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家文化是中国西北黄河上游地区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之一,距今约4000年左右,因1924年首先发现于甘肃广河齐家坪而得名,其遗址主要分布在甘肃、宁夏、青海等地,以制陶业的发达及铜制品的出现为主要文化特征,同时大量风格明显的玉器,亦是其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 因早期发掘报告的匮乏,人们对于齐家文化内涵的了解甚微。近年来随着研究材料的相继发表,已有众多学者就齐家文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对齐家玉器仍未彻底整理,不过我们仍旧可从已发表资料及博物馆藏品中窥知一二。 一、玉质多色 齐家文化玉器以斑斓众彩的多色玉为主要原料,出土时常伴有附着物及白化现象,部分还夹杂白色、黑色或褐色条状瑕纹。造成齐家玉料多重呈色的原因是各类金属离子,其所造成的色彩变化有时还会被直接应用于玉器的设计制作中,在诸文化中颇具特色。 ![]() ![]() 迄今已发表材料显示,齐家文化玉器品类有斧、锛、凿、铲、刀、璧形器、琮形器、璜形器等,除极少量琮形器以弦纹为饰外,余者皆光素无纹。齐家玉器的器身常保留有切割或打孔痕迹,为研究其制玉工艺提供了必要的实物证据。 ![]() ![]() 璜形器在齐家文化玉器中为数较丰,其多呈上弦月状,两端各有穿孔,与其他地区璜形器造形一致。然而,已发现的齐家文化璜形器未见有穿线系挂者,而是以多件连接组缀的形式出现,这一现象显示出此文化璜形器应并非单独佩饰之物,而是构成多联璧的零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