动物纹有的周边镂空,突显纹饰形象,有的则如细笔勾勒,运用线纹的交叠表现样态。前者可参见河北定县43号汉墓出土的玉座屏,后者可以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西沟畔墓葬所出金玉耳坠为例。 图8 汉代 镂空龙凤纹璧这种线刻动物纹或承袭自秦,但是秦代玉器阴刻线纹者数量少,且线纹常以短线形态出现在象生动物造形上作为重点式标示,因此风格略显简约朴实。而汉代阴刻线纹不仅数量增多,还会因形态需要弯转,呈现平顺圆柔的线纹特征。 图9 汉代 线刻凤纹玉片饰汉代玉器舍弃传统规律纹样,改以立体化动物纹作全盘设计,使立体化动物纹从附属地位跃升为审美焦点,遒劲生动的纹饰特征虽终为图案化工艺风格所取代,但汉代玉器纹饰全面立体化的表现可谓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璀璨一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