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子》智慧:耳聪目明,洞察奸邪

 拼搏686 2019-01-01

《鬼谷子》中云:“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暗变更。右主恭。”一要有眼线,二要有收集所有情报的耳朵,三要提倡开明并且胸怀要广阔。无论是千里之外,还是隐藏起来,或者微小的地方,君主都能察觉出来发生了什么事,这就是所谓的“洞”。如果君主可以察觉天下的所有事情,那么奸邪之人就不得不弃恶从善了。以上讲的是君主在表情上做到恭。

《鬼谷子》智慧:耳聪目明,洞察奸邪

宽宏大量不等于姑息养奸,一个领导者可以原谅下属的过错,但是一个领导者绝对不能姑息任何奸邪之辈。唐高宗宠幸武则天,封之为昭仪之后,便想废掉皇后,立武则天为后。后来,武则天生下一个女孩,皇后便去看望武则天,两人寒暄了一阵,皇后就离开了。然后武则天偷偷将自己的女儿掐死,又用被子将其盖上。等到皇上来看自己的女儿的时候,发现女儿已经死了。武则天装作惊恐万分的样子,哭哭啼啼不停地问身边的人,是否有人曾来过。随从告诉武则天,皇后曾来过。皇上勃然大怒说:“居然是皇后杀的!”武则天趁机向皇上哭诉。自从那时起皇上便准备废除皇后了。

《鬼谷子》智慧:耳聪目明,洞察奸邪

武则天心狠手辣,不惜掐死自己的女儿来陷害皇后,以达到自己上位的目的。其使用栽赃陷害是小人的一种手段。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多加留心,任何事情都需要经过调查取证,不可妄下结论。

《鬼谷子》智慧:耳聪目明,洞察奸邪

唐朝唐高宗宠高力士,王毛仲对此十分愤怒,经常破口大骂。高力士对王毛仲也有微词,于是便经常对唐高宗说王毛仲的坏话。一天王毛仲的妻子生了一男孩,三天之后,唐高宗命令高力士代表皇上赏赐王毛仲美酒、财宝,并且封王毛仲刚出生的孩子为五品官。等高力士回来之后,皇上问高力士:“毛仲喜欢我给的赏赐吗?”高力士说:“王毛仲抱着他的儿子对我说:‘我的孩子可以当三品官。’”唐高宗一听十分愤怒,于是便将王毛仲贬了出去。

《鬼谷子》智慧:耳聪目明,洞察奸邪

高力士故意颠倒是非,捏造黑白,借助唐高宗之手除去自己的政敌。所以制造谣言是小人的一个特点。在生活中,我们不应只听一人之言就信以为真,应该多方调查,经过思考再做判断。

《鬼谷子》智慧:耳聪目明,洞察奸邪

明朝的时候,丞相刘伯温向朱元璋上书说:“欧、括之间有个地区名叫谈洋,最南边与福建交接,那里盗贼横行,治安十分不好。”刘伯温建议对谈洋这块地区加强防守。但是左丞相胡惟庸对此却不以为然,对朱元璋说:“谈洋乃是一块宝地,刘伯温是想占为己有,但是当地的人民不同意,所以刘伯温想加强部署将那些人赶出去。”朱元璋听后心里对刘伯温开始产生猜疑,但碍于多年的情分,朱元璋只是解除了刘伯温的职务。最后胡惟庸当了宰相,刘伯温则病死在家中。

《鬼谷子》智慧:耳聪目明,洞察奸邪

胡惟庸捏造出了一个刘伯温以权谋私的假象,用来迷惑朱元璋,让朱元璋对刘伯温产生怀疑。所以挑拨离间是小人的一个特点,在生活中,如果有人特意说一个人的坏话,并且说的话与我们平常所接触的这个人有很大的出入,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谨慎思考,多方查证,这样才能分辨出谁是小人。

《鬼谷子》智慧:耳聪目明,洞察奸邪

这几个案例都充分地说明了一点,如果我们处处不留心,对各种情报消息都不了解的话,那么我们的消息就会十分闭塞。在消息闭塞的情况下,自然就让小人有机可乘了。生活中的小人数不胜数,他们害人的招数也都大同小异,当我们成为领导之后,如果可以洞察一切事情,那么就没有小人敢轻易谋害我们了。

《鬼谷子》智慧:耳聪目明,洞察奸邪

我们要知道小人的几种形态,从这几方面入手做提防工作,只有这样有备才无患。建立属于自己的信息联络点,让自己对所有消息和情报都能了如指掌,在这样的情况下,再狡猾的人也会原形毕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